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現場,上汽集團的展臺人潮涌動。
![]()
尤其讓人矚目的,是那套被稱為“一體化輕量智能底盤”的系統——這,或許是整個汽車工業的一次“底層革命”。
它融合了VMC整車運動控制、EMB干式線控制動、四輪全域線控轉向、智能懸架、固態電池與輕量化底盤零部件的完整系統;它能讓車輛的每一個動作都更聰明、更絲滑、更安全,甚至能夠根據駕駛者的偏好進行“底盤個性化定制”。
![]()
在全行業都在卷智能駕駛、卷續航、卷智艙體驗的背景下,上汽卻選擇在“腳下”做文章。這是多年駕控與安全積淀的厚積薄發,對于一家從機械時代一路走來的車企而言,“重新發明底盤”,意味著重新定義車身的“神經系統”。
上汽清楚,只有當底層控制邏輯真正實現智能化與高集成,所謂“智能駕駛”與“高階安全”才有可能不止停留在算法層面,而成為用戶能真切感受到的駕乘體驗。
這份“逆勢而上”的技術布局,其實正是上汽集團改革成果的外化表現。
技術標簽集中確立:改革釋放創新活力
如果說2024年是上汽啟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那么2025年,就是這一輪改革進入“結果兌現期”的節點。
去年下半年,上汽啟動了被稱為集團層面“最徹底、最系統”的組織調整。改革的本質是讓創新的水流得更順暢。過去一年多,上汽釋放出了創新的活力,技術成果開始呈現“井噴式集中”。這些成果可以被總結為三大技術標簽:“智慧腦、健壯身、強勁心”。
![]()
首先是“智慧腦”。上汽已成為國內唯一同時獲得乘用車與商用車L4級自動駕駛示范牌照的企業。基于友道智途、智己汽車與上汽商用三大平臺,上汽的自動駕駛系統實現從高速場景到城市全域的“端到端”閉環。
與此同時,上汽還推出基于大模型架構的智駕算法,并與OPPO、豆包等合作伙伴在智能座艙與交互系統上開展生態化共研。
![]()
其次是“健壯身”。在安全與底盤領域,上汽推出行業首創的“主被動一體安全系統”,結合第二代數字底盤與VMC整車運動控制,實現了車輛姿態的動態感知與主動干預;“魔方(參數丨圖片)電池”系統在全球范圍內創造了“零自燃”紀錄,并在能量密度、快充效率與壽命周期上實現全維度提升。
![]()
然后是“強勁心”。以DMH超級混動為代表,上汽在混動與增程領域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其1.5T發動機熱效率突破46.3%,而“恒星超級增程”系統的純電續航里程已超過450公里,在能耗與性能平衡上達到極高水準。同時,上汽的固態電池與超級混動系統也實現全球領先或首批量產應用。
這三大技術標簽的確立,使上汽擺脫了“傳統巨頭”的束縛,轉向以技術驅動品牌與市場的全新路徑。
近十年,上汽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已累計投入超過1500 億元。領先、務實且易于感知的技術,被快速應用于一系列新產品上,更形成了一個“改革-技術-產品-市場”正向增強的閉環——這,就是上汽的成功密碼。
從爆款到體系:上汽以工業實力兌現創新紅利
![]()
而如果說技術是內力,那么市場就是外功。改革激發了創新力,而創新最終要通過產品被市場驗證。
2025年9月,幾乎可以被稱作“上汽爆款月”——從“旗艦大六座SUV”智己LS9到“長續航中大型轎車”榮威M7 DMH,從“純電智趣大兩廂”全新MG4到“歐澳雙五星認證皮卡”上汽大通星際X,上汽集團的各品牌同時迎來高光時刻。
今年10月的數據,已經給出了市場的清晰回聲:當月,上汽集團銷售整車45.4萬輛,同比增長13%;1-10月累計銷售364.7萬輛 同比增長19.5%,終端零售383.4萬輛,領跑國內行業。
從細分來看,今年10月份,上汽自主品牌銷量達30.6萬輛,同比增長22%,1-10月上汽自主品牌累計銷量達235萬輛,同比增長28.3%,占公司銷量比重達64.4%;而在新能源板塊,上汽也再創新高:
今年10月份,上汽新能源車銷售20.7萬輛,繼9月份之后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1.6%;1-10月累計銷售129萬輛,同比增長42.5%——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場“新三駕馬車” 強力拉動下,今年以來上汽月銷量表現始終保持強勁勢頭。
此外,真正讓行業側目的是,面對持續高漲的市場需求,上汽展現出老牌制造巨頭的另一種底氣——體系化產能爬坡的速度與穩定性。
![]()
在智己、榮威、MG、尚界等多條產品線密集上新的背景下,上汽并沒有陷入“交付焦慮”。從動力總成到整車制造,從模組供應到渠道交付,整個集團在資源調度上的高效協同能力被充分激活:安亭、臨港、南京等多地基地以柔性生產為核心,實現車型切換周期的明顯壓縮。
與此同時,上汽海外生產基地同步運作,確保海外市場銷售車型不與國內產能“搶線”。
這種從需求端到制造端的高速響應,是上汽區別于新勢力的最大優勢。新勢力往往在產品爆紅后陷入“產能瓶頸”,而上汽憑借深厚的制造與供應鏈底盤,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實現穩定爬坡、保障交付,形成“從爆款到普及”的閉環。
正因為如此,上汽的銷量曲線更平滑、用戶體驗更可控,也更符合一家成熟工業集團的節奏與氣質。
銷量高漲的背后,是體系在發力
![]()
短期銷量可以靠營銷,長期增長只能靠體系。上汽的市場成績,是組織改革、技術創新與品牌協同的共同結果。
進入2025年后,上汽集團銷量已連續十個月同比增長,終端零售重回行業第一,海外市場保持絕對領先。在歐洲、東盟、美洲的多地市場,上汽實現了從“產地銷”到“銷地產”的轉型。
![]()
今年10月份,上汽海外市場銷售9.7萬輛,1-10月累計銷售86.2萬輛,同比增長2.2%。作為歐洲市場銷量最好的中國品牌,上汽MG今年在歐洲累計交付25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0%,充分顯示了上汽品牌在主流市場的競爭力。
這些數據說明,上汽的增長不是“虛火”,而是結構性改善帶來的持續上揚。
與此同時,集團的財務健康度顯著提升。三季度財報顯示: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694億元,同比增長1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8億元,同比增長644.9%。前三季度營收和利潤也都達成明顯增長。
經營現金流凈額也同比大增,這意味著上汽不僅“賣得多”,還“賺得穩”;而利潤的回升,為下一輪的技術研發與國際化擴張提供了堅實彈藥。
如果要給過去兩年的上汽一個關鍵詞,那就是——“進化”。改革讓上汽“身輕如燕”;技術讓上汽“筋骨更硬”;而市場的正向反饋,則讓整個體系開始“良性循環”。 上汽已經不再只是“應變”,而是在主動定義中國汽車產業的新秩序。
結語
每一次產業變革,都會篩選出真正有韌性的企業。上汽的故事,正在證明:在風浪中掉頭,并不是奇跡,而是體系進化的必然。改革激發創新,創新引爆市場。未來,上汽的確定性,或許就寫在這句簡單的話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