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云霧橫亙在秦嶺之上,我的家,究竟在哪個方向?大雪擁抱著藍關(guān),連我騎的馬,都無法再向前一步。
韓愈在人生的最低谷,看到的雪,不是風景,而是一堵冰冷的墻。它阻斷了他的歸途,也阻斷了他回朝的希望。這雪的美,是令人敬畏的。它覆蓋了所有的道路,所有的可能,只留下一個被流放的臣子,在天地間,感受著徹骨的寒冷。
門前六出花飛,樽前萬事休提。
——白樸《天凈沙·冬》
門前,六角形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飛舞。酒杯前,世間萬事,都不必再提起。
你可以放下所有的俗務(wù),所有的思慮,只是安安靜靜地,看著這雪,喝著這酒。這雪的美,在于它能為你創(chuàng)造一個與世隔絕屬于自己的空間。
![]()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隔著窗戶,風聲驚動了竹子。我推開門,只見大雪已經(jīng)鋪滿了整座山。
那雪,不是突然闖入的,而是在你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完成了一場盛大的覆蓋。開門的瞬間,你看到的不是一個被改變的世界,而是一個本就如此的天地。
—【04】—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雪,像梅花;梅花,也像雪。要說它們像,又覺得不完全像;要說它們不像,卻又覺得處處是它們的影子。
不去分辨,不去定義,只是沉浸在這“似與不似”之間。這雪與梅的關(guān)系,就像人生中許多難以言喻的情感和緣分。你無法說清它到底是什么,但正是這份模糊,這份不確定性,才構(gòu)成了它獨一無二的、奇絕的魅力。
![]()
—【05】—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二首》
千里長空,黃云密布,白日也變得昏暗。北風呼嘯著,吹送著南飛的大雁,卷起漫天大雪。
高適筆下的雪,是壯闊的,是蒼涼的,是充滿動感的。它不是江南的溫婉小雪,而是北國的大雪,帶著一種原始的、野性的力量。
—【06】—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杜甫《對雪》
亂云低低地壓著傍晚的天空,急促的雪,在回旋的風中狂舞。
這雪不是寧靜的,而是充滿了不安的騷動,令人壓抑內(nèi)心的紛亂。長安城里,戰(zhàn)事未平,物價飛漲,困居其中,心情如同這風雪一般,混亂而寒冷。
![]()
—【07】—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鄭燮《山中雪后》
清晨起來,推開門,大雪已經(jīng)覆蓋了整座山。雪停了,云也變淡了,只有陽光,帶著一種清冷的味道,照在雪地上。
一場大雪過后,整個世界都被重新格式化,變得簡單而純粹。陽光照在雪上,不溫暖,卻異常明亮。它洗去了所有的塵埃,也洗去了人心所有的雜念。
—【08】—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元稹《南秦雪》
才看見山嶺的頭頂,云層厚得像車蓋;一轉(zhuǎn)眼,已經(jīng)被驚到,山巖下面,雪花已經(jīng)大得如塵埃一般。
用“云似蓋”和“雪如塵”這兩個比喻,寫出了雪來勢之快、之猛。這雪前一秒還是云,后一秒便是雪,世界在瞬間被顛覆,這種巨大的反差,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
—【09】—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洪升《雪望》
溪水太深,雪落下去,很快就融化了,留不住痕跡。山被凍住了,連云彩也仿佛凝固在空中,不再流動。
溪水的不留痕,與山巒的不流云,共同構(gòu)成了一種極致的靜態(tài)。
—【10】—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楊炯《從軍行》
