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話題“溫崢嶸被AI溫崢嶸拉黑”背后,是一場AI技術濫用引發的身份爭奪戰。演員溫崢嶸近日公開揭露,自己肖像遭AI盜用于多個帶貨直播間,當她深夜拍戲歸來,竟在手機屏幕上撞見“另一個自己”正賣力推銷產品。那句沖進直播間的質問:“你是溫崢嶸,那我是誰?”換來的卻是瞬間拉黑,徒留她在現實世界陷入自證困境:“我現在很難證明我是我。”
![]()
![]()
![]()
![]()
這場荒誕劇始于溫崢嶸凌晨三點的一次偶然發現。當時她剛結束拍攝,刷手機時赫然看到“自己”正在直播。然而當她現身質疑,仿冒直播間立即切斷聯系。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網友在短短十分鐘內刷到四個“溫崢嶸”推薦不同品牌產品的視頻,雖然推銷話術如出一轍,但口型與聲音的微妙偏差暴露了AI合成痕跡。更有商家將造假升級,偽造劉濤、張柏芝等一眾女星為某品牌面膜站臺的合成視頻,由于缺乏顯著AI標識,普通觀眾難以辨別真偽。
![]()
面對猖獗的盜播現象,溫崢嶸團隊早在年前就已發出律師函。工作人員強調:“這些產品我們從未推薦過。”但技術濫用正在摧毀信任紐帶,粉絲基于對偶像的信任下單,卻成為黑產收割的對象。一位忠實粉絲在5月某天連續舉報18個仿冒直播間后無奈表示:“根本舉報不過來,封一個又冒出新賬號。”網友:有了AI高科技,看到自己都不一定真的是自己,聽到家人的聲音,不一定是家人,只要是沒見到真人,一定要慎重,騙子無孔不入,世界被AI打亂了。
![]()
這場打假拉鋸戰揭開了AI黑產的暴利鏈條。黑產團隊通過“錄播切片+AI換臉”技術,僅用十分鐘就能批量偽造直播,單場詐騙收益竟達七位數。盡管今年9月出臺的《AI生成內容標識辦法》要求顯著標注合成內容,但商家或將標識隱藏在交互欄角落,或直接規避標注,使得監管形同虛設。平臺封號速度遠不及黑產賬號“韭菜式再生”的節奏。
![]()
深層矛盾在于平臺審核機制與技術濫用速度的失衡。部分平臺對AI盜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因虛假內容能帶來短期流量收益。當封禁速度追不上再生速度,當自證清白的成本轉嫁給受害者,這場技術倫理的潰堤終將波及更多人,正如大部分網友所說:若縱容亂象蔓延,下一張被濫用的面孔可能是任何人。
![]()
在這場身份迷局中,溫崢嶸的遭遇已成技術倫理的試金石。當AI偽造的“數字分身”在直播間肆意斂財,而本尊卻要為證明“我是我”付出巨額代價,這場荒誕劇揭示的不僅是技術失控的危機,更是每個普通人在數字時代可能面臨的身份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