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圖文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
去年全國關閉了將近四萬家藥店,平均每天有超過一百家藥店堅持不下去,
今年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預計關閉數量會突破十萬家,過去人們總說開藥店能穩賺不賠,
現在連維持經營都變得很困難,問題不在于生意不好做,而是整個行業的運行方式已經徹底改變。
![]()
很多藥店其實靠賣保健品維持經營,不是依靠藥品賺錢,一盒鈣片的利潤能抵得上十盒降壓藥,
這種情況早就存在,只是沒人愿意點破,過去二十年里,
人們圖方便會順便買些維生素、魚油或蛋白粉,藥店就依賴這些產品生存下來,
因為藥品的利潤實在太薄,根本不夠支撐店鋪運營。
![]()
線上保健品銷售越來越火熱,今年上半年網上銷售額突破六百多億元,賣出超過三億件產品,
消費者在手機上比價方便、下單迅速、還能送貨上門和隨時退貨,
人們不再愿意專門出門去買一瓶維生素,藥店的“近”和“快”這兩個優勢,
在手機購物與快遞服務面前已經不明顯了,這不是因為消費者變懶,
而是選擇更多之后大家自然會選更省事的方式。
![]()
醫保過去就像是藥店的隱形提款機,有人拿著醫保卡去藥店買藥,轉頭就把藥品賣給藥販子,形成了一條灰色鏈條,
從今年開始,國家對這方面管得特別嚴,每盒藥品都貼上了追溯碼,刷醫保的時候也有智能系統盯著,飛行檢查也變得很頻繁,
個人賬戶能買什么藥、怎么買,都有了明確限制,這條賺錢的路子一斷,不少藥店直接失去了收入來源。
市場沒有萎縮,需求還在增長,保健品行業規模去年就已經超過四千億,年輕人購買量持續增加,
問題出在藥店自身經營方式上,藥店還停留在擺貨架、推銷產品、刷醫保卡這些傳統做法上,
這些老辦法已經行不通了,顧客真正需要的是健康建議、用藥提醒和長期跟蹤服務,而不是被動地站在那等著被推銷。
![]()
在北京的金象復星藥店,藥師們開始做社區健康服務,
他們不只賣藥,還會幫人們測量體重,檢查飲食習慣,提醒按時吃藥,這些事看起來簡單,
卻代表藥店未來的方向,藥店不能只賣東西,要讓顧客覺得可靠、實用、值得信賴,專業服務才是藥店應該堅持的道路。
傳統藥店和新型健康角,完全是兩回事,傳統藥店等人生病才上門,新型健康角主動幫人預防疾病,
傳統藥店依賴醫保和臨時消費,新型健康角依靠數據和長期關系,傳統藥店主要銷售商品,
新型健康角重點提供服務,這不是簡單換個招牌的事,而是整個角色已經轉變。
![]()
一些地方開始試用AI藥師和智能藥柜,掃碼就能咨詢用藥問題,遠程聯系醫生看病,機器自動完成配藥,藥店不用人天天守著,
但后臺需要專業團隊支持,科技沒有淘汰藥店,而是重新塑造藥店的功能,未來藥店可能不在街邊,
而在小區內部、手機應用里或者用戶家門口。
那句老話說“寧愿柜上藥生塵,但愿天下無病人”,
以前聽上去很高尚,現在聽著有點諷刺,因為很多人開藥店并不是為了讓大家少生病,
而是想趁著人們怕病、愛養生的時候多賺錢,
這句話要是真心實意的,藥店就該從賣貨轉向做服務,不然關門只是早晚的事。
現在的藥店必須跟上時代,不然就會被淘汰,轉型不能只靠喊口號,得真正改變做事方法,
不是每家店都能生存下來,能活下來的藥店都是那些愿意尊重顧客、認真對待健康事業的人,
別再依賴醫保卡或保健品撐門面了,藥店的真正競爭力在于懂得顧客需求、幫助顧客解決問題、陪伴顧客維護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