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吊唁,最高規格治喪,金正恩親自送別這位“三朝元老”。朝鮮國葬罕見,金永南的離世不僅是一次個人謝幕,更像是一段歷史的封印。
97歲的金永南,歷經金日成、金正日,到金正恩三代領導人,他去世后,金正恩親自前往吊唁,朝鮮政府為他舉行國葬,規格極高。
從這場告別儀式本身來看,不只是對一位老人的尊重,更是對一個時代的交代。金永南的離世,就像一塊沉穩的壓艙石被移走,朝鮮政治的老一代,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
從中蘇走出來的外交門面,金永南的“滿分履歷”
金永南在朝鮮內部的分量并不輕,他從年輕時就在政壇打拼,長期負責朝鮮的外交事務,是體制內少數能夠頻繁出現在國際場合的人。
尤其在金正日時代,金永南出面代表國家主持各種外事活動,是對外溝通的關鍵人物。
實際上,金永南是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前委員長是體制內非常重要的“門面”。特別是在領導層過渡的敏感階段,他起到了橋梁和緩沖的作用。
![]()
他的一生,幾乎就是朝鮮政治發展的縮影。他出生在朝鮮北部,小時候生活在中國東北,后來又去蘇聯留學。
這些經歷讓他對外部世界有一定了解,在冷戰背景下,這樣的履歷讓他成為處理外交事務的合適人選。
在金永南的政治生涯中曾多次代表朝鮮參加國際重要場合,對于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家來說,金永南是少數幾個能走出去、說得上話的人。
![]()
他的角色,更像是一名老派的“傳聲筒”,把朝鮮的態度傳遞出去,也幫著緩和外界的誤解。
金正恩為何給他國葬?
當地時間11月3日,金永南去世,4日凌晨金正恩連夜趕去吊唁,還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成員,并將葬禮規格定為國葬。
這在朝鮮是非常罕見的待遇,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因為金永南資格老,但并沒有這么簡單。
![]()
在朝鮮,國葬不僅僅是哀悼,更是一種政治表達。
金永南雖然年紀很大,已經多年不再活躍在一線,但金正恩仍然選擇以最高規格送別,不只是因為感情深,更是一種信號,對體制內的“老臣”表示認可和回饋,也是在給還在崗位上的人打氣。
金正恩上臺已經十多年,老一輩的官員逐漸退出,新的領導層已基本成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安撫老臣、平穩過渡,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金永南的葬禮,就是金正恩一種方式來表明態度,只要忠誠,哪怕退休多年,也會被體面地送走。這種處理方式,既穩住人心,也顯示出掌權者的掌控力。
![]()
此外,金永南曾在金正日去世、金正恩接班的那段時間發揮過關鍵作用。他出面主持重要活動,用自己的身份和威望為金正恩站臺,幫助新領導人順利接班。
對金正恩來說,這是不能忘記的“人情”。如今老人走了,以最高禮遇送行,也是在回報當年的支持。
這個過程也折射出一種現實,朝鮮政治權力的穩定,并非只靠強硬手段,也需要內部的信任和象征性安排。
![]()
金永南的國葬,是一種典型的“制度化告別”,讓新舊權力完成交接,也讓體制內的人明白,忠誠是有回報的。
朝鮮近年的外交風格變化
金永南的工作重心一直是外交,他長期負責對外事務,是朝鮮在國際場合最常見的面孔之一。
他的風格比較穩重,擅長保持關系、避免刺激,更多時候是傳遞態度、爭取空間,而不是直接對抗。這種外交方式,在朝鮮對外關系比較敏感的時期,起到了緩沖作用。
![]()
不過,金正恩上臺后,外交風格明顯轉變,更強調主動出擊和戰略對抗。特別是在與美國和韓國的關系上,朝鮮不再寄望于談判換安全,而是更傾向于展示硬實力。
金永南的離世,更像是這種轉變的一個節點。他的離開,意味著老一代“溫和派”徹底退出,新一代強硬派全面接班。
現在負責朝鮮外交的官員,無論在風格還是表達方式上,都更趨向于明確、強硬、不留空間。這不是個人風格的變化,而是國家戰略選擇的結果。
![]()
朝鮮現在的對外策略,圍繞“強者立足”展開,而不是“妥協換空間”。
這背后有現實考量,朝鮮認為,過去的對話嘗試沒有換來安全保障,反而讓國家處于被動。與其繼續寄望外部合作,不如通過加強自主能力,爭取更大的戰略主動權。
這一思路,不只是體現在語言上,也體現在實際行動中。比如,朝鮮不斷推進武器系統建設,加強與傳統盟友的合作,同時對外保持一定距離。
而金永南的離去,更是象征著一種思路、一種方法的徹底終結。
![]()
朝鮮的新方向
金永南的去世,這背后牽動的是更大的政治節奏。他的離開,可能會帶來朝鮮在戰略方向上的一系列調整。
對內,朝鮮要完成一輪權力結構更新。老一代官員陸續退休,新一代干部逐漸上位。
對外,朝鮮的戰略更加明確。它不再試圖通過談判換取外部資源,而是更重視傳統伙伴關系,尤其是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
![]()
這種“陣營式”的戰略思路,是對如今國際格局的直接回應。朝鮮認為,只有站穩腳跟,才有資格談判,沒有實力,任何和解都是空談。
同時,朝鮮現在也在調整經濟和安全策略,更加注重內循環和自主發展。
這種調整不容易,但在如今的國際環境下,朝鮮似乎認定了自己的生存之道。金永南的時代講究的是維持平衡,現在的重點則是打破僵局、重塑秩序。
![]()
可以說,金永南的去世,是一個時代的落幕。他的職業生涯,代表著朝鮮對外關系的一種老方式。而他的離開,也剛好標志著另一種更強硬、更直接的外交風格正式登場。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葬禮,而是一種告別方式
金永南去世,金正恩親自吊唁,朝鮮舉國送別。這些動作看似是對一個老人的致敬,實際上也反映了朝鮮政治體系內部的運行方式。
通過這種方式完成一輪權力更替的象征動作,既是制度的穩定,也是領導風格的延續。
![]()
金正恩用一場國葬,送走了一位“三朝老臣”,也送走了那個需要緩沖、講究平衡的舊時代。留在場上的,是一批更年輕、更堅定的新面孔,他們的任務不再是維持現狀,而是尋求突破。
從金永南的離世到國葬的安排,一切都透露出清晰信號,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已經開始。
![]()
這場葬禮,是一個人生命的終點,也是一個國家戰略節點上的提示音。金永南離開了,但他所參與構建的那個時代,也隨他一起,靜靜落幕。
參考信息: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前委員長金永南逝世——央視新聞2025-11-04 05:3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