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網)
轉自:中國環境網
近日,在山東省汶上經濟開發區化工產業園某化工企業廢氣排口高空監測平臺上,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汶上縣分局(以下簡稱汶上縣分局)執法人員專注地操作著便攜式廢氣檢測設備,對高架源廢氣排放開展監督性檢查。
隨后,他們深入廠區車間,現場檢測各產污環節VOCs排放情況,對廠區有組織排放進行監督幫扶,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優化建議。
![]()
一手抓監管,一手抓幫扶。如今,這套“組合拳”已成為汶上縣分局強化生態環境要素保障,助力園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常態一幕。
汶上縣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偉介紹,近年來,汶上縣緊扣綠色高質量發展主線,以規劃環評為引領,以執法幫扶為支撐,持續激發企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推動園區與企業同頻共振,產業園區的綠色底色愈加鮮明。
環評引領,繪就綠色發展底色
“在規劃環評的科學指引和生態環境部門的及時幫扶下,我們二期10萬噸/年重質苯、2萬噸/年洗油深加工擴建項目順利落地,少走了很多彎路。”在濟寧長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克波對記者說。
此前,這家公司計劃新上重質苯和洗油深加工擴建項目,因項目類別在園區規劃環評支持的范圍內,企業負責人本來信心滿滿,卻沒想到在環評辦理階段就遇到了“攔路虎”。
“辦理環評時我們得知新上項目涉及的排放總量指標,在本地已接近年度分配上限,沒有指標,項目就上不了。”馮克波回憶道。
關鍵時刻,汶上縣分局組建專項幫扶小組及時介入,一方面指導企業優化工藝流程、減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積極協調市級生態環境部門,跨區域調劑總量指標,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園區規劃環評就像一份提前寫好的‘說明書’和‘路線圖’,只要企業新上項目在園區規劃環評這個‘大盤子’里,符合區域產業定位和環保要求,我們生態環境部門肯定全力支持,保駕護航。”汶上縣分局監督管理科科長房立新說。
目前,汶上縣共有山東汶上經濟開發區、汶上縣食品工業園區等7個擁有規劃環評的園區,這些園區規劃環評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 “定盤星”,在全縣產業布局中發揮著戰略引領作用。
通過規劃環評,還推動各園區完成通路、通電、供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布局,為縣內工業企業筑牢標準化環保基底。實施污染物集中處置,構建起“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體系,避免企業 “各自為政” 導致的治污設施簡陋、偷排漏排、資源浪費等問題發生。
在此基礎上,汶上縣全面實施園區年度監測報告制度,監測數據免費向企業開放共享。僅這一舉措,年均就能為企業節省環評成本20余萬元。
“通過定期監測園區及周邊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及時研判環境變化狀況,一旦發現環境質量下降,可及時調整園區產業布局或污染防控措施,這樣既守住了環保底線,又保障了生產連續性。”房立新說。
服務上門,激活企業內生動力
記者近日在華辰新材料有限公司固體廢物暫存間看到,企業各類危廢按照分區規范貯存,不同類別危廢標識清晰醒目。手持移動執法終端,對著廢活性炭危廢標簽上的二維碼輕輕一掃,屏幕上立即顯示出該批次危廢的產生時間、成分分析及處置去向。
此前,汶上縣分局固廢管理科科長張萌帶隊,到這家企業開展“服務上門”執法幫扶活動,對企業危廢庫標識內容、貯存管理等提出規范化要求。企業當即按照意見建議,迅速完善標識內容,強化現場管理,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
“通過實施規范化管理,危險廢物從產生到處置全程可追溯,就像給危廢上了‘數字身份證 ’,更利于監管,也壓實了企業主體責任,形成了全鏈條、可追溯的管理閉環。”張萌說。
依托園區企業集聚優勢,汶上縣分局在“營商環境爭優年”活動中開展“上門式”精準服務,讓服務更有溫度。今年以來,僅在汶上經濟開發區,工作人員與專家團隊已對7家工業企業開展 “一對一” “手把手”上門幫扶,現場解決企業在環保合規、技術升級中的難題,推動重點項目“清單化”全流程管理落地見效。
對省、市、縣重點項目及省、市級綠色低碳項目,汶上縣分局分別建立工作臺賬,開辟綠色通道,按照時序節點,定期調度,全程跟蹤。按照“流程最優、時限最短、資料最少”的原則,細化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流程及材料清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審批時限從法定的30天壓縮至7天。對汶上縣分局審批的建設項目,即來即審、限時辦結、一次辦好,對上級生態環境部門審批的建設項目,做到即接即轉報。
截至目前,汶上縣分局今年已完成71個項目的環評服務保障工作。
精準監管,環境治理提質增效
為破解傳統環評管理“重審批輕監管”“重合規輕實效”的困局,汶上縣分局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通過差異化標準完善與全流程監管強化,構建起“事前預防—事中督導—事后閉環”的環評管理新模式,推動環境治理從“被動達標”向“主動提質”轉型。
汶上縣分局摒棄“以罰代管”的粗放模式,建立“科學分級、寬嚴相濟”的監管體系。針對輕微違規且主動整改的企業,以“指導式整改”替代行政處罰。今年6月,某企業因廢水在線監測數據短暫波動觸發預警,監管人員通過現場排查鎖定管路老化問題,協助企業3日內完成整改,最終未予處罰。而對惡意偷排、屢教不改的企業,則依法采取停產整治等強制措施,形成“激勵守法、嚴懲違法”的鮮明導向。
汶上縣分局還推行“常態化巡查+智能化監控”雙軌制,在每個園區配備3名專職網格員,每周開展現場檢查,重點核查治污設施運行、危廢存儲、排污口規范等情況,今年已發現并整改環境安全隱患57處。
另一方面,在重點企業廢氣、廢水排放口安裝在線監測設備,數據實時接入縣生態環境分局平臺。轄區某公司因廢氣處理設施功率異常觸發預警后,網格員15分鐘內即抵達現場,協助企業調整運行參數,1小時內完成問題處置,避免了超標排放。
“下一步,隨著‘小’園區‘大’企業產業布局持續深化,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和幫扶指導體系,推動園區聚合效應與企業創新動能深度耦合,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綠色低碳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李偉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