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8歲的陳大爺一如往常地端起熱氣騰騰的茶杯,眉頭微蹙。近來,他總覺得夜里心悸,飯后來不及去廁所,時常有點“頭暈眼花”。
鄰居王叔有次在小區里聊天,得知陳大爺每天沒完沒了地喝茶,立馬提醒他:“年紀大了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喝茶,尤其有些茶根本不能多喝。”可一輩子的習慣真有問題嗎?喝茶不是養生常識嗎?還是說,年紀大了,喝茶也該講究分寸?
![]()
不少人都聽過“喝茶有利健康”的說法,但真相往往出人意料,喝錯茶、喝法不對,對中老年人反而可能帶來不可逆的風險。到底哪些茶、中老年人為何特別要留心?今天,我們一起來揭開“喝茶養生”背后的冷知識。而文末有一條關鍵提醒,很多人可能都沒做對。
一直以來,茶葉被賦予了各種美好稱號:降壓、抗氧化、助消化。中國營養學會數據顯示,平均每3位中老年人就有2位有長期飲茶習慣。但“喝茶=絕對健康”,其實是個誤區。
研究發現,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因、草酸等成分雖有抗氧化和興奮作用,但老年人體內代謝、心臟和腎臟功能逐漸下降,過量攝入易加重心臟負荷,甚至誘發心律不齊。
![]()
據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與老年醫學科團隊總結,每年因喝濃茶、錯誤飲茶方式導致胃腸、心血管問題就診者,增長了13.8%。
比如,有高血壓或腎功能不全的人,長時間喝濃茶,有可能加速鈣和鉀的流失,導致骨質疏松和電解質紊亂。專家特別提醒,夜間喝高咖啡因茶還可能顯著影響睡眠和心跳頻率,讓本就“易焦慮”的中老年人雪上加霜。
在眾多茶種中,有兩類茶,醫生直言“中老年人尤其要警惕”:
濃茶與生普洱茶。
濃茶:很多人愛喝味濃、色重的茶,以為“更養生”。但濃茶中的咖啡因和草酸含量極高,會刺激胃黏膜、增加尿中鈣流失。不少調查顯示,60歲以上人群,習慣飲用濃茶者,骨密度下降風險比普通茶飲者高出21.6%。濃茶的收斂性還可誘發老年人便秘、消化不良。
![]()
生普洱(未經充分發酵):這種茶“生澀、去火”名氣大,許多老人喝了覺得“提神”。其實,生普洱富含大量茶多酚和咖啡因,對腸胃和神經系統刺激極強。
研究顯示,連續飲用生普洱兩個月后,近一半中老年人夜間入睡困難、胃脹腹痛等癥狀明顯增加,重者甚至出現心悸心慌。
除了以上兩類,自制野生茶、隔夜茶也不可取。隔夜茶的微生物易滋生霉菌,近年多地疾控中心報告,每年因喝變質茶水導致腹瀉、腸炎的中老年人群有上升趨勢。
其實,適量飲茶、科學選擇、注意禁忌才能讓茶真正發揮“養生”作用。盲目跟風或者“喝得多才養生”的觀念,真的該停一停了。
![]()
面對茶杯,中老年人到底該怎么喝才科學?醫生總結4點建議:
控制濃度和量:建議每次用3-5克茶葉沖泡500ml-800ml溫開水,不泡濃茶、頭泡茶可適當丟棄。每天最好不超過4杯(約800-1000ml)。
避免睡前、空腹喝茶:晚上8點以后不飲茶,避免影響睡眠。早晨空腹喝茶容易加重胃腸負擔,建議飯后半小時再飲用。
選擇溫和型發酵茶:首選鐵觀音、陳年熟普洱、紅茶等適度發酵茶,這些茶對腸胃刺激小,咖啡因含量適中。
特殊人群慎飲茶:有高血壓、慢性腎病、骨質疏松、心律失常的人,應聽從醫生建議,部分人甚至需要禁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