大雪使軍旗上的圖案都黯淡了,狂風中夾雜著陣陣鼓聲。
楊炯的雪,不是溫柔的,而是嚴酷的。它模糊了視覺,讓旗幟失去了色彩;它混雜了聽覺,讓風聲與鼓聲難分。這雪,是戰(zhàn)爭的一部分,是環(huán)境的考驗。它的美,是一種冷峻的、充滿力量感的美,它讓士兵的艱苦與英勇,都顯得更加悲壯,更加真實。
![]()
—【11】—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草都枯萎了,獵鷹的眼睛看得更加銳利。雪都融化了,馬蹄跑起來更加輕快。
它不直接出現(xiàn),卻通過“草枯”和“雪盡”這兩個結(jié)果,展現(xiàn)了它的力量。這雪的美,在于它的功成身退。它來過,改變了世界,然后悄然離去,把舞臺留給了獵鷹和駿馬,讓生命在它創(chuàng)造的全新舞臺上,盡情地舒展。
—【12】—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我的窗戶,框住了西嶺上那千年不化的積雪。我的門前,停泊著將要遠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那“千秋雪”,是時間的沉淀,是歷史的厚重。而那“萬里船”,是空間的延展,是對未來的期盼。這雪連接了過去與未來,連接了靜止與流動。
![]()
—【13】—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其一》
我想渡過黃河,冰塊卻塞滿了整條河流。我想登上太行,大雪又封住了整座山。
這雪總是在你最想要前行的時候,出現(xiàn)得恰到好處,讓你寸步難行。它不是用來欣賞的,而是用來被征服的。它激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最強烈的抗爭精神,也讓“行路難”顯得更加具體,更加令人感同身受。
—【14】—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李商隱《對雪二首》
雪花旋轉(zhuǎn)著,撲向門前的珠簾,又越過粉白的墻壁。它比柳絮要輕,卻又比霜要重。
這雪難以捉摸,它輕得可以隨風飛舞,重得又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它就像那些微妙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縈繞在你心頭,讓你無法忽視。
![]()
—【15】—
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strong>
——白居易《夜雪》
夜深了,我才知道外面的雪下得有多大,因為不時能聽到竹子被雪壓斷的聲音。
白居易沒有親眼看到雪有多大,他是通過“折竹聲”來判斷的。你雖然看不見,但你能聽到,能感覺到。那清脆的斷裂聲,比任何視覺的沖擊,都更能讓你體會到雪的重量和夜的寂靜。
—【16】—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駢《對雪》
六角形的雪花飛入屋內(nèi),我靜靜地坐著,看著窗外的青竹,漸漸變成了玉一般的枝條。
只是簡單地覆蓋,就讓平凡的青竹,有了瓊枝玉樹般的仙氣。它不需要改變事物的本質(zhì),只需要為它們披上一件白衣,就能讓整個世界都變得高貴而圣潔。
![]()
—【17】—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大地一片雪白,風色也顯得格外寒冷。那雪花,大得像人的手掌。
李白他用“大如手”來形容,不是為了寫實,而是為了表達一種極致的感受。它不拘泥于小巧精致,而是追求一種氣勢上的恢弘。這雪,是詩仙的雪,帶著他獨有的、不受任何束縛的浪漫情懷。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新釀的米酒,上面還浮著一層淡綠色的泡沫。紅泥做的小火爐,燒得正旺。天色已晚,看起來要下雪了。朋友,能過來一起喝一杯嗎?
