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下方播放按鈕收聽十點主播云灣朗讀音頻
在網上看到過一句扎心的話:
上層家庭拼資源,中層家庭拼教育,底層家庭拼“一口氣”。 可惜這口氣,大多沒拼在往上走的路上,全耗在了互相慪氣里。
確實如此。
總以為底層家庭難的是沒錢、沒背景,可真正困住一家人的,從來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那種像霧霾一樣揮之不去的慪氣氛圍。
![]()
習慣慪氣的家庭有一個明顯的特征:
一點小事就能點燃爭執,一句無心之語就能引發冷戰。
并且慪氣不是偶爾的插曲,而是每天都要重復的日常。
長此以往,不僅慢慢耗干了家庭的力氣,也堵死了向上走的路。
![]()
老家的鄰居張叔一家就是如此。
張叔在工地打工,張嬸在小區門口擺地攤,兩個人掙的都是辛苦錢,可每天下班回家,家里很少有安生的時候。
張叔嫌張嬸地攤沒擺好,一天沒掙幾個錢;張嬸嫌張叔下班晚,回來還不幫忙做家務,兩個人經常對著吵,有時候甚至會摔東西。
有一次我路過他們家樓下,聽見張嬸哭著說:
我天天風吹日曬擺地攤,不是為了這個家?你就知道指責我,這日子沒法過了!
張叔也在吼:
我在工地扛鋼筋,累得半死,回來還得聽你嘮叨,你以為我容易?
其實他們心里都知道,彼此不容易,可遇事第一反應不是體諒,而是指責;不是溝通,而是慪氣。
![]()
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底層家庭里太常見了。
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可能是菜買貴了五毛錢,可能是衣服沒及時洗,可能是孩子考試多扣了幾分,可偏偏就能吵得面紅耳赤,然后陷入長時間的冷戰。
慪氣的時候,誰也不肯先低頭,你不理我,我也不睬你。
家里的空氣像凝固了一樣,沒有笑聲,沒有關心,只有滿滿的壓抑。
對底層家庭來說,物質的苦尚且能扛,可這種日復一日的慪氣,就像鈍刀子割肉,慢慢磨掉了一家人的默契,也磨掉了對生活的希望。
![]()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情緒內耗”:
指的是一個人或一個群體,把精力消耗在無意義的情緒對抗上,最終導致無法專注于解決問題。
習慣慪氣的底層家庭,其實就是陷入了嚴重的家庭內耗,看似只是爭一口氣,毀掉的卻是整個家庭的未來。
1. 毀掉家庭的穩定和福氣
曾在一檔婚姻調節欄目里看到過這樣一對夫妻。
兩人的學歷不高,在縣城的工廠上班,一個月加起來能掙八千多,省著點花,慢慢攢,也能湊夠首付買個小房子。
可他們不是因為丈夫抽煙花了幾十塊錢吵,就是因為妻子買了護膚品沒商量鬧,好幾天彼此不理睬。
有一次,丈夫因為和妻子慪氣,上班時走神,操作機器傷了手,不僅花了兩萬多醫藥費,還歇了三個月,收入大減。
妻子也因為總憋著氣,和同事相處不好,做工老出錯,最后被工廠辭退。
他們的日子越過越難,婚姻也快走到盡頭,不得不上節目尋求幫助。
底層家庭本就沒多少家底,沒多少好運,頻繁的爭執會讓家庭氛圍更緊張,成員離心離德,家里的福氣也會消耗殆盡。
長期把精力放在慪氣上,就像一艘船,一邊往前劃,一邊往后漏,永遠到不了對岸。
![]()
2.破壞身心健康
醫學上早就證實,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會對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
而慪氣,就是把負面情緒憋在心里,既傷自己,也害家人。
曾在一本書里看到作者寫的一個事例。
趙阿姨因為一只腳有殘疾,不情愿地與學歷比她低的張叔結合在一起了。
她一輩子都在嫌棄張叔沒文化、沒本事、掙不到錢,不能給她和孩子更好的生活,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對著張叔吼,要么就自己憋著氣,不說話也不吃飯。
久而久之,她患上了高血壓、冠心病。
有一次,因為張叔炒的菜里少放了一種配菜,趙阿姨非常不滿,情緒激動引發了心梗。
經搶救,趙阿姨的命是保住了,但在ICU里待了挺長時間,家里欠了很多的外債。
可世上沒有后悔藥。
錢可以慢慢掙,機會可以慢慢等,但健康沒了,就什么都沒了。
那些憋在心里的氣,那些吵出來的架,最后都變成了扎在身體里的“刺”,既傷了自己,也拖垮了整個家。
![]()
3. 代際傳遞,影響下一代
比毀掉當下更可怕的是,慪氣的家庭模式,會像遺傳病一樣代代傳遞,讓下一代也陷入同樣的困境。
之前看到網友@林同學分享的真實經歷。
林同學小時候,他父母幾乎天天因為不起眼的小事吵架,吵完架就冷戰,有時候能半個月不說話。
他長大結婚后,也想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可總是事與愿違。
有一次,妻子忘了給他洗襯衫,他就憋了一肚子氣,不吃飯也不說話,妻子跟他解釋,他也不聽,最后兩個人冷戰了一個星期。
