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媒體11月2日消息稱,意大利駐比利時前大使埃琳娜·巴齊萊突然表示,應該正視俄方對自身安全所行使的正當防衛權。在她看來,俄羅斯打響烏克蘭戰爭,其目的是為了對抗北約不斷向東歐擴張。
實際上,在俄烏戰爭一事上,并非所有的國家都被“俄羅斯威脅論”這一論述牽著鼻子走,一些歐洲國家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匈牙利這個歐洲國家,就一直態度中立,非常清晰認識到了俄烏戰爭本質,并堅持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且反對援助烏克蘭。
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俄羅斯經過幾番努力與不少歐洲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歐洲國家享受著俄羅斯廉價能源,大力發展工業,確保歐洲民眾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
![]()
結果在美國新保守主義主導下,美國想要像冷戰時期那樣孤立俄羅斯,北約軍事集團不斷向東歐擴張已經威脅到了俄羅斯安全。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特殊軍事行動之后,這些歐洲北約國家又不分青紅皂白力挺烏克蘭,與俄羅斯劍拔弩張。
歐洲國家享受著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卻要“吃飯砸鍋”,這就有點不地道了。
不過,隨著俄烏局勢持續惡化,一些歐洲國家看到了匈牙利獨善其身所帶來的好處,逐漸對烏克蘭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后,歐洲北約國家對俄羅斯十分抗拒,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拜登政府制造的所謂“俄羅斯威脅論”,認為俄羅斯擊潰烏克蘭之后,下一個目標就有可能是東歐北約國家。
所以,波蘭、斯洛伐克,捷克等國猶如驚弓之鳥。實際上,當明白俄羅斯為何要進攻烏克蘭之后,這些國家的擔憂本就是多余的。俄羅斯再三表示,是北約不斷咄咄逼人,在烏克蘭部署進攻型武器,還討論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才讓俄羅斯感受到了安全威脅。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北約在背后添油加醋,讓烏克蘭與俄羅斯反目成仇,烏克蘭戰爭根本不可能爆發。而歐洲北約國家只要認真考慮俄羅斯的安全關切,與俄羅斯有更加深入的溝通,也不會出現如今復雜的局面。
![]()
不少歐洲國家也因為烏克蘭戰爭遭受反噬,根據美國、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條例,歐洲國家開始減少或者中斷從俄羅斯引進石油、天然氣,最終遭受損失的是自己,卻給美國人做了嫁衣。
現在,斯洛伐克、捷克等國開始對援助烏克蘭的態度有了變化,歐洲內部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因為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支持只會不斷與俄羅斯交惡。
一些歐洲國家開始清醒過來,想要解決俄烏危機就必須認真考慮俄羅斯的訴求,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并非是被美國裹挾的一枚棋子,歐洲國家必須自己在烏克蘭戰爭中掌握主動權,才能在今后與俄羅斯發展關系中爭取籌碼。
歐洲國家是付出了慘重代價后才變得清醒的,因為在烏克蘭戰爭中歐洲國家的經濟遭受重創,在失去了俄羅斯廉價能源之后,只能從美國高價購買天然氣。而歐洲國家還出現了電價暴漲的局面,對歐洲國家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這些歐洲國家突然發現,戰爭中的俄羅斯、烏克蘭、歐洲全都是輸家,只有美國在坐收漁翁之利。歐洲各國接收難民,各種費用超額支出,基于歐洲不穩定局勢大量企業出逃至美國避險。
![]()
歐洲國家不斷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戰爭在歐洲大陸蔓延,如果繼續插手俄烏戰爭,極有可能與俄羅斯也爆發沖突,這很明顯不是歐洲國家所愿意看到的。
現在,歐洲國家想要重回正軌,就只能拋棄烏克蘭,選擇擁抱俄羅斯與其發展友好關系才是出路。
歐洲國家要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左右逢源,而不是幫助美國搞垮俄羅斯。
原因很簡單,可以把歐洲、俄羅斯和美國比喻成三國時期,而美國當前無疑是最為強大的一方。一旦美國搞垮了俄羅斯,那么歐洲也別想置身事外,美國的下一個目標就將瞄準歐洲。
所以,歐洲與俄羅斯合作才能雙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