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要是往前倒個一百年,大概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那會兒,你要是問一個西方人對中國的看法,得到的答案很可能不會太樂觀。
那時候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在很多西方觀察家的眼里,就是一個積貧積弱、隨時可能分崩離析的“東亞病夫”。基本上所有的西方國家都認為“中國必亡”。
然而,歷史的有趣之處就在于它的不可預測性。
![]()
一百年后的今天,也就是2025年,我們再來看,會發現一種截然相反的論調開始在西方世界流行起來。
一些曾經最不看好中國的聲音,現在開始討論:中國會不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新的領導者?
其實在很早之前,一位英國老頭,他很獨特,根據他的判斷:中國必將崛起!
“中國必亡”已成悲觀論調
上世紀二十年代。
![]()
那時候的中國,確實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清朝剛剛覆滅沒多久,國家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各地被大大小小的軍閥勢力分割占據,彼此之間打來打去,老百姓的日子過得相當苦。外面呢,西方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各種不平等條約像枷鎖一樣捆在中國身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來到中國的西方人,無論是記者、商人還是外交官,他們寫回國內的報告和文章里,全是絕望、悲觀。
他們親眼看到的,是一個四分五裂、暮氣沉沉的國家。所以,在他們的認知里,中國這樣一個古老的文明,似乎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隨時可能像奧斯曼帝國一樣,徹底瓦解。
![]()
雖然我們今天很難找到一本具體由誰在哪一年寫的、書名就叫《中國必亡錄》的西方著作,但這種“中國必亡”的思想和情緒,確實在當時的西方社會普遍存在。
這并非一個人的觀點,而是一種集體的判斷。
這種判斷基于他們當時看到的現實:一個在工業革命浪潮中遠遠落后,并且在政治上陷入巨大混亂的國家,似乎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
![]()
章家敦和他的世紀“豪賭”
時間快進到21世紀初。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按理說,百年前那種“中國必亡”的論調應該早就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可偏偏有人不這么認為,他不但撿起了這個論調,還把它包裝一新,推向了全世界。
這個人就是美籍華裔律師,章家敦(Gordon G. Chang)。
![]()
這本書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他在書里信誓旦旦地斷言,中國的經濟繁榮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內部問題重重,比如國有銀行的壞賬、國企的低效、社會矛盾的激化等等。
這個預言在當時非常有市場。一個有著華裔面孔、畢業于康奈爾大學法學院的精英,用看似嚴謹的分析,來告訴你那個正在飛速崛起的紅色巨人其實外強中干、馬上就要倒下了。
![]()
這對于很多對中國崛起感到焦慮和不解的西方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定心丸”。
然而,歷史又一次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2006年過去了,中國沒有崩潰。2011年也過去了,中國不但沒有崩潰,還在那一年超越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章家敦的預言徹底破產了。
![]()
但他本人并沒有放棄,而是像一個執著的賭徒,不斷地修改他預測的“崩潰時間表”,從2012年、到2015年、再到后來……他因此被許多媒體和網友戲稱為“戰忽局”的高級顧問,因為他唱衰什么,什么就發展得特別好。
章家敦和他的“中國崩潰論”,就像是百年前那種悲觀論調的幽靈,一直在西方世界上空盤旋。
![]()
但是,就在這個“崩潰論”幽靈四處游蕩的時候,另一種完全相反的聲音,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響亮。
百年間的遠見
有一位英國的“老頭”,他也有不一樣的觀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數學家伯特蘭·羅素。
羅素在1920年訪問了中國,待了將近一年。和那些只看到中國表面混亂的西方人不同,羅素深入到了中國的社會和文化肌理之中。
他看到了軍閥混戰,也看到了普通民眾身上那種驚人的忍耐力、韌性和對生活的熱愛。
![]()
他得出一個結論:中華文明有一種獨特的生命力,中國人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樂觀主義”。
羅素當時并沒有預言中國會“取代”誰,但他敏銳地察覺到,這個看似衰弱的古老民族,其內在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這在當時“中國必亡”論調盛行的背景下,無疑是一種驚人的遠見。
除此之外,英國知名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 近年來多次發布報告,其核心觀點非常明確:中國將在未來十年內,大約在2030年代初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
他們認為中國“會不會崩潰”,而是開始嚴肅地探討中國“什么時候超越美國”。
中國憑什么“取代美國”?
說一千道一萬,預言終究是預言。那么,那些認為中國將“取代”美國的觀點,究竟底氣何在呢?我們不談虛的,就看幾組實實在在的數據和趨勢。
![]()
經濟體量是最直觀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權威機構的預測,雖然近幾年全球經濟都不太景氣,但中國的經濟增速仍然長期高于美國和世界平均水平。
按照目前的追趕速度,中國GDP總量超越美國,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英國CEBR等機構甚至給出了2030年至2035年這個具體的時間窗口。這是全世界最龐大、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的強大支撐。
![]()
其次是科技創新的后來居上。過去,我們總說中國是“世界工廠”,靠的是廉價勞動力。
但今天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在研發(R&D)上的投入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有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研發總支出預計在2025年左右就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計算、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決定未來的關鍵領域,中國正在從“跟跑者”變成“并跑者”,甚至在部分領域已經實現了“領跑”。
![]()
這才是動搖美國全球地位最核心的力量。
另外再說說軍事和綜合國力。雖然中國的軍費開支目前還遠不及美國,但其增長速度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有目共睹。海軍艦艇的總噸位和數量快速增加,先進戰機不斷入役。
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正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等多邊合作機制,以一種不同于傳統軍事擴張的方式,穩步擴展。
當然,我們也要客觀地看到,中國自身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區域發展不平衡、關鍵技術“卡脖子”等諸多挑戰。
![]()
所謂的“取代美國”,也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輕松實現的過程。
但是,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和趨勢,那個百年前被斷言“必亡”的國家,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個真正在全球舞臺上,有實力與現任“霸主”掰手腕的重量級選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