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莫杰
秋風獵獵,旌旗漫卷。10月26日的湘超賽場,成為一扇觀察邵陽硬核生存哲學的絕佳窗口。邵陽隊門將溫存愷在球隊少一人作戰的67分鐘里,用血肉之軀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銅墻鐵壁。驚險撲救后重重倒地的他,在汗水與傷痛交織中頑強起身,甚至在隊友攙扶下仍咬牙堅持,以一次次飛身撲救化解危機,最終為球隊守住寶貴的1分。這一刻,他守護的不僅是球門,更是雪峰山下“寶古佬”們不屈的精神圖騰。
![]()
(邵陽隊在少打一人的情況下,頑強守平。 申興剛 攝)
硬在逆境尋機,于無路處踏出通途
秋雨瀟瀟的常德體育中心,2025年10月18日。比賽進入讀秒時刻,邵陽隊仍以1:2落后。此時,門將溫存愷毅然沖入對方禁區,在混戰中一記搶射,皮球應聲入網!2:2!這場驚天絕平,讓隨隊遠征的280余名邵陽球迷陷入狂歡。
![]()
(球迷狂歡中。 申興剛攝)
“不管結果怎樣,邵陽隊在哪里,我們的吶喊就在哪!”球迷李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邵陽人逆境中永不放棄的信念。
綠茵場上的逆境求生,恰是邵陽發展歷程的生動寫照。三面環山的地理格局,“七山一水兩分田”的資源稟賦,這些看似不利的條件,反而淬煉出邵陽人于無路處踏通途的智慧。
從明清時期“寶慶商幫”憑一條扁擔、兩個籮筐闖蕩江湖,到改革開放初期曾小山以2000元創辦湖南第一家民營企業;從資源匱乏的山區小城,到如今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數量全省第一,打火機產業稱霸全球……邵陽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將逆境轉化為優勢的奮斗史。
邵陽發制品產業的崛起便是明證。“剪下的頭發如黃金,我們以克稱量收購。”湖南邵陽陽光發品公司副總經理唐泳指著車間內正在加工的假發制品介紹。在常人眼中一文不值的落地廢發,邵陽人卻能窺見其中蘊含的“非洲黑金”,通過精深加工,變廢為寶,打造出占據非洲60%、全球20%市場份額的發制品產業。
這正印證了邵陽人的生存智慧:沒有真正的絕境,只有尚未發現的通途。
硬在困局破局,于挑戰中創造可能
10月26日的湘超賽場,邵陽隊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在少一人作戰的67分鐘里,門將溫存愷用血肉之軀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銅墻鐵壁。驚險撲救后重重倒地的他,在隊友攙扶下仍咬牙堅持,以一次次飛身撲救化解危機。
![]()
![]()
(溫存愷高接低擋,一次又一次化解險情。 申興剛 攝)
“我們的球員從不知道什么叫放棄,這就是融在血液里的邵陽精神。”助理教練岳彬的話,揭示了邵陽人敢于破局的勇氣之源。
球場上的以少勝多,在邵陽的產業轉型中找到了深刻回響。亞洲富士電梯的何春梅,在電梯巨頭林立的珠三角地區,敏銳地鎖定別墅電梯這一細分領域。當時,大品牌將別墅電梯視為“雞肋”,何春梅卻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她以高端別墅定制電梯為切入點,迅速鎖定北上廣深的高端私人客戶,帶領公司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2015年,何春梅將目光轉向家鄉,在邵陽經濟開發區成立亞洲富士電梯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巨資建設新的電梯制造工廠和159米高的電梯試驗塔,研發出10m/s超高速電梯,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更令人驚嘆的是凱通電子王共海的破局之舉。為攻克熱敏打印片生產長期被國外“卡脖子”難題,本已事業有成的他毅然回鄉二次創業,投資上億元潛心研發。
“難歸難,這項技術終于還是掌握在了中國人自己手里。”王共海的話語中透著自豪。他全面掌握熱敏打印片的設計、生產技術,建成第一條國產化熱敏打印片生產線,企業躋身國內熱敏打印片生產前三。
從“制造”到“智造”的轉型之路,邵陽人用行動證明:破局需要“霸得蠻”的血性,更需要“靈泛勁”的智慧。
硬在傳承創新,于堅守中開創未來
