句容市,位于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東連鎮江(40公里),西接南京(50公里)。轄境北部、西部多山地;南部、中部為平原或崗丘,山區面積在蘇南各市縣中,占有很大比例。句容是一座千年古縣,《禹貢》屬揚州之域,春秋戰國先后為吳、越、楚所轄占。秦置江乘縣(治今南京市棲霞區境攝山村,隋代廢),句容北部亦屬之。西漢置句容縣,隸丹陽郡。西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封長沙定王劉發第四子劉黨為句容侯,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劉黨身故,復為句容縣,仍隸丹陽郡。之后歷朝歷代,先后隸屬揚州、蔣州(治今南京)、潤州(治今鎮江)等轄域,延續至唐末。五代南唐時期,句容劃屬金陵府、江寧府,一直到近代(1949年12月),均隸轄于南京政區范圍,且號稱“江寧府老八縣”之一。從1950年1月開始,正式劃歸鎮江專區/地區(1958年曾短暫劃歸常州),1995年撤縣設市,今由地級鎮江市代管①。
“句容”地名來歷,有三種說法:一是以山取名,“縣內有勾曲山(今茅山),山形似‘己’,勾曲而有所容,名曰‘勾容’,或稱‘句曲’;因古時句、勾二字相通,且稱‘句容’”,南宋、明代、民國的某些方志文獻中對此亦存記載。二是融合山水取名,“江水之東,金陵之左,右間有一小澤(今赤山湖),周代名曰‘源澤’,為曲水之穴。澤(湖)東有句曲山,形如‘己’字,稱之‘句曲’。山源曲而有容,其境為句容里。另謂:縣境北、東、南三面環山呈‘勹’(bao,一聲,通‘包’)形,‘勹’上之水匯注赤山湖,湖為‘口’,四岸有所容,俗稱‘句容’”。三是以語音取名,有語言學專業研究人員認為:句容在春秋戰國時代,是古越人居住生活的地方,他們的語言體系跟華夏主體完全不同,例如‘勾’字在古越語中是‘個、棵’的意思。而‘容’在上古時讀‘dong(一聲)’,與壯侗語音譯字‘崠’相通。而‘崠’意指森林,且壯侗語跟古越語存在較大淵源,因此‘容、崠’二字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森林”的意思。同時也反映出遠古時期,句容這塊土地上樹木繁茂,與周圍鄰縣區別明顯,遂以“句容”取定專名。上列諸說,不妨并存,究竟誰能夠體現初衷本意,尚待繼續考證②。
句容毗鄰南京,明清時期可謂“京畿首縣”,如明代弘治年間《句容縣志》其載:句容“南甸大邑,衣冠文物甲于他地”;明代萬歷年間《句容縣志》序稱:“應天之邑八,而擁王氣于上游句容最重”;清代順治年間的《句容縣志》亦載:“句容為石城左臂,氣之所鐘,蜿蟺扶輿,磅礴而郁積,往往為元圣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③。
![]()
南京中心城區與句容位置關系示意圖,如果不熟悉當今區劃,幾乎都會認為句容仍為南京所轄。
(一)寧句邊界
南京地鐵S6線,又稱“寧句城際線”,為南京首條跨市地鐵線。路徑西起南京地鐵二號線馬群站(屬棲霞區),向東進入江寧區,出麒麟門,過湯山新城,至湯山站又折向東南,跨越湯水河,在黃梅站入句容市境,到華陽站入句容城區,最終抵達滬寧沿江高鐵句容站,線路全長43.7公里,共設立車站13座,列車運行時速120公里/小時,2018年開工建設,2021年竣工通車。
![]()
S6線馬群站,即將始發的寧句地鐵列車
現在乘坐S6線探尋寧句邊界,就坐到黃梅站下車,馬群前往黃梅約30分鐘。寧句城際開通后,首先獲益的自然便是句容,一下子從旁側小市縣(而且并非屬于南京政區轄域),躍變為了南京都市圈的衛星城。方便的不僅是交通,更將為發展階段中“逆城市化”創造必要條件。
![]()
黃梅站臺句容方向的咽喉道岔
