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軍事圈炸了個“大新聞”,知名軍事網站IDRW援引“空軍內部消息”宣稱,印度借金磚峰會之機施壓中國,成功讓中方同意推遲向巴基斯坦交付殲-35隱身戰機,最早要到2029年才能交付。
這消息在印度社交媒體上瘋傳,不少印度網友直呼“大國威懾力盡顯”,可稍微了解中美印巴地緣博弈的人都知道,中國的軍貿決策從來不會被第三方左右,更何況是印度口中的“施壓”。
這樁看似熱鬧的“外交勝利”,背后藏著的究竟是印度的真實影響力,還是自導自演的情緒安慰?
![]()
殲-35
這則“勝利新聞”,從根上就站不住腳
印度媒體口中的“施壓成功”,細節說得有鼻子有眼,金磚峰會期間印度外交官秘密接觸中方,以“維護地區穩定”為由提出請求,中方“欣然同意”推遲交付。
但只要對照事實一核對,這些說法就漏洞百出。
先看中方的軍貿原則,中國作為全球第三大軍火出口國,幾十年來的軍貿合作從來遵循“不干涉內政、尊重買方主權”的原則,從未有過因第三方施壓改變交付計劃的先例。
上世紀80年代向沙特出口東風導彈,面對美國的強烈反對,中國依然按計劃完成交付,近年向泰國出口VT-4主戰坦克,印度也曾公開表示“擔憂”,但交付進程絲毫未受影響。
殲-35作為先進隱身戰機,出口決策必然更嚴謹,怎會因印度一句“請求”就隨意調整?
![]()
殲-35
再看巴基斯坦的實際動作,就在印度媒體放風的同時,巴基斯坦空軍發布了最新宣傳片,畫面中殲-35赫然出現在裝備序列里,機身還噴涂了巴空軍機徽。
要知道,巴基斯坦早在2025年6月就官方宣布引進40架殲-35,從官宣到宣傳片亮相,整個流程連貫有序,完全看不出“交付推遲”的跡象。
而且中國官方也從未正式確認過殲-35出口巴基斯坦的具體交付時間,印度媒體卻能精準說出“推遲到2029年”,未免太過“未卜先知”。
![]()
巴基斯坦宣傳片
不過,最反常識的還是印度所謂的“施壓籌碼”,當前中印關系雖有緩和,恢復了直飛航班等交流,但印度在軍事、經濟等領域根本沒有能牽制中國的核心籌碼。
貿易上印度對中國順差依賴度高達30%,軍事上印度的先進裝備大多依賴進口,而中國的國防工業體系完全自主。
一個缺乏實際籌碼的“施壓”,能讓中國改變戰略決策?這更像印度媒體的一廂情愿。
![]()
印度軍隊
印度為何急著造“贏了”的假?焦慮藏不住了
印度媒體之所以絞盡腦汁編造“勝利敘事”,核心原因是對巴基斯坦軍事力量升級的深度焦慮,而殲-35正是這種焦慮的直接導火索。
先看巴基斯坦的殲-35帶來的現實威脅,殲-35作為第五代隱身戰機,綜合性能遠超印度現役的所有戰機。
其配套的霹靂-15E空空導彈,在2025年的印巴空戰中創下了181公里的超視距命中紀錄,這個距離比印度最先進的“陣風”戰機搭載的“流星”導彈射程還遠60公里。
![]()
霹靂-15E
此外,巴基斯坦空軍還計劃將殲-35與已列裝的殲-10CE、梟龍Block3戰機搭配,再加上中國提供的空警-500預警機,形成一套完整的隱身作戰體系。
這套體系一旦成型,印度空軍將徹底失去空中優勢。
印度目前的主力戰機是蘇-30MKI和“陣風”,前者是非隱身戰機,面對殲-35的隱身優勢幾乎沒有探測能力,后者雖號稱“準五代機”,但隱身性能和航電系統與殲-35差距明顯。
![]()
印度陣風戰機
另外,巴基斯坦在2025年10月的宣傳片中,已展示了殲-35與空警-500協同訓練的畫面,說明該機型已進入實戰化部署階段,這讓印度更加著急。
面對威脅,印度的應對顯得手足無措,一方面是緊急外購“救命裝備”,組團去俄羅斯考察117S發動機生產線,計劃為蘇-30MKI升級動力。
另外,印度還花了10億美元采購不到300枚R-37M遠程導彈,單價高達333萬美元,創下俄制空空導彈出口最高價。
可這些裝備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R-37M在俄烏沖突中,面對烏克蘭的蘇-27還有戰果,但當烏方換上F-16后,命中率驟降,其真實性能遠不如宣傳的那樣神乎其神。
![]()
R-37M
另一方面是國產五代機項目的徹底拉胯,印度的AMCA國產五代機計劃始于2001年,2008年正式立項,直到2025年才在航展上展出全尺寸模型。
按原計劃2035年交付首批量產機,可2025年10月印度突然宣布緊急采購140架外購五代機,直接導致AMCA項目至少延期5年。
參考印度“光輝”戰機從1983年立項到2016年才服役的先例,AMCA真正列裝恐怕要等到2040年后。
一邊是巴基斯坦的殲-35即將服役,一邊是自家五代機遙遙無期,這種落差下,印度媒體只能靠造謠來緩解焦慮。
![]()
印度 光輝戰機
說到底,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終拼的是綜合實力和戰略定力。
中國不搞虛假宣傳,而是通過自主創新提升裝備水平,通過務實合作鞏固伙伴關系,印度卻沉迷于媒體營造的“勝利敘事”,回避自身存在的問題。
這則殲-35交付的謠言,不過是兩國發展路徑差異的一個縮影,未來南亞的地緣格局如何演變,答案其實早已寫在雙方的行動里,而非媒體的謊言中。
![]()
莫迪
結語
中巴合作的穩定性、中國國防工業的自主性、戰略布局的長遠性,共同構成了中國的話語權基礎,這種實力不是靠造謠就能撼動的。
而印度要想真正提升地區影響力,與其在媒體上自吹自擂,不如踏踏實實解決國產裝備研發的短板、理順軍購體系的混亂。
在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硬實力的比拼,也是戰略智慧的較量。
靠謊言堆砌的“大國形象”終究會被戳破,只有腳踏實地提升自身實力、秉持務實合作的態度,才能在復雜的地緣博弈中真正站穩腳跟。
信息來源:據報道,由于印度的舉措,J-35向巴基斯坦的銷售出現延遲
國防研究之翼網 2025-10-27
![]()
信源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