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質災害頻發的山坳,搬進設施齊全的安置小區;從世代耕種的陡坡薄地,走向家門口的穩定就業;從昔日對災害的日夜擔憂,到如今臉上洋溢的安穩笑容……西峰區后官寨鎮趙咀村的避險搬遷項目,不僅讓群眾“挪窮窩”“拔窮根”,更鋪就了一條“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幸福之路。
![]()
深秋的陽光,溫暖地灑在西峰區后官寨鎮趙咀村艷咀組避險搬遷安置點平整的廣場上。10月29日,對這里的26戶搬遷群眾來說,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他們從鎮干部手中,接過了那本沉甸甸的“不動產權證書”。鮮紅的封皮,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今天終于把房產證拿到手了,以前我們住的都是土箍窯,現在我們這地方基本上都裝修好了,搬進來住比以前好多了。”后官寨鎮趙咀村村民朱興會說。
陽光透過寬大的玻璃窗灑進客廳,雪白的墻壁、光潔的地磚映得滿室亮堂。記者見到朱小軍時,他正和村干部暢談今年的收成。在這個現代化家具一應俱全的新家里,他滿臉笑容地分享著搬入新居的喜悅:“非常高興,非常滿意,娃娃上學也方便,出去就是柏油馬路,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頭。”
![]()
搬遷工作啟動以來,后官寨鎮通過精準識別、分類施策,對居住在地質災害隱患區、洪澇威脅區等危險區域的群眾,采取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的方式,有序組織搬遷。統一規劃建設的安置小區,水、電、路、訊、氣等基礎設施完善,學校、衛生所、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步配套,確保搬遷群眾“一步住進好房子”。
后官寨鎮趙咀村村委會副主任余志華介紹:“目前一共搬了26戶,主體全部建成,十月中旬就達到入住條件。”
“搬得出”是關鍵,“穩得住”是基礎,“能致富”才是根本。后官寨鎮在推進搬遷之初,就將產業就業規劃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安置點建到哪里,產業配套就跟進到哪里”。同時,在各安置點建立健全管理組織,開展新居民融入活動,幫助來自不同村組的搬遷戶盡快熟悉環境、融入社區,構建和諧鄰里關系。
“搬遷后對這些舊宅基地進行復墾,宅基地復墾的這些地計劃種植連片的紅娘子杏樹或者是花椒樹,拓寬群眾致富渠道,確保老百姓搬得出,住得穩。”后官寨鎮趙咀村村委會副主任余志華說。
從避險到安居,從安居到樂業,西峰區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科學的規劃,書寫了一份充滿溫度的民生答卷。避險搬遷,搬離的是危險與貧困,遷來的是安全與希望,托起的是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據了解,趙咀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是省市區2024年確定的重點民生項目,項目總占地15.6畝,戶均占地0.6畝,建筑面積115.5平方米,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項目的實施,不僅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方便就學、就醫、出行,更讓他們搬得出、住得穩、有就業、生活好、能融入。
來源:西峰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