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耿子騰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祁驛 解元利 史歌
編輯| 介明鋼
距離2026年1月1日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從“免征”切換為“減半征收”(每輛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僅剩兩個月,理想、蔚來、小米、極氪等20余家主流新能源車企先后通過官微或終端門店發力,以“購置稅兜底”“享萬元補貼”為核心宣傳點,炒作“補貼末班車”概念,試圖搶占訂單。
然而鄭州本地車市反饋卻顯冷淡,多家經銷商透露10月客流量僅微增個位數,成交轉化率不足8%,消費者觀望情緒成為市場主流。
車企推兜底方案,河南車市反應平淡
早在9月,蔚來便為全新ES8車型推出購置稅差額補貼券,規定2025年12月31日前鎖單用戶若因車企原因在2026年交付,可憑券抵減車價最高1.5萬元,打響車企兜底第一槍。“現在每天能接到十幾個問購置稅兜底的電話,客戶最關心的就是‘要是明年提車,真的不用自己補差價嗎’,我得反復拿公司政策文件給他們看才放心。”蔚來鄭州某門店銷售顧問方女士說,門店特意把兜底政策做成海報貼在入口處,還準備了測算表幫客戶算“省多少錢”,但真正下決心鎖單的人并不多。
![]()
隨后理想在9月30日針對理想i6推出“安心購車方案”,10月31日前鎖單用戶若因廠方原因跨年交付,可通過尾款現金減免避免額外購置稅支出;小米也在10月24日跟進,覆蓋SU7、YU7、SU7 Ultra全系車型,11月30日前鎖單用戶跨年交付可享最高1.5萬元補貼。
極氪、問界等品牌也紛紛跟進,極氪針對9X、煥新001等車型,問界M7(參數丨圖片)則將鎖單截止時間定在11月3日,均以尾款扣除或現金補貼形式兜底購置稅。
![]()
汽車營銷專家孫中鋒指出,車企此番集中動作,背后是年底沖量與緩解產能壓力的雙重考量。以小米為例,9月交付量已超4萬輛,待消化訂單仍有20萬臺規模,若按最高1.5萬元/臺補貼計算,2026年僅購置稅補貼一項投入便可能超20億元,足見其沖刺年度目標的決心。
同時,部分新車型交付周期較長,小米當前下定最早需半年后提車,極氪9X受核心零部件產能影響部分訂單交付將延至明年年初,兜底政策成為穩住潛在用戶的重要手段。
![]()
但這樣的“熱度”并未完全傳導至終端市場,10月下旬,鄭州多家新能源汽車4S店及商場直營店工作人員表示,盡管門店將購置稅兜底政策作為核心銷售話術,到店咨詢人數較此前有小幅增加,尤其有購車意向的消費者會主動詢問政策細節,但實際成交量并未明顯提升。
“以前周末日均能成交3-4臺,現在也就1-2臺,上周有個客戶本來都要簽單了,回家跟朋友聊完又反悔,說‘再等等明年的新款’。”某新勢力品牌鄭州直營店銷售經理王先生坦言,消費者大多處于“看一看”的階段,真正下單的并不多。
他還提到,10月客流量比9月多了大概5%,但成交轉化率還不到8%,“很多人就是來確認下政策,聽完介紹就說‘再想想’,留電話的都少了”。
“明修”購置稅“暗渡”優惠縮水,當下買車不劃算
記者走訪鄭州多家汽車銷售門店發現,車企宣傳的“萬元補貼”“購置稅兜底”背后,實際優惠力度存在不少縮水套路,部分車型的現金讓利幅度較9月明顯減少。
![]()
某德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售人員張萌透露,去年同期該品牌某車型現金優惠可達3.5萬元,今年9月還有2.5萬元左右,到10月僅剩下1.8萬元。“不是我們不想給高優惠,公司這個月現金補貼額度砍了一半,只能跟客戶說‘購置稅兜底已經省了不少’,其實算下來比上個月買還虧了幾千。”
