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雖源自中國,但屬于全人類,我們需以開放姿態推動其全球化發展。”新西蘭前總理、孟子公益基金會顧問主席團聯席主席珍妮·希普利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世界中醫藥大會致辭時表示,“中醫藥不僅是醫學體系,更是文化瑰寶、哲學框架,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見證。”
當下,時代賦予了中醫藥更重要的使命,而在這一浩蕩潮流中,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是,老字號中醫藥企業。
在本屆大會“2025中華老字號中醫藥發展大會暨中醫藥非遺保護與共享全球對話”分論壇上,就邀請了業界知名學者、代表企業,共同探討如何推動中華老字號中醫藥發展,將中醫文化進一步推廣向全球。
“當前,中醫藥正迎來走向世界的良好機遇。” 作為參會老字號企業代表,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新華在論壇致辭中表示,隨著健康觀念的演進和醫學模式的調整,以整體觀、辨證論治為核心的中醫藥學,其價值日益受到國際社會認可,中醫藥正在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注入更多東方智慧。
![]()
〓大會合影

潮起東方,
中醫藥出海“風口”已至
艾灸、拔罐、針灸……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體驗、接受并認可中醫治療方式。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13個世衛組織成員國認可使用針灸等中醫藥診療技術,29個成員國為中醫藥的規范使用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
“從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到‘三藥三方’在抗擊新冠疫情中構筑起牢固的防線,中醫藥用實實在在的療效,證明了它是世界醫學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世界中聯副主席張伯禮在會上表示。
![]()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世界中聯副主席張伯禮
在李新華看來,隨著健康觀念的演進和醫學模式的調整,以整體觀、辨證論治為核心的中醫藥學,其價值日益受到國際社會認可。
要讓中醫藥更好地走向世界、服務全人類,依然任重道遠。中醫藥在境外市場拓展過程中,既迎來了機遇,也面臨著多重挑戰。
機遇體現在海外消費者對天然療法的青睞日益增長,如東南亞、歐洲等地對針灸、中藥養生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為中醫藥出海搭建了市場橋梁。
挑戰更為具體,如品牌形象塑造上,部分區域的中醫藥市場始終面臨“知名度局限于華人圈”的困境,如何用國際語境講好中醫藥故事、打破文化隔閡,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張伯禮指出,核心在于用現代語言闡釋清楚中醫藥的科學內涵。這要求既要傳承精華,恪守中醫藥的理論體系和思維模式,又要守正創新,勇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進行深入研究。
他分享了三點思考:堅持臨床與科研并重,以療效為核心;推動國際標準共建,促進規則互通;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培養國際化人才。
“通過全球同道的攜手努力,通過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播,中醫藥必將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加卓越的、不可替代的貢獻。”張伯禮說。

