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關系這幾年總像過山車,一會兒親熱一會兒又鬧別扭,這次韓國總統李在明在APEC峰會上突然來這么一句,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所有顧慮都沒了,還說明年要去她老家奈良轉轉,這話一出口,全球媒體都炸鍋了。
畢竟韓日之間歷史恩怨一大堆,從殖民時期到勞工索賠,再到領土爭端,哪樣不是雷區?李在明以前在野時對日本態度硬邦邦的,現在搖身一變成了總統,調門兒就軟了。這不光是個人轉變,更像兩國高層在國際壓力下的一次務實試探。
![]()
APEC峰會握手:從禮節到互信的意外小突破
2025年10月31日APEC峰會在韓國慶州開幕,為期兩天,21個經濟體領導人齊聚,焦點是貿易摩擦和區域合作。韓國作為東道主,李在明借機修復外交,峰會前他已訪日訪美,強調多邊主義。
10月31日下午,李在明和高市早苗的會晤本是20分鐘禮節性碰頭,結果延長到40分鐘,外長全程陪同。話題沒碰歷史爭議或獨島問題,主聊相互了解和未來合作。
李在明提到自己在野黨時被視為對日強硬派,現在當總統,得為全體國民著想。高市早苗也回應,她從地方議員到首相,視角變了,強調鄰國領導需務實處理分歧。
峰會期間,外部壓力不小。美國特朗普政府推高關稅,東亞局勢緊張,韓日都得抱團取暖。李在明在會談中重申6月與石破茂的共識,推動穿梭外交常態化。高市早苗表示愿深化雙邊溝通,延續前任對韓政策。
![]()
韓日半導體供應鏈緊密,去年貿易額超800億美元,合作空間大。11月1日峰會閉幕,李在明在記者會上用3分鐘談這次交流,直言感覺好極了,對高市早苗的所有擔憂煙消云散。還主動提明年訪問奈良縣,高市當場歡迎。因為奈良是高市老家,她從小在那長大,常拿它當政治資本。
從數據看,這次會晤是韓日關系小陽春。韓國媒體韓聯社報道,會談氣氛積極,沒提敏感議題,焦點在經貿和防務。高市早苗上臺后,日本對韓出口增長5%,韓企在日投資也升。日本共同社分析,李在明這表態超出預期,幫高市穩住國內保守派。
李在明上臺后,韓日關系從尹錫悅時代延續,但更注重平衡。他8月訪日時,先破例去東京,釋放緩和信號,這次APEC是續集。國際觀察家指出,韓日合作對美日韓三邊機制關鍵,尤其在印太戰略下。
![]()
歷史舊賬與現實算盤:韓日關系為啥總卡殼
韓日關系這攤子事兒,說白了就是歷史包袱壓得喘不過氣。1910到1945年日本殖民韓國,強征勞工、慰安婦問題到現在還鬧。1965年兩國建交,1972年簽署共同宣言,但執行總出岔子。
2012年李明博登獨島,引發日本抗議浪潮;2018年韓國最高法院判日本企業賠勞工,日本撤貿易優惠,2019年把韓國踢出白名單,韓企供應鏈斷裂,損失上百億。
這些舊賬像定時炸彈,一碰就爆。2023年尹錫悅時代搞強制征用基金,緩和了點,但李在明上臺,進步派壓力大,他得兩頭兼顧。
高市早苗這首相,保守標簽重,她參拜靖國神社,主張修憲,韓國輿論警惕。但這次會晤,她避談爭議,只說鄰國需領導力化解分歧。李在明回應,政治不是戰爭,有問題就解決。
![]()
韓國國內,保守勢力認可李在明表態,但進步派擔心犧牲歷史正義。日本那邊,高市得平衡黨內右翼,她上臺后經濟政策延續安倍經濟學,17大戰略投資方向中,韓日合作占一席。
現實算盤更現實。美中貿易戰升級,特朗普關稅壁壘讓韓日捏把汗。韓國對美出口占總貿易30%,日本25%,倆國都得聯手應對。東亞防務上,2023年日韓情報共享機制啟動,2025年擴展到聯合演習。
日本防務省強調區域穩定,韓國國防部跟進,但動作謹慎,避免刺激。高市早苗強化日美同盟,訪美時特朗普歡迎她,但對韓日合作留口子。李在明則在APEC聯合聲明中推多邊貿易,暗合中國立場,但對日示好是為穩美韓日三角。
這平衡術不容易。韓國民調顯示,60%民眾支持改善對日關系,但40%仍對歷史不滿。日本支持率高市內閣82%,但對韓敏感度高。國際智庫如蘭德公司報告,韓日若不解歷史結,東亞安全網就松散。歐盟和東盟也盼韓日帶頭開放,APEC聲明強調惠及所有國家貿易,這給倆國臺階。
![]()
明年奈良之行:小步快跑,還是雷區前哨?
奈良是高市政治根基,她常以“奈良之女”自居,地方振興是她政績單。話說這不光是私人互動,更像高層互信信號。韓國總統訪日首站選奈良,避開東京敏感區,聊文化經濟,緩和氛圍。高市歡迎后,日本外務省已備穿梭外交框架,計劃2026年上半年互訪。
但路還長。歷史問題沒翻篇,勞工賠付基金執行中途,韓國受害者團體抗議,日本企業拖延。領土爭端,獨島日本叫竹島,巡邏船偶遇擦槍走火。軍事上,韓日情報共享嚴謹推進,但規模小,避免公開刺激。李在明上臺后,韓美日三邊軍演頻率升,但強調防御性。
經濟上,機會多。韓日FTA談判重啟,半導體、電池鏈整合,去年雙邊投資超500億。高市17大投資方向中,綠色科技拉韓企入伙。李在明基本收入政策需日韓合作,供應鏈穩了,失業率能降。話說老百姓最在乎錢袋子,韓國民調53%支持對日經貿,日本82%認可高市外交。
![]()
這事兒證明韓日不是死局。倆領導以國益為先,擱置爭議先建友誼,對東亞穩定有好處。美中博弈下,韓日抱團是理性選擇。
但考驗在后,歷史若不正視,合作就淺嘗輒止。國際關系這池水,深著呢,李在明和高市這對組合,能游多遠,得看后續動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