南京地鐵S6線黃梅站,位于句容城區西北方向約8公里處,基層管理今屬黃梅街道黃梅社區,位置毗鄰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阜莊村。這里有條承擔泄洪功能的河流,發源自小九華山(又稱‘峴山’),每到梅雨季節來臨時,流水會夾雜著大量泥沙傾涌而下,泥沙使得水面渾濁呈黃色,俗稱黃梅河(屬秦淮河支流)。河上原有一座木橋,又名“王門橋”,系交通要沖,當地人遂將此橋改稱黃梅橋,后來在黃梅河東岸逐漸形成了場集聚落(西岸是新塘村),而由句容經湯山前往南京也必經此地通達。民國設立句容縣黃梅鄉,1958年合并周圍3個小鄉組建黃梅公社,駐治黃梅橋。1993年撤鄉升鎮,2010年撤銷并入華陽鎮,2013年從華陽鎮分設出華陽、崇明、黃梅三個街道④。黃梅街道今駐句容市區,黃梅橋聚落為黃梅社區駐地。城市尚未開發前,黃梅以農業經濟為主,修筑有水庫,并建造攔河壩,防止洪患;又開挖引水渠,便利灌溉。當地盛產棉花、油茶、桑蠶等作物⑤。
![]()
1992年,句容設立經濟開發區,黃梅也納入其規劃范圍,依托區位優勢,承擔對接、融入南京主城的門戶橋頭堡,并啟動規模化城建開發。2007-2008年間,老寧杭公路新塘(黃梅橋)-城區五里墩段(省道S122線)按照一級公路標準進行了擴能改造⑥,之后稱作“寧容快速路”,老公路部分路徑也被廢棄。
![]()
今寧容快速路黃梅段新貌(句容市區方向,東)
句容這座千年古縣,如今在現代化發展背景下,城鄉互融,煥彩涅槃。圖為寧容快速路南京市區方向(西),圖右高密度住宅,則是碧桂園在此開發的商業樓盤(碧桂園鳳凰城),為寧容交界處的一座超大型人居社區。
![]()
寧容快速路西向。圖右那幾棟高樓是句容打造建設的“瑯琊創新港”,主要以電子信息、數字科創、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為孵化平臺的商務辦公群落,2025年6月才正式啟用。目前也作為了南京都市圈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2025年)6月26日,“融入南京、接力鎮江,數啟新程、智領未來”瑯琊創新港數智經濟招商引才推介會在句容召開。省市主管部門領導、高校院所領導、“數智”企業代表等參加活動。
據瑯琊創新港運營公司負責人介紹,瑯琊創新港占據核心區位:北臨寧句快速路(S122),南接寧杭北路,距寧句輕軌S6號線黃梅站僅100米,交通便捷。園區共11棟建筑,重點圍繞信息技術、數字創新、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構建集AI算力平臺、科技展示交互、教育培訓、項目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生態體系。其中園區5號樓(展示中心及科技辦公室)以人工智能生態鏈為主題,運用聲光電技術,打造展示園區概況、產業規劃及AI研發應用的科技展廳。入住有百度、老虎云、微軟、商湯科技等企業,同時江蘇大學(句容)瑯琊產業研究院也已入駐⑦。
而將創新港取名“瑯琊”,則是源于句容在東晉時期那一段郡縣僑置歷史。西晉末年,北方多支游牧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趁亂侵占中原大地,尤其是西晉王朝被匈奴劉氏滅亡后,留存下來的晉室皇族遂南渡長江,東徙建康(今南京),以重建晉朝,始稱“東晉”。大批中原漢人士族也隨皇室南渡東徙,紛紛落戶于江浙,并“僑置”其郡縣。來自山東原瑯琊郡(今魯南臨沂一帶)的王氏家族(即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家族)便在建康城近郊僑置了另一座“瑯琊郡”(俗稱‘南瑯琊郡’,治所金城,今句容市寶華鎮,轄域還包括了今南京市棲霞區與句容市大部)。目前在句容市小九華山下有一座瑯琊界村(曾設立瑯琊鄉,后撤銷,今屬黃梅街道新塘村),村落位于瑯琊創新港北側約6公里處,相傳就是東晉瑯琊王(晉元帝司馬睿)屯兵之地以及“南瑯琊郡”前身——懷德縣治所,因其靠近郡界而得名。句容縣明清舊志亦載:“瑯琊鄉在縣治西北五十里,晉瑯琊王筑城屯兵于此,故名”。村里雖然算不上純正的古樸,但仍保持著傳統格調,也擁有一定老建筑,還被列入了句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本土融媒體對此做過現場探尋⑧。
