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每個打工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辭職的沖動”。
這個沖動,會在周一的早上,在被老板罵的下午,在加班到深夜的晚上,反復發作。
我們總以為只要辭職了,就能獲得自由,擺脫痛苦。
但真相是,對于99%的普通人來說,辭職,不過是從一個坑,跳進了另一個更大的坑。
后來我才想明白,如果你只是“不想上班”,那你根本沒必要辭職。
你需要做的,不是換工作,是換“心態”。
![]()
01
你討厭的,不是“上班”,而是“被掌控”的感覺。
我們來拆解一下,“上班”這件事,到底哪里讓我們不爽?
是工作內容本身嗎?不一定。
很多人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但依然痛苦。
是同事關系嗎?也不全是。
再好的同事,也無法抵消上班的疲憊。
那到底是什么?
是那種“身不由己”的“被掌控感”。
你的時間,不屬于你。幾點上班,幾點下班,被一張考勤表死死釘住。
你的任務,不屬于你。做什么,怎么做,由領導決定,你只是一個執行的工具。
你的情緒,不屬于你。客戶是傻子,你得笑著叫“爸爸”。老板是白癡,你得夸他“英明”。
你看,讓你痛苦的,不是“班”本身,而是那個“上”的動作。
是你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被強行塞進一個固定的、不屬于你的系統里,那種“自我被剝奪”的無力感。
而辭職,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不能。
如果你去創業,你會發現,客戶就是你的新老板,投資人就是你的新領導,市場就是你的新考勤表。你會被掌控得更徹底。
如果你去做自由職業,你會發現,不確定性的焦慮,比被老板罵更讓人崩潰。
所以,問題的根源,不在于“換個地方上班”,而在于,如何“在現在的地方,找回掌控感”。
![]()
02
把“公司”,當成你的“付費健身房”。
心態怎么換?
你要在心里,完成一個重要的“角色轉換”。
你不再是公司的“員工”,你是這家公司的“付費會員”。
只不過,付錢的不是你,是公司。它付給你工資,讓你來這里“健身”。
健什么身?
健“專業”身:
公司給你提供了最真實的“訓練器材”——真實的項目,真實的客戶,真實的問題。
你做的每一項工作,都不是在為公司打工,而是在用公司的資源,鍛煉你自己的專業技能。
這個技能,是寫在你簡歷上,誰也拿不走的。
健“人際”身:
那個傻的同事,那個奇葩的領導,他們不是來給你添堵的。
他們是來給你當“陪練”的,幫你升級你的“情商”和“抗擊打能力”的。
你每搞定一個奇葩,你的段位就升一級。
健“心態”身:
那些無聊的會議,那些扯皮的流程,它們在訓練你什么?在訓練你的“忍耐力”和“鈍感力”。
讓你學會如何在垃圾堆里,保持自己內心的清凈。
當你用這種“健身”的心態去上班時,一切都變了。
領導PUA你?——呵,教練在給我上強度呢。
同事甩鍋給你?——好,免費的“危機處理”實戰演練。
公司發工資了?——哦,健身房給我續費了,不錯。
你看,你不是在為公司創造價值。
你是在利用公司這個平臺,為自己創造價值。
![]()
03
在“主業”里偷偷地,干你的“副業”。
這個“副業”,不一定是指另外一份能賺錢的活兒。
它指的是,你在8小時之內,有意識地去積累那些,能讓你“離開”這個平臺的資本。
具體做什么?
建立你的“個人品牌”。
把你工作中的思考、復盤、經驗,通過寫作、視頻等方式,分享出去。讓行業里的人,知道你,認可你。你的名字,就是你最好的簡歷。
編織你的“人脈網絡”。
利用公司的平臺,去認識更多的人。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但記住,不是把他們當“資源”,而是真誠地,跟他們交朋友。這些人,可能是你未來創業的第一個天使投資人,也可能是你跳槽時的第一個內推官。
打造你的“第二曲線”。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去學習一項你真正感興趣的、未來可能有“錢”途的技能。編程、設計、寫作、投資……什么都行。
上班,成了你的“偽裝”。
你表面上,是在為公司搬磚。但實際上,你是在利用公司的土壤,偷偷地種你自己的樹。
![]()
結語
所以你看,不想上班,真的沒必要辭職。
辭職,是一種“逃避”。
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超越”。
把“要我干”,變成“我要干”。
把“為公司干”,變成“為自己干”。
當你完成了這個心態的轉換,你會發現:
上班,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它變成了一場,大型的沉浸式的、還給你發工資的付費角色扮演游戲。
而你就是那個最聰明的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