白居易的雪,是溫暖的,是充滿人情味的。在這首詩里,雪還沒有下,它只是一個即將到來的背景。真正的主角,是那綠蟻酒,是那紅泥爐,是那份“能飲一杯無”的真摯情誼。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燕山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樣,一片一片地吹落,覆蓋了傳說中的軒轅臺。
李白再次用他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將雪寫到了極致。這雪,不再是自然現(xiàn)象,而是一種宇宙力量的展現(xiàn)。它的美,在于它的雄奇與壯闊,它能覆蓋一切,包括神話與傳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張元作《雪》
我仿佛率領(lǐng)千軍萬馬,戰(zhàn)敗了三百萬條玉龍,它們破碎的鱗甲和殘破的盔甲,漫天飛舞。
把漫天飛雪,想象成一場驚天動地的神魔大戰(zhàn)。每一片雪花,都成了戰(zhàn)敗的龍鱗,充滿了悲劇性的壯美。它讓一場普通的降雪,變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神話史詩。
![]()
—【21】—
雪花似掌難遮眼,風力如刀不斷愁。
——錢謙益《雪夜次劉敬仲韻》
雪花大得像手掌,遮住了我的視線,卻遮不住我心中的愁緒。風像刀子一樣鋒利,卻斬不斷我無盡的憂愁。
外界的風雪,與內(nèi)心的愁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風雪再大,也大不過他心中的愁。這雪的美,在于它成了一個參照物,用它自身的嚴酷,反襯出人類情感的頑固。
—【22】—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祖詠《終南望余雪》
終南山的北嶺,秀美無比。山頂?shù)姆e雪,高高地浮在云層之上。
那“浮云端”的積雪,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仿佛是仙境的景象。這雪不染塵埃,高高在上,靜靜地俯瞰著人間萬物。
![]()
—【23】—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柴門外傳來幾聲狗叫,原來是主人在風雪之夜歸來了。
在這寒冷的雪夜,那一聲犬吠,那一扇被推開的門,都顯得格外動人。雪,在這里不再是主角,它只是一個背景,一個讓“夜歸人”這個形象顯得更加溫暖、更加令人安心的背景。
—【24】—
白雪關(guān)山遠,黃云海戍迷。
——李白《紫騮馬》
白雪覆蓋了遙遠的關(guān)隘和山巒,黃色的云霧,迷蒙了海邊的戍樓。
它連接了“關(guān)山”與“海戍”,空間感極強。這雪,是戍邊將士眼中最常見的風景,它既帶來了嚴寒,也帶來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它的美,在于它所承載的蒼涼與豪情,是屬于一個更大、更廣闊世界的。
![]()
—【25】—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忽然間,就像一夜春風吹來,千萬棵樹都開滿了梨花。
岑參用一個神來之筆的比喻,將寒冷的雪,寫成了溫暖的春花。沒有直接寫雪的白,而是寫出了雪的“盛”,那種鋪天蓋地、生機勃勃的盛景。它讓你在嚴寒中,看到了春天的影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26】—
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
——薛昂夫《蟾宮曲·雪》
這天上的雪,是天仙的碧玉瓊瑤。它們是揚起的細小花朵,也是飄落的片片鵝毛。
薛昂夫的雪,是華美的,是貴氣的。他用了一連串精美的比喻,把雪比作天上的珍寶。它不是樸素的,而是經(jīng)過精心雕琢的藝術(shù)品。它讓你覺得,這落下的不是雪,而是天上仙境的碎片。
![]()
—【27】—
門前雪覆青階夜,庭下梅開白玉條。
——東方虬《春雪》
門前的雪,覆蓋了青色的臺階,在夜里顯得格外潔白。庭院下的梅花,也開了,枝條像白玉一樣。
雪與梅,是冬天里最經(jīng)典的組合。雪的白,襯托出梅的傲骨;梅的香,為雪增添了詩意。這雪的美,在于它懂得如何與其他美好事物共存,共同構(gòu)成一幅和諧而又高雅的畫面。
—【28】—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白雪大概是嫌棄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故意穿過庭院的樹林,化作飛舞的花朵。
這雪,不再是被動地飄落,而是主動地去“作飛花”,去模仿春天的樣子。它不甘于寂寞,它要在春天到來之前,先為世界帶來一場絢爛的表演。
![]()
—【29】—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所有的山里,都看不到飛鳥的影子。所有的小路上,都沒有行人的足跡。只有一葉孤舟,一個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這雪,抹去了所有的生命跡象,只留下一個與自然融為一體的“人”。這雪的美,在于它所達到的“空”的境界,它讓你在寂靜中,思考人與自然、存在與虛無的終極問題。
—【30】—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宋之問《苑中遇雪應(yīng)制》
不知道庭院里今天早上落下的,是雪還是霰。我還以為是林中的花,昨天夜里開放了。
一早醒來,看到滿院潔白,第一反應(yīng)不是雪,而是花。這個美麗的誤會,讓這場雪顯得格外有詩意。這雪的美,在于它所帶來的那種“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感,它讓平凡的現(xiàn)實,瞬間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夢境。
![]()
【免責聲明】插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quán)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刪除內(nèi)容!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于商業(yè)類別宣傳。
#優(yōu)質(zhì)圖文扶持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