另有文章結合文獻寫道:“東晉成帝咸康元年,桓溫領瑯琊郡鎮江乘(今江蘇句容)之蒲州金城。溫以瑯琊雖有相而無其地,求割江乘縣境立郡。從之郡始有實土” ;“瑯琊城在縣北(今江蘇句容)六十里瑯琊鄉,晉元帝以瑯琊王過江,國人隨而居之因城焉。一曰即金城”; “晉元帝大興元年瑯琊王睿即皇帝位,使置懷德縣于建康,以處瑯琊國人隨渡江者。隸丹陽郡永為湯沐邑,置南瑯琊郡于江乘”; “江乘南岸蒲州津有瑯琊城,即句容縣瑯琊鄉相接地”⑨。
![]()
瑯琊創新港商務區與南京地鐵S6線(寧句城際)同框對應,并排通行。回顧歷史,老瑯琊郡早已榮歸歲月塵埃;展望未來,新瑯琊港將在故址營造科技輝煌!
寧容快速路以立交橋形式跨越了碧桂園鳳凰城轉盤,橋上廣告詞很符合這里的發展定位——“環南京置業第一站”(碧桂園鳳凰城開盤時的核心賣點)。由此通過三個角度來解析一下這句廣告詞:從地理位置角度,黃梅片區毗鄰南京,仍算近郊,尤其在S6線開通后,已完全融入,待公共交通便利,更適合置業居家;從城市規劃角度,黃梅片區屬于拓展區與衛星城,早年有經濟開發區的底子,現在即有了創新園區,又入駐了相關產業,未來不會被遺忘或邊緣化。如果產業發展順利,亦能創造工作機會而吸引人流,一旦有了規模化人口,自然就產生了城市必備的聚集效應+功能配套,新城絕不會是空城。從城市生活角度,黃梅片區也是一座“睡城”,服務南京主城的部分職業通勤人群,對于想在南京置業,但經濟條件暫且不濟的情況下,此類近郊“睡城”無疑是最好的居家或過渡選擇(只要公共交通方便,哪怕已跨省或跨市)。
![]()
圖左那棟高層建筑是碧桂園項目2018年在此修建的“華東中心大樓”,超大平層露天陽臺與錯落分布的層次感戶型,同時還將綠色植物融合到了建筑脈絡中,極具后現代風格特色。但目前好像里邊已成了“空殼”,無論名字取得再大,如果牽涉經濟糾紛,必將停滯。
從碧桂園鳳凰城大門轉盤沿寧容快速路西行約1公里,來到句容與南京的政區分界點,恰巧一列由句容市區開往南京主城(馬群站)的S6線快車飛奔“跨界”。前面那座牌坊門框上寫有句容的宣傳口號。“石頭城東”,表示所處南京城的東邊(南京別名‘石頭城’,源于三國孫權修造的軍事要塞),區位精準明確;“寶玉”相傳出自《紅樓夢》賈寶玉的人文典故,烘托傳奇色彩。而另一層意思即對應了“石”和“玉”兩類礦物質的關系,例如“石頭(南京)邊,藏寶玉(句容)”,采用借意表達,使句容的城市品味瞬間獲得提升。
![]()
這塊大號的“南京市”政區地名指向牌矗立于寧句邊界點上,按照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界線界樁標識,這里還設有南京與鎮江(地級市)之間的3號官方界樁,但在現場看了一圈,未能仔細找尋。
![]()
寧句快速路南側,矗立有另一塊“南京—鎮江(句容)交界處”的標識牌。雙方地級政區為南京與鎮江,縣級+基層政區現在分別隸屬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阜莊村VS鎮江句容市黃梅街道新塘村。邊界點的小地名也叫做東營房(南京一側有西營房),源自軍防駐地(地名結合功能,古今仍舊延續),以前所屬夏家村,后來統一并入新塘村。這一片的地形環境則是南京東郊寧鎮山脈向江南淺丘及平原的過渡。
![]()
