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文明鄉風大會在陜西延安舉行。大會以“鄉村文化振興”為主題,發布了全國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典型案例與《全國“村字號”文體活動情況報告》,徽州區西溪南鎮“村創”成功入選全國“村字號”文化體育活動典型案例,系安徽省唯一入選項目。?
近年來,西溪南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村創”為關鍵抓手,積極探索古村落價值重構與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多項國家級榮譽。2024年,該村接待游客近2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約3億元,同比分別大幅增長233.33%和328.75%,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10萬元。?
以“村創”興文化?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敬畏之心涵養綠色生態、傳承鄉村文脈:實施千畝楓楊林生態輪休,全力守護“綠野仙蹤”核心吸引物,每年吸引近200萬名游客慕名打卡;按照“修舊如舊”思路,對老屋閣、綠繞亭等83處明清古建開展“針灸式”保護,打造“小而美”景觀節點700余個,最大限度保留村莊原生肌理并實現活化利用;深挖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核與時代價值,將其打造成可感知、可互動的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態推出“魚燈夜游會”等新玩法,融合放河燈、非遺手作等體驗,全網曝光量超3000萬次,成為現象級文化符號;圍繞豐樂河及世界水利灌溉遺產徽州堨壩等文化元素,開發豐溪竹筏、秘境小火車等項目,帶動游客平均駐留時間由2小時提升至4小時。?
![]()
俯瞰徽州區西溪南鎮。王婧攝?
以“村創”聚人才?
把人才作為鄉村文化延續與創新的核心載體,發布鄉村“合伙人”計劃,掛牌市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完善“引育管用”一攬子政策支持體系,累計吸引105名“新鄉人”變身鄉村設計師、民宿主理人,喚回100余名“返鄉人”投身家鄉建設,引導1000余名“原鄉人”參與原宿、美食、手作等鄉愁業態;全面啟動“三師聯創”試點建設,邀請規劃、旅游、建筑等20余位專家共同開展村莊規劃、動線布局、業態設計,形成“1本工作指南+4大核心成果+N項宣傳素材”成果體系,并納入全省范式案例。?
以“村創”強產業?
運用產業思維推進鄉村文化傳承創新,努力實現自我造血與可持續發展,將水利、收藏、園林等文化與民宿、文創、潮玩等業態創意結合,活化利用古建筑古民居80余處,建成蔓園見山、夢溪方會等特色民宿85家,落地運營向云端西西里秘境、藍屋藝術館等8類42個新業態,打造熱氣球夜市、夢想音樂酒吧等夜經濟項目。十年間,全村游客接待量增長107倍,村民農房等固定資產增值30倍,70%農戶參與文旅行業,住戶人均儲蓄突破16萬元,文化底色與生態綠色成為強村富民的“振興密碼”。?
![]()
全國首個全景天窗觀光軌道火車項目——秘境小火車項目。施亞磊攝
以“村創”擴開放?
立足“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小鎮”定位,與荷蘭羊角村締結全省首個國際友好村鎮,邀請荷蘭在中旅行商代表、荷蘭留學生代表等團隊設立旅游驛站,引入荷蘭特色橋梁、游船等元素,推動客源互送、線路互推;注重活動聯動,舉辦“劍橋對話徽州”、國際大提琴音樂節、國際“村BA”等品牌活動,承接RCEP等外事活動59批次,其中國際“村BA”入選2024年度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典型案例。今年上半年,累計接待外籍游客超5000人次,同比增長20%。?
![]()
西溪南首屆國際“村BA”籃球賽。施亞磊攝
以“村創”促共富?
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發揮西溪南村核心帶動作用,聯合各村強村公司合作成立股份化“大物業公司”,整合鎮域6村資源,通過統一規劃、設施互聯、業態整合、利益共享,實現“一村帶五村、強村幫弱村”,2024年鎮域內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均突破50萬元,原基礎較弱的石橋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量三年翻番;依托“大物業公司”搭建數稅平臺,將新業態統一納入管理、核算和分成,已覆蓋業態15個,預計全年收益超1000萬元,帶動2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增收4000余元。(方曉菲 丁依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