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看到《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標題很觸動:很多抑郁癥,都是從小被“惡性暗示”醞釀出來的。
有句話說得好:“語言,是最鋒利的刀子,也是最溫暖的良藥。”
到了一定年紀,就該明白,一個孩子精神世界的構建,往往取決于他從小,聽到了什么樣的聲音。
很多你以為的“玩笑話”、“激將法”,在孩子聽來,可能就是一道道刻骨銘心的判詞。
畢竟,好的暗示是陽光,能讓心靈的種子發芽;而壞的暗示是冰霜,會讓靈魂的花朵凋零。
任何忽略語言力量的教育,都是在玩火。
![]()
01
“你怎么這么笨”,是扼殺自信的毒藥。
朋友阿斌講過他的經歷。
他從小,就在父母“你怎么這么笨”的指責聲中長大。
考試沒考好,父母會說:“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
學騎自行車,摔倒了,父母會說:“你怎么這么笨,別人一學就會。”
他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能擺脫這個標簽。
可現實是,這個“笨”字,像一個魔咒,跟了他一輩子。長大后,無論他取得多大的成就,內心深處,總有一個聲音在說:“你不行,你只是運氣好。”
他活得小心翼翼,自卑又敏感,不敢去爭取任何機會,生怕自己會“搞砸了”,再次印證那個“笨”的標簽。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被貼上負面標簽,他長大后,便會不自覺地,活成那個標簽的樣子。
讓你覺得“為孩子好”的貶低,往往是摧毀他自信的利刃,一味地打壓,只會讓孩子在自我懷疑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早年間,看過一個關于“羅森塔爾效應”的著名實驗。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來到一所學校,隨機抽取了一部分學生,然后告訴老師,這些學生是“高智商天才”,未來潛力無限。
老師們信以為真,開始用一種充滿期待和贊賞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學生。
一年后,奇跡發生了。這些被“暗示”為天才的學生,成績真的出現了大幅度的提高,變得比以前更自信、更開朗。
真正的好運氣,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的。倘若因為父母的“惡性暗示”,而讓孩子一生都活在自卑的陰影里,只會是悲劇的開始。
學會用積極的語言去暗示孩子,你才能把自信的種子,真正種進他心里。
![]()
02
“都是為了你”,是綁架孩子的枷鎖。
讀者小雅,講過自己的故事。
她的父母,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么辛苦,還不都是為了你?”
“我放棄了晉升的機會,是為了能有更多時間陪你。”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是為了給你報最好的補習班。”
她以為,自己應該感恩戴德,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
可她內心,卻感到一種巨大的、令人窒-息的負罪感。她不敢有自己的愛好,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屬于自己,而是屬于父母。
大學畢業后,她患上了中度抑郁癥。
很多時候,壓垮孩子的不是壓力本身,而是那種“我虧欠了父母”的巨大內疚。
當一個孩子背負著整個家庭的“犧牲”時,他的人生,就會變成一場不得不贏的、沉重的賭局。
只有卸下這份道德綁架,他才有機會,為自己而活。
前兩天,重溫了紀伯倫的詩《論孩子》,對他深有感觸。
詩中寫道:“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父母與子女,最好的關系,是彼此獨立,互相成就,而不是以愛為名,互相捆綁。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真正好的愛,是指向分離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讓孩子去過他自己的人生,去犯他自己的錯,去成為他自己。”
讓你感到“偉大”的犧牲,就像一副沉重的枷鎖。
不管看起來多感人,只要套在了孩子身上,就會讓他失去飛翔的自由。
懂得放下“為你好”的執念,果斷把人生的主導權還給孩子,你才會免于日后的悔恨,為他贏得真正的未來。
![]()
03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是摧毀安全感的炸彈。
心理學家說:童年時期的安全感,是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基石。
很多父母,總喜歡用“拋棄”來威脅孩子,以此來達到讓他“聽話”的目的。
跟這種教育方式相處,我們遲早會發現,自己培養出的,是一個內心極度缺愛、在所有關系里都患得患失的孩子。
誰在用“拋棄”來威脅孩子,誰就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顆不信任世界的、定時炸彈。
我認識一個女孩,她特別害怕與人建立親密關系。
每一段感情,她都小心翼翼,不斷地去試探、去確認對方是不是真的愛她。一旦對方沒有及時回復信息,或者語氣稍有變化,她就會陷入巨大的恐慌,覺得“他是不是要離開我了?”
后來我才知道,她小時候,只要一哭鬧,她媽媽就會說:“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
這句話,成了她童年最大的噩夢。
作家李中瑩說過:
“一份好的關系,是讓對方感到,無論發生什么,我都不會離開你。這份篤定的安全感,比任何承諾,都更重要。”
好的教育是港灣,而不是孤島。
當你從“威脅式”的教育思維中解脫出來,便能給孩子,提供最穩固的情感支持。
只有讓孩子相信,他是被無條件愛著的,你才可以真正地放手,讓他去勇敢地探索世界。
![]()
有人說: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人這一生,會在各種聲音中成長。
父母的語言,就是孩子最初認識世界的“背景音”。
當你用語言,為孩子構建起一個溫暖而堅實的世界時,他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去抵御未來人生中,所有的風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