碧桂園鳳凰城有公交車D19路開往南京主城鐘靈街(屬玄武區),此時正巧途經并停靠邊界點上的東營房公交站。D19路與S6寧句線走向基本重合,班次間隔約20分鐘一趟,可與地鐵互補通達。
![]()
寧容快速路(政區邊界點)南側就是以前的老寧杭公路,路旁也矗立有一塊句容與南京之間的藍底白字分界牌。老寧杭公路為民國時期修建的“京杭國道”,從南京到杭州,句容段全長51公里,途經黃梅、城區、二圣、后白、天王、袁巷等鄉鎮聚落。民國十八年(1929年)先通寬9米的土路;民國二十年(1931年)修建碎石路面,由江蘇省建設廳招商承包。同年5月客車開行至句容,同年10月全線通車。抗戰期間,道路被戰亂所毀,也曾一度修復。抗戰勝利后,再次修復,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恢復全線通車。五十年代后,又進行了多次修整與改擴建,尤其在1978年改線新建句容河橋。1981年鋪設水泥混凝土路面,并改善路徑線形,以降低陡坡,達到二級路標準。1985年經江蘇省交通廳驗收,被命名為全省第一條最長的“文明公路”。1998年又鋪筑瀝青混凝土路面。2008年寧容快速路改擴建工程通車后,老公路此段被廢棄⑩。
![]()
這塊分界牌鎮江一側標識所轄縣級市縣專名,南京一側便直接用了地市專名。此外,南京境內原屬江寧縣上峰鄉莊里村,小地名又叫做“大崗頭”(原莊里村駐地),古稱“戴崗頭”,后人語訛相傳,將“戴”讀成“大”(也算簡化了復雜字),延續至今?。1996年上峰鄉升鎮,2001年江寧撤縣設區,上峰鎮仍屬江寧區。2005年江寧區湯山鎮改設街道,2006年上峰鎮撤銷并入湯山街道。而早在2001年莊里村就與周邊的阜東、阜西二村合并(‘阜’在此表示小土山丘地形),各取村名首字組建“阜莊村”,村委會駐道婆庵(曾建有紀念元代紡織之母黃道婆的小廟)?,北距寧容快速路(政區邊界點)約3.5公里。
![]()
2016年版《句容市地圖》對東營房(老莊里村/老夏家村)寧句(鎮)邊界點的信息標注(紅圈位置)。那個時候,寧句城際尚未開工建設,前往句容只能通過單一公路方式到達。
![]()
(二)句容市區
滬寧沿江高鐵句容站位于句容市區城南,為上海鐵路局管轄,2023年9月28日開通運營。每天有多趟動車組列車經停此站,可直接到達國內許多大中城市,并與S6線零距離換乘,如前往南京,同一地點便有兩種交通方式進行選擇。
![]()
句容高鐵站北面的城市天際線風貌,周圍大都已是建成區了,但站前尚有一塊空地待開發(應該已做土地儲備)。遠處大屏幕那里的商業體是吾悅廣場,未來站前如果再打造商業項目,可按照TOD模式建設。
![]()
句容市城區新貌,前方大樓為市政府辦公點,地處人民路與中山路交匯口。隨著時代發展變遷,句容雖然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但老街巷坊卻所剩無幾,城門與城墻也已完全消失,僅在部分街區留下了城垣輪廓,古城格局尚能大致復原?。
![]()
三國東吳赤烏三年(公元240年)始建子城,周長三百九十丈。唐代辟設東、西、南、北、上羊、北羊六門,城內面積為195畝,護城河闊約2丈。直到明初尚未構筑起完整的城廓體系。明代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以石砌筑“東、南、西、北、小南門”,各門頂均配建城樓。明代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城墻改砌磚塊,周長達7.8里(約一千三百一十丈),高2.6丈,設有城門五座,城上筑雉堞(齒狀短墻)2000余。清代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重修城墻,并題寫城門額:東曰“太平門”,西曰“致遠門”,南曰“登瀛門”,北曰“廣運門”,小南門取稱“華陽門”,城內面積達2025畝。清代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再次修葺城垣,今尚存印刻陽文“乾隆乙卯”的磚塊。從東晉到清末的千年時光里,句容城內還陸續建造了一些頗為壯觀的衙署、學宮、牌坊、寶塔、寺院、教堂等建(構)筑物,但迄今鮮有留存。城內主要街道,古時依據方位而設置,東西向大街長近三里,南北向大街總長約1里半,寬1~1.2丈,大都以條石鋪筑路面?。
