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規則遭遇執行中的“靈活變通”,就難免會從剛性約束滑向人情操作
近日,哈爾濱市雙城區消防救援大隊消防文員招錄工作引發爭議。
據報道,其官方公號發布的《關于2025年度雙城大隊公開招錄消防文員總成績及進行體檢人員的人員公示》中,不僅考生18位完整身份證號未做任何脫敏處理,更有4名筆試成績低于60分的考生入圍體檢,與此前招錄公告中的“低于60分者不合格不予招錄”規則直接沖突,其中公文處理崗位入圍者筆試成績僅38.4分。
![]()
11月4日,哈爾濱市消防救援支隊發布情況通報稱,此次招錄共33人參加了筆試和面試,因只有6人筆試成績合格,未達到招錄人數目標,支隊分崗位從筆試不合格人員中,按綜合成績從高到低另選4人入圍。支隊在開展人員招錄和信息發布工作中,未嚴格執行招錄標準規定,暴露出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作風漂浮、責任缺失,法律意識淡薄、審核把關不嚴。
這起事件,實際上暴露出兩個問題:一是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的缺失。身份證號碼屬于敏感個人信息,按照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規定,公示名單應進行脫敏處理。公示卻直接暴露完整身份證號,侵犯考生隱私,違法違規,被公眾質疑也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公眾更為關注的是第二個問題,招錄是否公平正義?公開招錄,理當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招錄原則。相關的規則、分數線、程序,一旦在招錄公告中向社會公布,就構成了對所有報考者的剛性承諾,是不可退卻的底線。然而,此次招錄筆試成績不合格也能入圍體檢,顯然破壞了程序正義,必須引起警惕。
“招不齊人”反映的是招錄策略或者招錄崗位吸引力不夠、招考信息發布宣傳不到位等問題,這并不是可以“變通”的理由。公開招錄,不是完成指標任務,而是嚴肅地選拔人才,特別是事關公共安全的消防部門,更當寧缺毋濫。合格人數不足,可以依法依規重新組織招考、適當調整崗位條件,而不是事后“變通”,降低門檻。從不合格者中補選,無論出發點多么“靈活務實”,都意味著程序被扭曲、規則被架空。
這種“靈活變通”,實質上是對規則的漠視,釋放出的信號可能被外界解讀成:招錄規則是可以“變通”的,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種“操作”一旦開了口子,考試還有何嚴肅性可言?這必然導致“招考變形”,最終將損害招錄單位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
公平的制度不應“靈活”,公正的程序不容“變通”。在公開招錄中,寧可“少錄”,也不能“亂錄”;寧可“重招”,也不能“走樣”。當規則遭遇執行中的“靈活變通”,就難免會從剛性約束滑向人情操作。一旦突破規則門檻、模糊操作邊界,受損的不只是個體權益,更是社會對制度的信任。
要恢復這種信任,既要嚴肅追責,更要完善機制。面對公眾質疑、輿論監督,哈爾濱消防救援支隊及時回應,認錯態度誠懇,糾錯的行動有力,值得肯定,但更關鍵的是要舉一反三,以制度堵住漏洞,以規范重塑信任,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徐其揚
編輯 汪垠濤
審核 王光東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