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焦磊)當前,AI正以前所未有的潛能重塑著生產和生活方式。如何確保AI始終沿著“以人為本”的方向前行,保持“AI向善”的底色,成為社會與行業發展的熱議話題。11月3日,阿里巴巴發布的《AI向善行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提出“AI向善”的愿景,認為“AI向善”是技術走向成熟的試煉場,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是構建社會信任的堅實橋梁。
報告發布團隊認為,技術價值、商業價值、社會價值可以實現有機統一。AI向善,從來都不是技術成熟后的錦上添花,而是貫穿技術演進的引導羅盤。應對挑戰的最佳態度,不是在安全與發展之間搖擺,而應在發展中求解、主動將技術引向最能造福人類的方向。
據悉,《報告》提出“以人為本”的行動框架,基于安全可靠、隱私保護、普惠正直、可信可控、開放共治與綠色低碳這六個完整的價值觀基座。結合阿里巴巴推出打拐“團圓”系統,到高德上線“輪椅導航”的一系列科技向善探索與實踐,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董事長劉振飛認為,技術向善到AI向善,其實一脈相承。
“向善,必須是AI發展的‘第一性原理’。”劉振飛介紹,今年十一黃金周前夕,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聯合高德地圖發布“鷹眼守護”預警系統,該系統通過云端AI實時分析車輛異常行為,在1公里范圍內實現秒級預警。今年國慶假期預警超17.4億次。
阿里巴巴集團公益總裁、阿里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表示,AI向善,歸根到底是人的向善。AI作為智能的特殊屬性,它要求我們能從原點就著手思考“AI向善”并行動。讓AI站在“向善”的價值原點出發,共同將AI的巨大潛能,導向一個更可持續、更值得期待的未來。
“阿里云成立互聯網行業第一個能源和碳研究團隊,團隊將聚焦于算電協同規劃、新能源利用、清潔能源技術開發、AI時代碳中和以及算力與能源協同出海等戰略問題,支撐AI算力充沛、穩定、低價、綠色的能源獲取。”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總經理王朝陽介紹。
據悉,阿里巴巴集團在2022年成立了科技倫理治理委員會,發布集團科技倫理準則等管理制度和工作規范,建設并持續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截至2025年3月31日,淘天集團、通義實驗室、達摩院、AI business、釘釘、夸克等業務均已建立健全各自的科技倫理治理相關組織保障。
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所產業研究部高級工程師宋平認為,AI的規模化應用,是討論AI“向善”的一個社會前提。“當前第一步是把人工智能推向更規模化的應用。只有先把它廣泛地用起來,我們才能更好地討論‘向善’這方面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今年,阿里巴巴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建設云和人工智能硬件基礎設施,并表示堅定開源開放路線,構建作為“下一代計算機”的超級AI云,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網絡。連續八個季度,阿里云AI相關收入實現三位數增長。在今年英偉達GTC大會上,黃仁勛講演中也顯示,2025年以來阿里通義千問Qwen已占據全球開源模型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