句容四牌樓,位于老城西側,此牌樓內便是西大街,前行約300米與東大街和寶塔路的十字交匯處,即老城核心,原來雄矗鼓樓一座,彰顯地標風采。句容民政部門(地名管理單位)從2015年開始,已連續舉辦了多屆“有價值的地名”評選活動,迄今已滿十年,四牌坊早就入選。與此同時,并配合出臺《句容市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可見官方對地名文化非常重視。而城內只要涉及歷史地名的街區、建(構)筑物、場所等,均會立碑介紹,開展人文科普宣傳。
![]()
四牌樓原稱“四桂坊”,是為明代句容本縣舉人胡漢、李澄與進士戴仁、曹瀾四人共建之牌坊。明代天順年間(公元1457-1464年),句容縣胡漢、李澄考中了舉人,古時候能夠考中舉人是一件十分榮慶的大事,故立牌坊,榮耀鄉里。胡漢所立牌坊名為“登科坊”,李澄所所立牌坊名為“飛騰坊”。明代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句容縣戴仁在殿試中考中進士,考中進士則更顯榮耀,建造牌坊亦理所當然,戴仁所立牌坊名為“進士坊”。明代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另一位句容人曹瀾也考中了進士,仍照例修建“進士坊”。江南文脈昌盛,底蘊濃厚深遠?。
句容河,屬長江流域.秦淮河上源(北)干支水系,發源于句容市北部山地(寧鎮山脈),河道由北向南涌貫句容市區,沿途各大小支流及渠岔呈網狀分布,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地緣風格。句容河流到南京市江寧區西北村居民點(基層管理今屬湖熟街道雙新社區)與溧水河融匯后,始稱“秦淮河”。句容市區房家壩水閘以北(上游)有兩條分支,按照“河源唯遠”原則,從北部山地發源(即‘北山水庫’)的河道更長(約21.20千米),是其主干流,又稱“一支河”;從城東句容水庫發源的河道較短(僅4.50千米),亦稱“二支河”。房家壩水閘到西北村段長約40千米,疏浚后大多數河段均具備通航條件?。
![]()
句容河城區段風貌(上游方向),河道兩側建設了生態步道系統,居家氛圍也非常好。
句容河城區段所打造的濕地景觀公園(下游方向),如此優良環境,資源更顯珍稀。
![]()
坐落在句容市中心的葛仙湖公園,竟然還出現了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仿象景觀植入,配以岸畔荷塘,風光唯美絕佳(尤其是在夏季)。
![]()
葛仙湖公園的前身為郭西塘水庫。明代弘治年間《句容縣志》載稱:“郭西塘在縣治西一里許,計一百八十畝,深七尺三寸,溉田五百七畝”。1958年開工修建郭西塘水庫(小二型),作用于農業灌溉。1989年句容縣政府利用原來郭西塘的寬闊水面和湖堤垂柳等自然景觀,植樹綠化,添建人工景點,將其改造成華陽公園。2002年更名為葛仙湖公園。功能由天然蓄水灌溉的水庫轉變為集行洪、排澇、景觀功能于一體的城市休閑娛樂的觀光湖?。句容亦為道教方士、醫學祖師葛玄以及后人葛洪(與先祖同行)的故里,湖畔崇明寺有葛仙觀廟祠。
![]()
從葛仙湖公園遠眺句容城市天際線
葛仙塘公園北側的大圣塔,塔在古崇明寺內(原稱‘義和寺’)。相傳始建于西晉,早期為木質結構;北宋改砌磚塔,呈“七層八面”樓閣式,因安奉唐代高僧大圣(姓何,號僧伽)像而易名,當地人且俗稱“寶塔”。1926年秋末,塔中瓦木工不慎打翻油燈,古塔慘遭火焚,僅剩基址。1970年基址也被拆除。拆遷時竟還出土了鎮塔之寶—“崇明寺大圣塔碑”,現藏南京博物院。2002年新塔重建落成,采用“九層八面”,仿宋代樓閣式,總高度(含塔剎)89.5米?。
