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也是《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回望過往可見,對全世界的可持續發展而言,諸多來自中國與歐洲的企業合作構建的綠色創新生態系統,正是一項重要的成果。尤其是近20年間,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深度開拓,由于獲得技術標準、體系等支持,中國供應商在面向綠色的開放式創新鏈條中,得以進一步發展,成長為全球行業龍頭,又繼續帶動歐洲和本國企業的技術變革,彼此相互促進又共同向前。
這也正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穩定性與確定性的重要依托。今年1月達沃斯論壇期間,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呼吁“深化中歐投資關系”,也特別強調“在清潔能源轉型與數字經濟領域,雙方存在擴大貿易投資協同的巨大潛力”。而在7月,中歐雙方共同發表的《中歐領導人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承諾,共同致力在能源轉型、氣候適應和綠色低碳技術等領域加強雙邊合作。其表明,盡管中歐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但雙方在深化綠色合作領域具有“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
![]()
當下,中歐合作構建的綠色創新生態系統,正是指向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要坐標。為明確當下共同面對的氣候挑戰,回顧過往合作歷程并總結經驗,進而思考拓展各方共贏的更大空間,2025年11月7日15:30,作為2025進博會上海會議活動之一,由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指導、澎湃新聞主辦的“永續之道:中歐合作構建綠色創新生態系統”討論會,將在上海虹橋綠地鉑瑞酒店2層舉辦。活動還得到了寶馬集團的戰略支持。
本次論壇邀請到兩位嘉賓作主旨演講。中歐綠色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需要回應真實的氣候挑戰。首先,從科學出發,著名氣候科學家,清華大學興華卓越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等七院院士陳德亮,將發表主旨演講《科學推動低碳轉型的深層變革》。接下來,從產業實踐的角度,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上海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會長諸大建,將在主旨演講中講述《從中國能源轉型看綠色價值鏈打造》。
具體到不同行動主體開展相關合作的經驗與策略,圍繞“中歐如何合作構建綠色創新生態系統”,本次討論主要在能源和交通的產業鏈條上,邀請了參與構建這一系統的各類代表,分享過往的實踐與經驗、當下的問題與策略,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和期待。歐冶云商總裁兼黨委副書記周銘,寶馬集團副總裁吳燕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與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上海)主任趙曉蕾,瑞典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區商務發展部主任、高級專家姚娟娟,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市產業綠色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汪洵,將從中國鏈主企業或歐洲品牌企業的角色與影響力,面向綠色低碳產業生態的服務平臺的打造,國際機構與組織在推進標準互認等方面所發揮的功能,以及城市產業政策如何銜接各方需求等方面,進行一系列討論碰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