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廣州市電影家協會主辦,中國電影美術學會學術支持,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承辦的“電影大師進校園”講座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舉辦。本次活動以“影視創作與AIGC融合的實踐探索”為主題,特邀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藝創中心一級美術師、導演、編劇,中國電影美術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宋軍走進廣美,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與影視創作深度融合的前沿分享。
![]()
“電影大師進校園”講座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舉辦。
大師開講:AIGC成為影視創作的“創意伙伴”
宋軍以“理論+案例”的方式,系統解析了AIGC在影視創作中的實際應用。作為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第8屆夏衍杯“優秀創意劇本”獎獲得者、《解放·終局營救》《大宋宮詞》等經典作品的美術指導,他結合自身豐富的創作經驗,現場演示了AIGC如何從“技術工具”升級為藝術家的“創意伙伴”。
AIGC不僅是效率工具,更是激發靈感的催化劑。宋軍分享電視劇《大宋宮詞》的創作過程,展示了如何利用AIGC快速生成多版本場景概念圖,輔助團隊精準定位視覺風格。他還通過AI工具模擬不同歷史時期的光影效果,提升畫面的沉浸感。輸入一個關鍵詞或草圖,AIGC能在幾分鐘內生成數十種創意方案,讓美術師和導演更專注于核心敘事的打磨。
![]()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藝創中心一級美術師、導演、編劇,中國電影美術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宋軍開講。
校園互動:從技術到藝術的深度對話
講座現場,宋軍表示,“技術的價值在于放大人的創意——你的文化積累、生活觀察甚至情緒感受,才是區別于機器的關鍵。比如設計一個古風角色,AI可以提供基礎造型,但角色的性格張力必須來自你對歷史文化的理解。”作為從美術指導轉型導演的“跨界創作者”,宋軍特別提到:“美術與導演的共生關系在AIGC時代更重要。技術能幫你實現視覺想象,但故事的靈魂、人物的溫度,始終需要創作者用‘人’的視角去傳遞。”
提及未來就業形勢,宋軍認為,影視行業的入門門檻較低,就業相對簡單,但是能力的提升空間非常大,要把電影做好、做到極致并不容易。他鼓勵同學們積極學習運用AIGC,發揮年輕人的創意,中國電影未來可期。
![]()
“電影大師進校園”是第3屆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電影周暨第21屆廣州大學生電影展的系列活動之一,主辦方表示:“邀請行業大師走進校園,旨在希望將前沿技術與藝術實踐帶到學生身邊,為他們未來的創作鋪路。”這場“電影大師進校園”的知識之旅,正以科技與藝術的碰撞,為大灣區影視人才的培養注入全新活力。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林經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