![]()
大圣塔與句容現代城市風貌
句容市中心房家壩水閘,即句容河上游(也是秦淮河北源)兩條水系——“一支河”(圖左)與“二支河”(圖右)的融匯處,一支河也被稱作肖桿河,具備服務城內排泄洪水與城郊農耕灌溉的雙重作用,2025年才進行過亮化整治?。兩河匯流點的中心是一座人工小島,島上現有樓盤與商業消費場所。1974年因受洪水影響,句容河道排泄不暢,縣城成為澤國。待同年秋季汛期結束后,縣政府決定將句容河城區段改道,原計劃由老南門橋直線經長龍山與兆文山之間開挖新河道至周岱村連接老河道,城內部分均截灣取直。但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由于事先未經詳細的地質勘探,發現兆文山、長龍山一帶為砂石土層,不易挖掘遂停止。1977年秋天,改由寧杭公路南門橋位置提前向西折轉,過兆文山北側,于1978年底建成,即現在句容河城區段走向?。
![]()
房家壩“三水匯流”的城市景觀風貌
文尾備注——
① 1994年《句容縣志.建置沿革》55-56頁
2013年《句容市志.上冊.建置沿革》0102-0103
2013年《句容市志.上冊.撤縣設市》0103-0104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江蘇省句容市 詞條
② 1994年《句容縣志.縣名由來》56頁
③ 2013年《句容市志.上冊.句容史略.古代句容》0002頁
④ 1983年《江蘇省句容縣地名錄.黃梅公社概況》26頁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江蘇省句容市黃梅街道 詞條
⑤ 1994年《句容縣志.鄉鎮簡介.黃梅鄉》70頁
⑥ 2013年《句容市志.上冊.交通運輸.省道公路.S122寧小線句容段》0360頁
⑦ 新華網江蘇頻道:“句容瑯琊創新港召開數智經濟招商引才推介會” 2025年6月26日
⑧ 句廣網|句視頻:“地道 趣聊地名那些事——瑯琊界” 2025年5月15日
⑨ 族譜網:“關于南朝瑯琊王氏籍貫及書家考” 衡正安 2018年8月26日
⑩ 1994年《句容縣志.公路交通.寧杭公路》328頁
2013年《句容市志.上冊.交通運輸.省道公路.S122寧小線句容段》0360頁
? 1984年《江蘇省江寧縣地名錄.上峰鄉.莊里村大崗頭》167頁
? 博雅地名網: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阜莊村 詞條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道婆庵 詞條
? 知乎社區:“古城格局復原之句容縣城” Devils-滄浪
? 1994年《句容縣志.縣城建設.古城沿革》486頁
? 公眾號“句容發布”:“句容地名故事—句容城內四牌樓” 2019年7月4日
公眾號“微尋華陽”:“句容的‘鼓樓’—四牌樓” 2017年2月17日
? 2013年《句容市志.上冊.水文水系.秦淮河東支水系》0152頁
1983年《江蘇省句容縣地名錄.自然地理實體名稱.句容河中段》185頁
? 公眾號“句容文化旅游”:“葛仙湖公園—句容城市明珠” 2024年12月3日
? 公眾號“句容日報”:“跟著文物看句容—大圣塔” 2025年2月24日(本篇引用時,對原文略有修改)
? 公眾號“水利句容”:“肖桿河‘換新裝’” 2025年7月2日
? 公眾號“句在看”:“老句容河河道走向復原” 2025年2月2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