執旗領跑,
老字號掌舵新賽道
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卓越的藥學傳承,使得這些老字號成為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活化石,也成為中醫藥“出海”的中堅力量。
出海多年,東阿阿膠對中醫藥國際化過程中的挑戰也有著更為深刻的思考。
“當我們站在國際市場的門檻上,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深厚的文化底蘊既是我們的財富,也可能成為國際傳播的壁壘。” 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龍健在現場論壇中提及,文化隔閡、法規差異、產品形態傳統,以及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科學性的質疑,都是必須直面的挑戰。
在東阿阿膠看來,破解這些難題的關鍵,在于實現從“文化符號”到“科學產品”、從“傳統禮品”到“現代健康解決方案”的根本性轉變。東阿阿膠的探索之路,可以概括為以“守正”為根,以“創新”為翼,用全球視野和現代科技,讓古老的智慧服務當代世界。
具體來看,在品質方面,東阿阿膠通過建立全產業鏈質量管控模式,從源頭開始,全過程確保阿膠的品質均一穩定。
在國際認證方面,近年東阿阿膠持續加大科研投入,與眾多頂尖科研機構合作,運用現代藥理研究、臨床循證醫學等方法,不斷深化對阿膠功效機理的科學解構。2024年6月,其復方阿膠漿治療癌因性疲乏的研究榮獲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特別優異獎”,成為行業內的重大突破。
在創新方面,針對年輕人和國際消費者對便利性的需求,東阿阿膠開發了“阿膠速溶粉”、“鮮制即食阿膠糕”、“桃花姬阿膠糕”等產品,成功將阿膠融入早餐、下午茶、辦公營養補充等現代消費場景。
![]()
![]()
![]()
“中醫藥老字號的國際化是一場‘團隊接力賽’,而非‘個體表演賽’。”當老字號成功地將自己塑造為“有科學依據的功能性產品”和“有文化底蘊的健康生活方式”時,也就掌握了走向世界的通用密碼。
李新華表示,“作為中華老字號中醫藥企業,東阿阿膠始終堅守‘品質道地’生命線,堅持‘守正創新’發展觀,不斷拓展‘醫療康養’朋友圈,積極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未來,東阿阿膠愿與各方攜手,深化科研合作,促進標準互認,拓展更多應用場景,共同開展高水平臨床研究,提升產品國際認可度,讓中醫藥更好融入當地民眾生活,為增進全人類健康福祉貢獻更多‘中國方案’。”
為助力中醫藥文化更好地融入澳大利亞,此次論壇期間,組委會還對“中醫臨床研究國際合作中心”與“中華老字號中醫藥海外文化中心(澳大利亞)”完成授牌。
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潘高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敬修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璧堂中醫藥博物館5家中華老字號捐贈了老字號藏品、產品。
![]()
〓中華老字號中醫藥海外文化中心(澳大利亞)授牌儀式

全球圈粉,中醫藥文化再綻高光
經營側探索更具象、貼合本地化的運營理念,在國際傳播側,老字號中醫藥企業也通過打造文化IP深化國際傳播影響力,借助優質內容載體講好中醫藥海外故事,讓籠統的中醫藥文化,更具象地觸達全球受眾。
據陳龍健介紹,東阿阿膠已聯合鳳凰衛視推進《四海中醫》欄目,以加強文化間的交流互鑒,找到更多共同認知。
這檔由鳳凰衛視集團與東阿阿膠聯合打造、廣藥白云山戰略合作的大型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項目共12集,每集節目聚焦一個地域的人物或故事,在異國他鄉探尋中醫藥與當地文化的奇妙聯結,以具象案例打破對中醫藥的傳統認知,為中醫藥融入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生動實踐,讓觀眾直觀感受中醫藥療愈身心的深厚力量。
11月1日,《四海中醫》已上線中國港澳篇《都市杏林江湖》和中國臺灣篇《光陰的味道》。
在這些地域,中醫藥不局限于藥館診脈開方的傳統場景,更深度融入到當地人衣食住行的日常肌理,它既是守護健康的療愈方式,更是浸潤煙火氣息的生活底色。
![]()
〓《四海中醫》中國臺灣篇《光陰的味道》
《光陰的味道》講述了臺灣青草店的變遷,在曾經的青草店,蘆薈、左手香等草本茶飲,是勞作人群消暑解渴、舒緩喉疾的良方;如今借臺式手搖茶熱潮,走進了年輕人的生活。
《都市杏林江湖》則還原了隱匿香港鬧市區的醫武館。堅守中醫藥傳統,館內保留著傳承的古法按摩技藝以及成藥秘方。
以影像為媒,《四海中醫》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搭建起連接古今、融通中外的重要文化橋梁。在這里,傳統草本智慧與現代醫學視野交匯,這不僅是一場跨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場關于生命哲學、健康觀念與社會責任的深度思考。
理論探索的深度,終將轉化為實踐落地的廣度,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化征程,正以多元實踐書寫生動注腳。
《四海中醫》紀錄片全球開播,第22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凝聚國際共識,“中華老字號中醫藥海外文化中心”在澳洲落地,背后是東阿阿膠等中華老字號以匠心為筆、以創新為墨,書寫全球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從地域煙火中的傳承創新到全球舞臺上的文化對話,從傳統技藝的守正深耕到國際標準的融合共建,中醫藥正以更具象的表達、更開放的姿態,跨越文化隔閡與認知邊界、惠及全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