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距今3000多年的三星堆青銅面具、唐代琉璃瓶、明代德化杯,清代琺瑯彩水丞等遇上當代藝術,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90后視覺藝術家覃云以自己的藝術語匯解碼。
![]()
受東方美學與西方時尚的啟發,他嘗試以不同個體的生命力為創作起點,利用水溶性顏料在人體肌膚上留下獨特痕跡,這些瞬間被攝影鏡頭捕捉并定格,從而形成了千人千面、萬物萬相的藝術效果,打造出具有當代視覺沖擊力的作品。
作為16年藝術實驗的一次階段性總結,他的首個個展《相·200萬》眼下正在長寧華萃當代美術館展出,集中呈現其近兩年創作的同時,特邀藝術家石墨、周長江、楊丹鳳、季平、黃天漾及攝影藝術家楊正共創藝術作品。他們打破固有的觀念,通過新的媒介嘗試重塑藝術的當代性。
![]()
“我們習慣于遠觀一幅畫,欣賞一張面容,卻未真正‘看見’承載著我們生命與感知的肌膚本身,它是我最熟悉的畫布。”覃云說,200萬指向的是人體皮膚的毛孔數量,希望觀眾在展廳感受到的不僅是視覺的震撼,更應是一種內在的共鳴,與自我的對話。
展覽尾聲設置互動環節,由舞蹈藝術家譚遠波帶領觀眾在一座特制的雙色雕塑上進行即興涂鴉,讓人們從被動的觀看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完成從外部凝視到自我感知的轉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