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來,在河津市秋季植樹造林的現場,活躍著一支特別的隊伍。他們原是守護青山的“防火尖兵”,如今化身為播撒新綠的“綠化先鋒”。市林業局森林防火隊的隊員們搶抓造林黃金期,全力投入秋季綠化,以專業、汗水與擔當,為構筑城市綠色生態屏障注入了新活力。
![]()
深秋時節,在黃河龍門景區以東的規劃綠地上,森防隊員們身著統一制服,正揮鍬培土、澆水灌溉,在這片土地上精心描繪著綠色的畫卷。
“以往,我們森防隊員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秋冬季至次年春季的森林防火特險期,負責巡查、宣傳、撲救等工作。現在我們做到了‘防火期’與‘管護期’無縫銜接。”市林業局森林防火管理股負責人介紹說,當下,我們工作重點主要是補植補造、修枝撫育、病蟲害防治等,隊員們既是‘防火尖兵’,又是‘綠化先鋒’。
從“防火尖兵”到“綠化先鋒”的角色轉變,正是市林業局創新推行“一專多能”隊伍建設的核心舉措。今年以來,為破解森林防火隊伍職能相對單一與常態化管護力量不足的難題,該局突破傳統工作模式,讓森林防火專業隊在非防火期投入到苗木管護和綠化管護建設中,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專業技能的有效拓展,構建起縣域林木“防管育補”一體化管護新模式。
工作中,隊員們利用防火期積累的對地形、林情熟悉的優勢,開展常態化、網格化的巡查,不僅能及時發現并早期處理林木病蟲害、人為破壞等問題,還能精準實施澆水、施肥、撫育等精細化養護作業,有效提升了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在此基礎上,針對管護面積大、戰線長的任務布局,積極整合社會力量,構建了以國有林場為核心,國營苗圃、鋁東路、西磑村、邵莊村為四大分點的“1主4分”管護網絡,形成了分片負責、高效協同的基本框架。如今,這支隊伍已成長為既能撲救山火、又能造林綠化的復合型專業力量。
“防管育補”一體化模式全面推行以來,市森林防火專業隊已累計參與完成綠化造林上千畝,常態化管護林地面積數萬畝,顯著提升了森林資源管護效率與質量,實現了生態效益與隊伍建設的雙贏,為黃河流域(河津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綠色動能。
(記者:曹文娟)
【來源:河津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