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3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首都德黑蘭發表公開講話,就美國提出的合作請求作出明確回應,強調伊朗近期不會考慮這一請求。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哈梅內伊在講話中著重指出,伊朗與美國的分歧并非策略性或個案層面的分歧,而是涉及根本利益的本質性沖突。
他明確提出美國若想開啟合作進程必須滿足的三大前提:徹底停止對以色列的支持、撤出部署在中東地區的所有軍事基地,以及停止干涉伊朗內政。"
即便這些前提得到滿足,合作也不會在近期提上日程。"哈梅內伊強調。
![]()
同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在德黑蘭例行記者會上的表態,從官方層面進一步佐證了伊朗的立場。他證實,包括第三方斡旋在內的多種渠道正為促成伊美接觸積極努力,雙方確實通過中間方傳遞過相關信息,但"這絕不意味著伊朗與美國已啟動談判進程",明確劃清了"信息傳遞"與"正式談判"的界限。
回溯今年伊美互動軌跡,雙方關系的惡化并非偶然。自4月起,在美國與伊朗不愿直接對話的背景下,阿曼作為斡旋方促成兩國舉行了五輪間接談判,但核心議題鈾濃縮的分歧始終難以彌合。
原定6月15日的第六輪談判,因以色列突襲伊朗而被迫取消,隨后爆發的12天以伊沖突更是讓地區局勢驟然升級——美國直接轟炸伊朗核設施,伊朗則以導彈打擊美軍駐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作為強硬回擊,兩國矛盾徹底公開化。
沖突過后,西方陣營試圖通過多邊機制向伊朗施壓。
8月28日,英國、法國、德國聯合通知聯合國安理會,以伊朗違反《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為由,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這一舉措旨在逼迫伊朗重返談判桌,但9月19日安理會投票結果顯示,旨在繼續解除對伊朗制裁的決議草案未獲通過,西方施壓未能達成預期效果。
10月18日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宣布伊核協議及對應的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規定的10年期限正式到期。
聲明強調,決議中針對伊朗和平核計劃設定的各項限制及相關機制均已終止,這意味著伊朗在核計劃發展上獲得了更大自主空間,也讓伊美核議題談判的基礎發生根本性變化。
分析人士指出,哈梅內伊的最新表態與伊朗近期一系列外交動作一脈相承,既展現了對美博弈的戰略定力,也為未來可能的互動設定了明確底線。
在伊核協議框架失效、地區沖突余波未平的背景下,伊美關系短期內仍難有實質性突破,中東地區局勢的不確定性或將持續上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