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1月4日)發布的一份新報告警告,若與俄羅斯發生直接沖突,歐洲或難以調動足夠兵力,也無法快速生產足量武器。
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是頂級智庫,該機構強調歐洲在與俄羅斯爆發高強度沖突時存在弱點,報告作者將這類沖突稱為“長期威脅”。
這份題為《歐洲-俄羅斯:權力平衡評估》的報告指出,歐洲需展現政治意愿,制定“連貫的國防經濟戰略”,為未來五年可能與俄羅斯發生的對抗做好準備。
國際軍事研究所所長托馬斯?戈馬爾特向媒體表示,關鍵在于“找出自身優勢與劣勢”,并直言歐洲存在“核心軍事短板”。他解釋:“歐洲國家具備必要潛力,包括經濟資源、軍事能力與技術實力,到2030年足以與俄羅斯抗衡,而前提——這顯然是關鍵——是它們需展現出政治意愿。”
![]()
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全面爆發后,歐盟國家已增加軍費開支,以調整自身防務部署。上個月,法國國防參謀長法比安?芒東稱,法國必須在未來三至四年內做好應對與俄羅斯潛在沖突的準備,因為其判斷歐洲大陸面臨的安全不確定性可能上升。
報告指出,盡管歐洲在航空航天與海上領域比俄羅斯具備優勢,但其陸軍“在兵力縱深與彈藥儲備上存在嚴重不足”,同時提到俄羅斯在軍隊動員方面具備經驗。
報告質疑:“若爆發對抗,部分歐洲軍隊在政治、戰略及作戰層面能否投入使用,這一點存疑。”
該研究顯示:“到2025年,30個歐洲北約或歐盟成員國中,有20個的正規地面部隊規模不足1.5萬人。”“除少數前沿國家可在境內動員預備役部隊與國民警衛隊外,其他國家最多只能組建數個營級單位。”
屆時,大規模部隊的核心力量將由“約六個國家”承擔,包括法國、英國與德國。
報告還提到,歐洲難以將不斷增加的軍費開支轉化為“實際工業增長”,并以導彈行業為例說明。
![]()
數據顯示,歐洲國防企業每年訂購的進攻性武器平均僅幾百件,防空與導彈防御攔截器也僅幾千件左右。報告評價:“這些訂單反映出歐洲導彈生產能力的嚴峻現狀,遠低于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對抗所需的水平。”
報告作者建議,歐洲應繼續支持烏克蘭,因為烏克蘭已積累“無可比擬的常規戰爭經驗”,需將其納入歐洲大陸的安全體系。他們認為,歐洲安全依賴兩大支柱——美國對北約的承諾,以及烏克蘭在戰場上的局勢進展。
報告強調:“烏克蘭在應對與俄羅斯相關的生存挑戰中取得進展,為歐洲其他國家指明了方向;如今歐洲其他國家在安全層面的依賴度,幾乎與烏克蘭依賴歐洲國家相當。”
但報告也指出,若美國對歐洲安全的承諾動搖,或烏克蘭局勢出現重大變化,歐洲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對抗的可能性將“大幅上升”。
此外,無論是否與俄羅斯爆發大規模對抗,歐洲都將持續面臨與俄羅斯相關的“混合安全挑戰”——包括虛假信息、秘密行動與網絡攻擊。該研究直言:“歐洲的應對措施多以防御為主,且過于保守,如今必須采取更強硬的舉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