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晤后,美國為何高調“慶功”?難道說中國真的“輸了”嗎?又為什么說美國已經暴露了自己的不安?
最近,白宮高調宣布,美國在中美釜山會晤中取得“重大勝利”,還列出一份清單,說中國做出了四項關鍵承諾,表面上看,好像是中國往后退了四步。但事情真有這么簡單嗎?顯然不是,這不過是美國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為什么?
![]()
首先得看看時間點——明年就是美國中期選舉,這關系到特朗普剩余任期的實際權力。但特朗普上臺后,做成了哪怕一件像樣的事嗎?根本沒有,俄烏沖突遲遲無法調停,盟友體系也四處漏風,軍工和半導體產業都因為拿不到稀土原料,不得不停產,特朗普現在急需一場"外交勝利"來提振選情,所以白宮才會迫不及待地,把中美會晤共識包裝成是美國的“大勝”。但仔細看看會晤共識就會發現,美國同樣在多個領域向中國做出了讓步,比如放寬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限制、承諾放棄對華加稅等措施,這明明是一場對等、公平的互換,怎么到美國嘴里就成了他們單方面獲勝?
其次,就在白宮宣布“勝利”之際,美國政府就急不可耐地簽下了一筆14億美元的大單,這筆訂單的資金,大部分來自美國國防部,還有美商務部也出了資,說要建一座年產萬噸磁體的工廠,目標直指“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這事就很有意思了,如果真像白宮宣傳的那樣,美國大勝、中國讓步,美國難道不是隨時都能買到中國稀土了嗎?那他們何必多此一舉,要如此著急地投入巨資,而且還是美國政府自己的錢,自建產業鏈?這不明擺著說明,美國自己都不信自己的宣傳,中國手里的稀土牌依舊讓美國心悸。
![]()
中國稀土產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從采礦、分離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特別是在稀土永磁材料領域,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全球領先。相比之下,美國現在才開始布局,建設一個完整的稀土產業鏈需要至少5-8年時間,而中國在這期間必將取得更大進步。回顧歷史,日本也曾試圖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投入巨資開發替代來源,但最終沒能成功。原因就在于稀土精煉技術的復雜性,和高昂的環境成本,現在美國走的就是日本的老路,即便奇跡發生,美國不計代價建成了稀土加工廠,它生產出的產品成本也將是中國產品的數倍,在市場上根本不具備競爭力,最終也難逃一“死”。
![]()
所以說,白宮所謂的"大勝",不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秀。美國嘴上說著勝利,手上卻在抓緊布局,充分暴露了其對中國稀土優勢的深刻認知和不安。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恰恰證明,在稀土這場關鍵博弈中,主動權依然牢牢握在中國手中。美國再多的宣傳,也改變不了這個基本事實。未來,隨著中國在稀土深加工領域持續創新,我們的優勢只會更加鞏固,而美國的追趕之路,注定漫長而艱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