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請注意!俄軍防線一夜之間被撕開一個10公里缺口,這究竟是戰術勝利還是信息戰?咱們今天就來深挖一下。
頓涅茨克前線再掀波瀾,烏軍士兵在被炮火摧毀的布拉霍達特內村廢墟上,高舉藍黃國旗。
宣告這片焦土,重新回到烏克蘭懷抱,而幾10公里之外的涅斯庫奇涅村也同步解放。
![]()
根據多方權威信源,2025年11月初,烏克蘭東部戰線(頓涅茨克方向,特別是紅軍城/波克羅夫斯克一帶)戰況極為激烈。
出現了“烏軍收復戰略據點,對東線俄軍展開鉗形包圍”的說法,但實際戰況高度復雜,俄烏雙方對“包圍與反包圍”的表述存在顯著分歧。
紅軍城(波克羅夫斯克)與周邊
俄方說法:俄軍已對紅軍城及周邊烏軍形成“鉗形包圍”,并稱烏軍部分部隊被圍困、開始投降。
俄軍控制了城市約70%區域,火車站、工業區等關鍵節點在俄軍掌控之下,并持續收緊包圍圈,擊退烏軍多次突圍。
烏方說法:烏克蘭總司令瑟爾斯基及總統澤連斯基堅決否認“烏軍被包圍”,稱局勢“極為艱難”但烏軍仍在堅守,并展開反擊,阻止俄軍攻勢,部分區域(如新沙霍韋)已收復,烏軍正在清理數百平方公里區域,試圖切斷俄軍補給線。
![]()
烏軍“鉗形包圍”行動與俄軍反制
烏軍反擊動態:烏軍第68獵兵旅、第25突擊團等部隊在紅軍城東北部發起反攻,收復新沙霍韋等地,并俘虜俄軍。
烏軍第7空降突擊軍阻止了俄軍向羅金斯克公路的推進,同時在多布羅皮利亞方向展開進攻,試圖牽制俄軍主力。
俄軍反包圍戰術:俄軍利用小股部隊滲透、無人機群監控和遠程火力封鎖烏軍補給線,形成“圍三闕一”的態勢,并不斷壓縮包圍圈。
俄軍還切斷波克羅夫斯克與米爾諾格勒之間的關鍵橋梁,進一步孤立烏軍。
雙方兵力對比:俄軍投入約12萬–17萬兵力,烏軍守軍約4萬–5萬,俄軍在火力和兵力上占優,但烏軍依托地下工事和靈活戰術頑強抵抗。
最新動態(11月3–4日)
俄軍進展:俄方宣稱已控制紅軍城大部分區域,烏軍第155法械旅等精銳部隊投降或被擊潰。
烏軍行動:烏軍繼續在紅軍城北翼和多布羅皮利亞方向推進,試圖擴大突破口,但面臨俄軍密集火力壓制。
![]()
有自媒體人在網易號發布視頻稱:這是烏軍在短短3天內,連續收復的第二與第三個戰略據點。
烏克蘭總參謀部最新戰報顯示,這場24小時的惡戰,讓俄軍付出慘烈代價。
143名士兵陣亡,86人受傷,傷亡總數突破200人。
相當于一個營的戰斗力被徹底摧毀。
前線視頻顯示,戰場宛如地獄,fpv自殺式無人機成群掠過殘垣斷壁。
精準摧毀俄軍七處火力點,美制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的齊射火光劃破夜空,三座俄軍彈藥庫被連環引爆,爆炸沖擊波將裝甲車掀翻。
與此同時,剛列裝的德制豹2-A6坦克首次投入巷戰,硬生生撕開防線缺口,迫使俄軍后撤10公里重新布防。
![]()
這場戰斗的意義遠超村莊攻防。
奧地利軍事專家馬庫斯賴斯納指出,布拉霍達特內與涅斯庫奇涅是頓巴斯西縣的咽喉要地,扼守通往E-50高速公路的支線。
如今俄軍后勤補給樞紐波克羅夫斯克已被烏軍火炮覆蓋。
這意味著整個東線的俄軍防線正在失去穩定。
烏軍的這次突破可能成為戰局的分水嶺,一旦能進一步向東推進,就能從側翼切斷俄軍補給線,為前行包圍奠定基礎。
經過對多方權威信源(包括烏克蘭官方、俄羅斯官方、西方主流媒體及獨立軍事分析機構)的交叉驗證,這兩段描述中的大部分關鍵信息與當前戰場的實際情況嚴重不符,更像是帶有宣傳性質的虛構敘事或信息戰內容。
當前頓涅茨克東線的真實情況是:戰況極其慘烈,俄軍正以巨大的人力優勢試圖取得突破,烏軍則在頑強防御并尋找反擊機會,但遠未達到描述中“連續收復戰略據點、迫使敵軍后撤”的輝煌戰果。
![]()
“鉗形包圍”真實性:烏軍確實在局部區域(如紅軍城東北部)發起反擊,并對俄軍形成一定威脅,但尚未形成對俄軍大規模的鉗形包圍。
相反,俄軍對紅軍城烏軍的包圍更為明確,盡管烏方否認被完全圍困。
戰局膠著:雙方在紅軍城及周邊展開拉鋸戰,烏軍雖有小幅收復,但整體態勢仍對俄軍有利。
未來幾天戰局可能進一步明朗,但短期內難以徹底逆轉。
你覺得烏軍真的能扭轉戰局嗎?還是這只是信息戰的煙霧彈?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判斷!
![]()
最接近事實的權威信源
烏克蘭官方戰報:承認局部反擊,但未形成決定性包圍。
《圖片報》等援引烏軍戰報:稱烏軍收復新沙霍韋,但未提“大規模包圍”或“俄軍后撤”。
國際媒體與ISW:紅軍城戰局“極為艱難”,俄軍占優,烏軍局部反擊。
如需進一步核查,可重點查閱: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官方社交媒體每日戰報。
ISW(戰爭研究所)每日戰況分析。
路透社、BBC等國際主流媒體戰地記者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