某日系品牌緊湊型轎車更將此前2.2萬元起的現金優惠,拆分為8000元置換補貼與5000元金融貼息,若消費者無舊車置換或不選擇指定金融方案,實際能享受到的優惠僅為5000元左右。“我本來想全款買車,結果銷售說全款只能享5000元優惠,想拿滿1.3萬元(優惠)就得貸10萬元,還得綁3年保險,這不就是變相加錢嘛。”準備購買該車型的鄭州消費者劉女士無奈地說,她算了筆賬,貸款的利息加上強制保險的費用,相較全款購車多花的錢,比優惠的金額還多,“還不如不要這個‘優惠’”。
![]()
乘聯會的數據也支持了這一市場實際狀況,目前新能源車促銷幅度達10.2%,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幅度穩定在23.9%的水平,自主燃油車促銷幅度僅為18.8%,在消費市場占據更大份額的純電動車型,降價數量達66款,較去年同期減少20款,混合動力車型新車降價的均價是12.2萬元,降價力度達到0.4萬元,新車降價幅度僅為3.2%。
綜合來看,新能源車促銷近月呈現穩中趨緩態勢,市場降價幅度逐步收窄,汽車企業與經銷商促銷體系有序調整,當前已回歸正常促銷水平的中高位區間。
消費者認為明年優惠會更多,車價不會輕易上漲
面對車企的“末班車”宣傳與暗藏水分的優惠,鄭州多數潛在消費者選擇“按兵不動”。“現在優惠看著熱鬧,實際沒便宜多少,沒必要趕著這時候買。”剛工作不久的“95后”消費者李女士表示,她計劃購買一輛10萬-15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對比多家品牌后發現,即便有購置稅兜底,加上其他優惠,最終落地價與9月大河國際車展時相比也就差了幾千元,“而且明年肯定會有更多新車型上市,到時候選擇更多,價格說不定還會降。我同事去年買的車,今年就降了1萬多,我可不想當‘冤大頭’”。
![]()
消費者的“不著急”,源于對車價穩定甚至下降的理性判斷。“我去二手車市場問過,現在新車優惠大,二手車價也跟著降,說明市場供大于求,車企根本不敢漲價。” 準備買家用車的張先生說,他計劃等2026年新款車型上市后再入手,“到時候不僅能挑新的,還能用今年的兜底政策抵購置稅,要是車企再搞個‘新車上市禮’,優惠力度肯定比現在大”。
技術迭代進一步支撐了消費者對車價的預期,“我關注的幾款車,明年都會升級電池和智駕系統,續航更長、功能更多,價格還可能降,現在買不是虧了嗎?”從事互聯網行業的“00后”小王說,他更看重車輛的科技配置,愿意等新款車型。
![]()
市場競爭格局也壓制了車價上漲空間,讓“等明年”更具合理性,而跨年度兜底政策則為消費者提供了“等待的保障”。“現在車企競爭這么激烈,誰敢隨便漲價?明年新車多,說不定還能淘到更劃算的。”準備2026年購車的鄭州消費者張先生說,除非有緊急用車需求,否則不會輕易在當前節點下單。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當前車市價格“內卷”現象已較前三季度明顯減弱,行業利潤率有所回升,市場正逐步回歸理性。
但對消費者而言,在優惠力度不實、新車供給充足且車價預期穩定的情況下,持幣觀望成為更穩妥的選擇,這也讓車企的“購置稅兜底”搶單策略面臨考驗。“每天都要跟客戶解釋‘現在買最劃算’,但客戶比我們還懂市場,都說‘再等等’。”某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銷售顧問無奈地說,隨著2025年進入最后兩個月,更加明智的消費者都已經將更大的購車優惠希望放在了明年。
原創視頻
![]()
鄭州新能源,馳騁拉美“新”途
鈦7叫我來巡山,爬坡過坎無負擔
掃描進入小程序
第43屆春大河國際車展
2026年4月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汽車豫報 ▏大河車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