他說也不想這樣,可每次遇事,第一反應就是像爸媽那樣,先指責對方,然后慪氣,控制不住自己。
現在,他的兒子5歲了,有一次因為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了,就蹲在角落里,誰跟他說話都不理,像極了爸爸慪氣時的樣子。
兒童心理學中有個“模仿學習理論”,指的是孩子會通過觀察大人的行為,模仿他們的相處模式,并且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
在習慣慪氣的家庭里,孩子從小看到的就是家人遇事指責、冷戰、慪氣。
他們會下意識地認為,這就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正確方式,長大后,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伴侶、孩子,讓負面影響一直延續。
![]()
只要愿意做出改變,打破慪氣的怪圈,底層家庭也能改造家庭的內部生態,慢慢實現階層躍遷。
1. 認知上:借助外部資源,改變遇事的第一反應
很多人之所以遇事就慪氣,不是故意要吵架,而是認知有限,不知道除了指責、冷戰,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對底層家庭來說,想要改變這種情況,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借助外部資源,學習新的思維方式。
不需要花太多錢,看書、聽免費的講座、刷優質的短視頻,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比如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就能學會怎么跟家人好好說話,怎么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上來就指責對方;
聽一些關于家庭溝通的免費講座,就能明白,慪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消耗彼此;
刷一些分享家庭經營經驗的短視頻,就能看到別人是怎么化解家庭矛盾的,慢慢借鑒到自己的生活里。
當一個人知道,除了慪氣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就不會再把精力浪費在無意義的爭執上,而是會把心思放在解決問題、改善生活上。
![]()
2. 情緒上:創造“溫暖緩沖帶”
創造“緩沖帶”不用花多少錢,也不用做多大的事。
有時只是一句軟話,一個擁抱,一次主動的讓步,就能把矛盾掐滅在萌芽里。
比如,吵架的時候,有人先停下來,說一句“別吵了,咱們好好說。”
冷戰的時候,有人主動端一杯熱水,說一句“別生氣了,氣壞了身體。”
只要多些包容,多些關心,多創造“溫暖緩沖帶”,就能化解很多矛盾,讓家庭氛圍變得溫暖,一家人的心也會越來越近。
![]()
3. 行動上:從“爭對錯”到“解問題”
遇事爭對錯毫無意義,白白浪費精力,還傷害感情,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沒錢,就一起想辦法多掙點,比如多打一份工、學一項能掙錢的技能。
孩子學習有困難,就多咨詢老師尋求方法指導、多幫孩子補補功課。
夫妻互相搭把手,遇事一起想辦法,只要一家人朝著一個方向走,哪怕每天只往前邁一小步,日子也能慢慢好起來。
當精力都用在做事上,慪氣自然就少了,家庭的福氣,也會慢慢攢起來。
相信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不慪氣、不內耗,就算起點低,也能慢慢走出困境,一點點改變命運,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作者 | 除塵子,愛讀書、愛寫作,文字道場中的修行者。
主播 | 云灣,暖心寶哥,每晚用聲音伴你入眠。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026十點讀書·聽書×夜燈日歷
2026年,十點讀書×人民日報出版社,從上萬本好書中精選出365本好書,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清單。
諾獎作品、經典名著、影視原著…各類型全覆蓋;
雨果、莎士比亞、加繆、老舍、蕭紅…一次讀過癮。
掃碼即聽,省去一切挑書、選書麻煩。

而且每本日歷都可以綁定3個手機號,全家都能聽。
自帶的小夜燈,輕輕一觸、即可照明,照亮每一位認真生活的普通人。
現在下單,直接“拍1發9”不要錯過~
「 2026十點讀書·聽書×夜燈日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