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把育兒,當成一場競賽。
今天比誰家孩子上的早教班更貴,明天比誰家孩子會的樂器更多,后天比誰家孩子認識的單詞更全。
我們圍著一棵幼苗,不停地施肥、澆水、打藥,恨不得一夜之間就長成參天大樹,結出最甜的果子。
然后我們就累了,倦了,不耐煩了。
“我為你花了這么多錢,你怎么還考這點分?”
“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么還記不住?”
所有的焦慮和急功近利,都化成了一句句的催促和吼叫。
是我們忘了,養育一棵樹,最重要是日復一日的等待。
養育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是你給了他多少耐心。
真正的育兒,到最后拼的都是父母的耐心。
![]()
01
耐心,是允許他“慢”
這個世界,什么都在追求“快”。
吃飯要快,走路要快,連知識付費都在宣傳“15分鐘帶你讀完一本書”。
我們也被這種“快”病毒感染了,看不得孩子“慢”。
他吃飯慢,你忍不住催:“快點吃,上學要遲到了!”
他穿鞋慢,你忍不住上手:“我來吧,你看你磨蹭的!”
他寫作業慢,你忍不住吼:“都幾點了,一個字寫半天!”
一次次催促,剝奪了孩子建立自己節奏的機會。一次次代勞,都在告訴他:“你不行,你太慢了。”
一個在催促聲中長大的孩子,內心是慌亂的,手腳是笨拙的。
而耐心,就是蹲下來,進入他的“慢”時區。陪著一只蝸牛去散步。
給時間,留出“富裕”:想讓他不磨蹭,就提前15分鐘叫他起床。不是他慢,是你的時間表太緊張。
把嘴閉上,把手背到身后:看著他笨拙地系鞋帶,哪怕急得心梗,也要忍住。這是他肌肉記憶和自信建立的必經之路。
允許他“發呆”:孩子盯著一個螞蟻洞看半天,別怕浪費時間,他是在觀察思考。別去打擾那顆正在悄悄運轉的大腦。
![]()
02
耐心,是接住他的“情緒”
孩子在超市里哭著鬧著要一個玩具。
大部分父母的反應是什么?
“不許哭!再哭就不要你了!”——這是威脅。
“你看別的小朋友多乖!”——這是比較。
“不就一個破玩具嗎,家里多的是!”——這是否定。
我們急于用最快的方式解決問題,因為它“不合理”“很丟人”。我們看見了行為,卻沒看見行為背后的情緒。
一個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場暴雨。
而耐心,就是陪他等雨停。
把他抱在懷里,告訴他:“我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得不到很難過,媽媽陪你一會兒。”
先接住情緒,再處理事情。這是所有親子溝通的黃金法則。
翻譯他的情緒,而不是評判他的行為:“你現在很生氣,對嗎?”幫他說出內心的感受,情緒就有了出口。
擁抱他:當他情緒失控時,什么都別說,只是緊緊地抱著他。身體的連接,勝過一萬句道理。
建立“冷靜角”:在家里設置一個角落,當他或你情緒上頭時,可以去那里待一會兒。給情緒一個“暫停”和“緩沖”的空間。
![]()
03
耐心,是重復你的“講解”
一個知識點,你講了三遍,孩子還是不懂。
一道數學題,你教了五遍,他還是會錯。
你的火,“蹭”地一下就上來了。“你怎么這么笨!”“我不是剛講過嗎!”
這是用成年人的理解力,要求一個大腦前額葉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孩子。這本身就不公平。
孩子的認知,是螺旋式上升的。
他需要反復地試錯、遺忘、再記憶,才能把一個知識點,真正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我們覺得他笨,只是因為我們忘了,我們自己也曾那么“笨”過。
耐心,就是把自己當成一臺“復讀機”。
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換個方法,再來一遍。直到他真正聽懂為止。
降低你的“期待值”:把他當成一個第一次來地球的外星人,他對這里的一切規則,都感到陌生。
把“你怎么又錯了”,換成“我們再試試”。前者是打擊,后者是鼓勵。
把知識變成游戲。用積木解釋數學,用故事講解歷史。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耐心最好的朋友。
![]()
04
耐心,是相信他的“成長”
所有的焦慮,都源于“不相信”。
不相信他能自己吃飯,不相信他能自己過馬路,不相信他長大了能有出息。
因為不相信,所以我們要控制,要拔苗助長。
但生命,有它自己的劇本。
你要相信他是一顆獨特的種子,內在擁有成長的全部力量,最終會以最適合他自己的方式綻放開來。
把你的目光,從“缺點”移到“優點”上。每天找一件值得表揚他的事,你會發現,他是個寶藏。
課題分離:他的功課,是他的事。你可以提供幫助,但不能替他焦慮。讓他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對自己說:靜待花開。把這句話貼在冰箱上。焦慮的時候看一遍。
![]()
教育家斯賓塞說: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耐心,是比黃金和鉆石更珍貴的東西。
育兒絕對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修行。
它修的不僅孩子,更是我們自己。
它逼著我們面對內心的焦慮、急躁和控制欲。強迫我們慢下來、靜下來,學習如何溫柔而堅定地愛另一個生命。
收起吼叫,放下焦慮。深呼吸,然后耐心地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