邵陽體育中心的看臺上,一群身著校服的小球迷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邵陽193所全國足球特色學校中的學生,是超5萬名在綠茵場上追逐夢想的小球員的代表。張亦晨、朱紫陽等湘超邵陽隊隊員時常回到母校指導學弟學妹,傳承著足球的火種。
![]()
(湘超球員回母校指導學弟學妹)
這種青訓傳承,在邵商群體中同樣薪火相傳。
“守業意味著要在傳統與創新間找到新平衡,承繼品牌信譽的同時應對市場新變化。”湖南圣菲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90后“創二代”樊祺深有感觸地說。
2015年從華威大學碩士畢業后,樊祺放棄互聯網企業的工作,選擇回到邵陽承接父輩事業。在他看來,最重要的不是守住產業,而是傳承父輩身上的創業精神:“我父親從邵陽市一個普通家庭走出去,吃苦耐勞、堅韌不拔,他身上體現的企業家精神是最珍貴的。”
樊祺帶領圣菲達在傳統工藝和數字化技術間尋找最佳平衡點,將老師傅的經驗轉化為企業管理案例庫,打通全鏈條數據共享與溯源堵點,將數據以可視化形式呈現,提升決策效率。
與此同時,邵陽正以系統性舉措賦能青年創新創業,為硬核精神注入新時代內涵。邵陽學院等高校聯合本地企業共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提供創業補貼、融資對接、法律咨詢等一站式服務,幫助大學生將創意轉化為市場競爭力。近年來,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超3億元,扶持近千個大學生創業項目落地生根,覆蓋智能制造、跨境電商、文化創意等多個領域。
邵陽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跨境電商專業,每年為本地企業培養超過500名專業人才;邵陽獲批成為湖南首個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些舉措,讓邵陽的硬核精神不僅有當下的輝煌,更有未來的希望。
硬在抱團發展,于攜手中共贏天下
足球是團隊運動,邵陽隊的每次絕地反擊,都離不開場上隊員的精誠團結和場外球迷的吶喊助威。10月26日的比賽中,盡管少一人作戰,但全隊眾志成城,用嚴密的防守體系和默契的配合,硬是守住了寶貴的平局。
![]()
(每次絕地反擊,都離不開場上隊員的精誠團結。申興剛攝)
這種“擰成一股繩”的抱團精神,在邵商群體中升華為“親幫親、鄰助鄰”的商幫文化。劉純鷹的經歷是這種抱團發展的典范。他在泰國拼搏10余年后,回到家鄉邵東市續寫箱包制造傳奇。他牽頭成立邵東箱包服裝進出口協會,帶領本土箱包企業快速進入國際市場。他在邵東經開區創辦邵東隆源中小企業創業園,利用自己在外打拼積累的資源和人脈,推動邵商回鄉投資興業。因他的杰出貢獻,劉純鷹榮獲了“2023年度優秀招商大使”的稱號。
更令人感動的是,劉純鷹不僅自己回來了,還把兒子、女婿都帶回來了。“兒子在邵陽市東盟科技產業園鍛煉,女婿負責邵東電子信息產業園。”劉純鷹說,要讓孩子們和家鄉一起飛。
全球100多個邵陽(寶慶)商會,成為在外邵商的“精神驛站”和發展平臺。在佛山經商創業的邵東人至少有5000人以上,企業在300家以上。為了收集整理商會資料,劉軍、鄭伯平、李哲等主要發起人馬不停蹄地奔波于佛山與邵東之間,一家一家地尋找。2018年5月19日,佛山市湖南省邵東商會正式成立,以鄉情、親情、友情為橋梁積極開展服務工作。
這些富起來的邵商,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饋家鄉。 在杭州打拼多年的邵籍企業家蔣保強回鄉投資,投身鄉村振興與文旅產業,在邵陽縣開發弄子鄉村生態旅游項目;商海沉浮數載的唐順初攜資金和技術回鄉,推動邵東傳統眼鏡產業轉型升級。
![]()
(申興剛攝)
當邵商帶著資金、技術與鄉愁回歸,曾經的“打工大市”正蛻變為“創業熱土”。家鄉與游子,在“雙向奔赴”中共生共榮。
資水奔流,不舍晝夜;雪峰巍峨,見證傳奇。
從綠茵場上的驚天逆轉,到全球市場的開疆拓土;從資江險灘的毛板船,到湘中超聯賽的綠茵場;從雪峰山區的貧瘠土地,到遍布世界的商業版圖,邵陽人用同樣的硬核精神,書寫著不同時代的傳奇。
當終場哨響,體育中心化為歡慶的海洋;當發展的答卷鋪陳,邵陽交出逆勢上揚的成績單。它們共同向世界宣告:只要精神不滅,未來就永遠可期;只要信念常在,奇跡就永遠可能。
這,就是邵陽人獻給這個時代的最珍貴的硬核哲學——一種在逆境中尋找生機、在困局中創造可能、在傳承中開創未來、在攜手中共贏天下的生存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