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布烏克蘭、摩爾多瓦歐洲一體化年度公報,首次明確為兩國入盟劃定“時間表”:只要兩國政府持續發力推進改革,2028年完成入盟談判的目標“完全可實現”。
這一表態瞬間點燃兩國輿論,也讓歐盟東擴話題再度成為焦點。
這直指烏克蘭長期存在的司法獨立性不足、反腐機制不完善等老問題。
而對摩爾多瓦,歐盟給出了更積極的評價,稱其2028年初完成談判的目標“雄心勃勃但并非不可能”,前提是“保持改革勢頭,且9月議會選舉后新政府需堅定走歐洲道路”。
面對歐盟的“時間表”,兩國官方反應不盡相同。
但總統澤連斯基則顯得更謹慎,此前多次提及“烏克蘭有望2030年前加入歐盟”,形成微妙的“時間差”。
這種差異背后,是烏克蘭改革的現實困境。自2022年獲得候選國地位以來,其在司法改革、打擊腐敗等領域進展緩慢,歐盟此前已多次警告“改革不能停步”。
相比之下,摩爾多瓦成了此次報告中的“最大贏家”。
數據顯示,摩爾多瓦已完成歐盟要求的70%改革任務,尤其是在簡化行政流程、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等方面成效顯著。
更關鍵的是,9月議會選舉后,親歐洲的政黨繼續掌權,為改革提供了穩定的政治基礎,這也是歐盟對其信心大增的重要原因。
![]()
看似樂觀的“2028時間表”,背后藏著復雜的博弈。
對歐盟而言,推動烏摩入盟既是地緣戰略考量。
通過吸納兩國鞏固東部邊界,對沖俄羅斯影響力;也是對自身“擴大議程”的激活,畢竟歐盟上次吸納新成員國還是2013年的克羅地亞,此次若能推進,將重塑歐盟凝聚力。
但挑戰同樣明顯。對烏克蘭來說,除了法治改革,還需應對戰爭帶來的經濟重建壓力,歐盟此前承諾的援助能否及時到位、戰后領土完整問題如何解決,都是潛在障礙。
而摩爾多瓦體量小、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在入盟后適應歐盟的市場規則、平衡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仍是難題。
此外,歐盟內部也存在分歧,匈牙利等國此前對烏克蘭入盟持保留態度,未來談判中可能會提出更多條件。
如今,2028年的“入盟倒計時”已悄然開啟。
烏克蘭能否加快改革追上“自己定的目標”?摩爾多瓦能否延續“黑馬勢頭”?歐盟內部又能否達成統一意見?這場橫跨數年的“入盟長跑”,才剛剛進入關鍵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