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那場“電光火石”的比賽,也許沒人會記得馬保國這個名字。畢竟在當下這個時代,誰還會認真去看一個滿頭白發的老頭子,在鏡頭前擺弄“三腳貓功夫”?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靠著一場不堪回首的失敗,成了全民調侃的對象,也在幾年之后,用另一種方式完成了驚人的逆轉。
![]()
那是2020年5月17日,一場看似普通的民間搏擊賽,卻成了全網的笑點源頭。賽前,69歲的馬保國信心滿滿,聲稱自己要為傳統武術正名,揚言什么“渾元形意太極拳”,聽得人云里霧里。可誰能想到,擂臺上的他,剛剛擺好架勢,就被臨時頂替上場的50歲業余選手王慶民一拳擊倒。那一幕,如閃電般迅速——第一拳倒地,第二拳再倒,第三拳徹底昏迷。整個比賽還沒到一分鐘,結束得比開場白還短。地膠都沒被踩熱,觀眾都還沒反應過來,裁判就已經宣布比賽結束。
視頻傳上網后,整個互聯網像被點燃的火藥桶。網友們一邊倒地嘲諷,什么“假大師”、“江湖騙子”,還有人做起了鬼畜視頻,把他的發音剪成搞笑配音。“不講武德”“耗子尾汁”這些詞,一夜之間火遍全網,從彈幕到表情包,從短視頻到廣告配音,全是他的影子。就連一些平時不看搏擊的人,都忍不住去搜“馬保國名場面”,笑著又覺得荒誕。
![]()
更荒誕的是,他居然還出來發視頻回應。頂著黑眼圈的馬保國一本正經地說:“我大意了,沒有閃,對手不講武德。”語氣認真到讓人忍俊不禁,仿佛他不是被打倒的人,而是某個被冤枉的英雄。這種“離譜的認真”,徹底點燃了網友的創作熱情。各種惡搞、模仿、混剪層出不窮。有人給他配音,有人模仿他走路的姿勢,還有人直接把他做成游戲人物。短短幾個月,他的名字成了一個互聯網符號——一個笑料。
可笑聲過后,是更深的質疑。隨著更多“真相”被扒出,他那些年積攢的頭銜開始塌方:英國武術協會?根本沒人聽說。大力士掰不動他的手指?純屬夸張。連他收徒、辦武館的經歷,也被指虛假宣傳。媒體一篇接一篇揭穿,央視點名批評,說他是“嘩眾取寵”。于是平臺跟進,視頻下架,賬號封禁。那個滿嘴“渾元太極”的人,就這樣從喧囂走向寂靜。
![]()
到了那年的11月,馬保國出現在鏡頭前,語氣低沉地道歉,說自己的拳法“主要是養生”,宣布退網。那時候的他,看上去像一位輸光了尊嚴的老人。人們以為他就此淡出公眾視野,再也不會出現。可誰能想到,兩年后,他又回來了。
2022年底,短視頻平臺上,一個名叫“武癡馬保國”的賬號悄然上線。起初沒人注意,以為又是哪個模仿號。但當他一開口,熟悉的聲音、語調、表情,瞬間讓網友認了出來。只是這一次,他不再吹噓“接化發”,也不再喊“傳統武術天下無敵”。他變得謙虛了許多,自稱“老年武術愛好者”,用輕松的語氣教人一些基礎防身動作。
![]()
鏡頭里的他不再演,也不再擺出“宗師范兒”。他會認真地告訴觀眾:“這動作練習就行,實戰別亂用,容易傷人。”徒弟被他控制脖子的時候,他還會笑著拍人家肩膀:“點到為止。”那一刻,他不再是被嘲諷的“馬大師”,更像是一位認真傳授經驗的老頭兒。網友們開始發現,他其實真的懂點東西,至少力道、平衡、出手角度這些,不是空口說的。更重要的是,他終于不再假。
他的視頻逐漸多了起來,有時是教拳,有時是祝節日平安,還有時候只是嘮嘮生活瑣事。語氣溫和,笑容真誠。2023年甘肅地震、2025年西藏地震時,他都默默捐了款,雖然金額不大,卻讓人看到了他不為人知的一面。那年他在火車站還曾與人合力制服一名鬧事的醉漢,這件事上了新聞,評論區幾乎都是點贊:“這次他沒‘大意’。”
![]()
當年那個“笑柄”,居然慢慢變成了被理解的人。他的粉絲數在短短一年多時間突破百萬,每次直播都有幾萬人同時觀看。評論區不再是一片嘲笑,而是有人認真留言:“其實老馬現在挺實在的。”也有人說:“他至少比那些整天擺造型賣課的‘大師’真多了。”過去那些“耗子尾汁”的段子,反而成了網友親切的稱呼,“老馬,注意休息啊”“別再大意了”,這些評論里多的是善意和調侃,而不是譏諷。
有人說,這就是互聯網的荒誕——一個被全民嘲笑的人,只要真誠一點,居然能重新贏回尊重。但或許,這恰恰說明,人們不是拒絕傳統武術,而是拒絕假象。馬保國當年的失敗,不在于他被打倒,而在于他用浮夸掩蓋了真東西。可當他卸下那層虛假的光環,只做一個熱愛武術的老人時,反而更讓人覺得可愛。
![]()
當然,爭議并未徹底消失。仍有人認為他早年的行為玷污了武術的尊嚴,也有人指責他現在只是換個方式博流量。但不可否認的是,從被央視點名批評,到如今擁有百萬粉絲,他用五年的時間,從“挨揍大師”變成了“武癡老馬”。這個過程看似荒唐,卻充滿現實意味。畢竟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真正能留下來的,不是最會喊的人,而是最愿意改的人。
也許馬保國自己也沒想到,命運給他上的這一課,比任何一場比武都更有力量。那一拳,不僅打碎了他的“宗師夢”,也打掉了他的虛偽。此后每一步,他都在慢慢地“還債”——對自己,對觀眾,對曾經被他誤導的信任。五年過去,那句“我大意了”仿佛成了一種隱喻:人生的笑話,也可以變成笑著面對的勇氣。
![]()
如今的他,依然會穿著練功服,笑著擺出那熟悉的起手勢。只是這次,他不再說“閃電五連鞭”,而是溫和地提醒:“身體是自己的,練拳是修心,不是逞強。”鏡頭前的老人,褪去了噱頭,卻保留了熱愛。觀眾看著他,不再笑他,而是笑著和他一起感嘆——原來被打倒,也可以是一種重生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