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季報披露收官,滬市上市公司不僅在業績上呈現“同比環比雙增”的良好態勢,改革舉措的加速落地也成為一大亮點。上交所數據顯示,“科創板1+6”“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持續發力,科創板的改革“試驗田”作用日益顯現,推動市場活力不斷釋放,資源配置效率穩步提升,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科創板1+6”改革方案發布以來,科創板的包容性與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顯著增強。新增受理18家企業IPO申請,其中4家為未盈利企業,2家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了更適配的融資通道。摩爾線程從受理到注冊生效僅用4個月,高效的審核節奏為企業搶抓發展機遇贏得時間。科創成長層首批新注冊的3家企業已順利上市,為市場注入新鮮血液。
“科創板八條”聚焦產業并購與再融資,激活了科創企業的發展動能。據統計,“科創板八條”發布以來,科創板新增產業并購近150單,本年度新增交易近90單,累計披露交易金額近480億元,其中46單為重大資產重組或發行證券,交易數量超過政策發布前各年之和的2倍,產業整合步伐明顯加快。再融資方面,11家科創板公司申請適用“輕資產、高研發”條款,擬募集資金近290億元,超過補流比例的部分全部用于研發項目,精準支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強化技術壁壘。
科創板公司的研發與成長屬性持續彰顯。前三季度,588家科創板公司(除4家紅籌外)研發強度中位數達12.4%,科創成長層未盈利企業研發強度中位數更是高達44.3%,遠超市場平均水平。在AI、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多家公司實現技術突破,寒武紀營收增長24倍,國盾量子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聲半導體單光子探測器量產,印證了科創板“硬科技”定位的扎實落地。
“并購六條”發布后,滬市資產重組活躍度顯著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新增資產重組單數達602家次,其中重大資產重組76家次,同比增長117%,合計交易金額超4000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為產業結構優化與跨界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整合與跨界轉型案例頻現。湘財股份吸并大智慧、海光信息吸并中科曙光,通過重組實現資源集聚,提升行業影響力。松發股份借助資產重組切入船舶及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成功實現業務轉型,打開新增長空間。跨境并購也取得突破,至正股份跨境換股收購AAMI,成為新戰投管理辦法發布后的首單跨境換股案例,為企業利用全球資源拓展了路徑。
改革帶來的包容性提升,讓重組市場更具活力。華海誠科收購同行業龍頭衡所華威、遠達環保收購控股股東水電資產等案例順利落地,推動了產業協同。
從科創板改革到并購重組新政,滬市一系列改革舉措形成協同效應,推動市場生態持續優化。
在融資端,IPO、再融資、并購重組等工具相互配合,為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提供適配的資本服務;在監管端,市場化的審核機制與包容性的政策導向,既堅守合規底線,又為企業創新發展留足空間,讓資源向優質企業與關鍵領域集中。
民營企業作為改革紅利的重要受益者,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逐季走高,三季度達17.2%,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速領先整體水平,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實體企業在改革推動下,造血能力增強,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比值升至1.5倍,盈利質量與抗風險能力同步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