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道 新加坡“思想中國”網站11月3日發表題為《從屏幕到沙灘:中國游客為何涌向中東》的文章,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林婧。文章編譯如下:
2025年中國國慶黃金周期間,多哈的旅游預訂量同比激增441%,阿布扎比的旅游預訂量同比增長229%。這些驚人的數據表明,中東在中國人出境游目的地中的地位正迅速攀升。
在這一波出境游熱潮中,一個新趨勢尤為突出。國際酒店預訂量增長最快的5個目的地分別是:沙特阿拉伯、埃及、新西蘭、哈薩克斯坦和阿聯酋,其中有3個位于中東。對中國游客而言,中東曾是遙遠且充滿異域風情的目的地,如今憑借不斷拓展的航線、簡化的簽證流程以及中國人對當地文化日益濃厚的好奇心,已成為中國出境游復蘇的受益者之一。
赴中東旅游熱潮的關鍵推動力之一在于文化層面。隨著中國出境游市場回暖,旅游主題真人秀節目也回歸大眾視野。中國節目組紛紛走出國門,前往世界各地的著名景點錄制拍攝,深入體驗當地文化,捕捉展現“民心相通”的人文故事。
在中國社交平臺上,許多粉絲和觀眾熱烈討論“追隨《花兒與少年第七季》的腳步”,還使用了“復刻行程”“同款旅行路線”等話題標簽。
此前,《花兒與少年第五季》獲得成功。節目播出后,中國旅游平臺數據顯示,沙特阿拉伯的搜索量激增772%;利雅得的旅游部門也借勢推出營銷活動。
這類節目將娛樂與軟實力外交融合,以通俗易懂且能引發情感共鳴的方式,向中國觀眾介紹當地文化與日常生活。
旅游已成為最有效且以人為本的外交形式之一。中國旅游類節目通過將遙遠的地域風光轉化為貼近生活的故事,讓觀眾不再將中東視為地緣政治新聞的焦點,而是一個鮮活、友善的真實空間。通過這種方式,這些節目為中國與中東地區日益深化的文化和外交聯系提供了有力補充。
這種不斷拓展的文化聯系并非單向輸出,而是雙向交流。政策在將雙方共同興趣轉化為實際旅游流量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2025年5月,中國宣布對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實現對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免簽“全覆蓋”,推動了“中國旅游熱潮”。
秉持同樣的理念,2025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旅游交易會于9月在迪拜開幕。該交易會得到了中國駐阿聯酋大使館、駐迪拜總領館和阿聯酋中國文化中心的支持,吸引了110多家來自中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旅游機構參加。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相較于去年,中阿之間的航空運力提升了近25%,這既體現了旅游需求的激增,也標志著兩地互聯互通水平的提升。
中國地方政府也抓住了這一機遇,例如,成都市文旅部門在迪拜舉辦了專場推介活動,展示了川劇、變臉表演及傳統手工藝品。這些活動不僅旨在推動中國入境游發展,也加強了雙方的文化交流。
綜合來看,從熱門真人秀到旅游交易會,這些趨勢共同指向雙方交流的新階段——最初源于屏幕上的好奇心,如今已演變為由政策支持、市場需求與文化想象力共同驅動的多維度交流。
2025年國慶黃金周讓我們得以窺見未來十年可能成為主流的一種模式:中國將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并與中東建立更有意義的聯系。這種聯系不僅依托于貿易與能源合作,更植根于雙方共同的探索體驗與人文交流。(編譯/劉白云)
![]()
11月4日,在埃及吉薩的大埃及博物館,游客在法老圖坦卡蒙展館參觀。(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