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鳥類康復籠舍環境要求
(一)猛禽類籠舍要求
新接收的猛禽應單獨安置,或少量猛禽在條件相同時可安置一室(如同一窩幼鳥)。康復籠舍內應至少水平放置一條棲木,在接近天花板處放置高棲架。使用人工草皮或其他合適棲息的材料蓋住暖氣片,防止其灼傷猛禽足部。
![]()
猛禽籠舍環境
![]()
猛禽籠舍
康復籠舍可以安裝窗戶,以與戶外相通。需保證猛禽不會碰撞玻璃而受傷。在窗戶前放置格柵的距離要合適,防止猛禽卡在格柵內或折斷羽毛。窗戶開口方向應避開人類活動區。籠舍門應該牢固(不透明),有小窺視孔,方便人在不干擾猛禽的情況下進行觀察。墻壁應牢固。籠舍不建議用網質材料。地板和墻壁必須鋪瓷磚,便于洗刷和消毒。地磚須向地漏傾斜,確保地面干燥、不積水。
每間籠舍內都應放置供猛禽飲水和洗浴的淺水盆,隨時供水且每天更換。為某些種類(如小型貓頭鷹)放置盒子等物品,方便其藏匿。
每次安置新的猛禽前,必須對地面、墻壁、地面覆蓋物和水盆進行清洗、消毒并干燥。定期應檢查籠舍有無損壞,以免導致猛禽受傷或逃逸。猛禽入住籠舍前,必須確保籠舍內的棲木和其他設備是干燥且安全無毒的。
1
室外鳥舍
室外鳥舍用于猛禽放飛前的調整和評估,圈養康復期較長的猛禽(如羽毛重新生長,嚴重受傷后的長期康復,必須等待下一個遷徙季節才能放飛的猛禽)。此類鳥舍不適用于需要每天接受治療的鳥,但適合可以在食物中添加藥物、不必每天把持的鳥。室外鳥舍必須保證有足夠的飛行空間,有多種棲架和棲息位點,有飲用水和洗澡水,并增添隱秘領域。
![]()
猛禽室外康復訓飛籠舍
室外鳥舍的大小和形狀部分取決于用途(如短期馴化、觀察、捕食、飛行)及安置猛禽的種類。籠舍的設計必須滿足“野生動物康復最低標準”;選址及周圍植被必須考慮猛禽的安全感,溫度的調節也很重要;至少三面有遮蔽物(或板條木),最好四面都有;采光及通風良好;門上任何窗口都應覆蓋深色的布或固定遮擋板,提供視覺屏障;理想的條件是使用天然植物(落葉樹)遮陽,以對抗夏季的高溫。沒有遮陰的籠舍必須有一個灑水系統和其他遮陽方式以防止高溫。保證籠內某個區域有遮擋(屋頂),猛禽可以自主選擇飛至屋頂下進行避雨、納涼或遠離灑水噴頭等。多只猛禽合住的籠舍內,應設多個巢箱或其他遮蔽物,供同舍的猛禽自主選擇,避開同類。
室外鳥舍的建材必須便于清潔、消毒且耐用,保證猛禽的安全及合理的成本。某些經過處理的木材可能對猛禽有毒,應該避免使用。應使用加壓處理的木材,以保證籠舍結構的長久性。鐵絲圍欄很容易傷害猛禽的羽毛和肢體末梢,應避免使用。如果籠舍頂部使用網狀材料,要將其拉長拉緊,防止猛禽腳趾或羽毛纏繞其中。必須在籠舍網狀頂部加蓋堅固的金屬圍欄,確保猛禽不能逃逸或籠舍內進入其他捕食動物。棲架后方的墻為籠舍內最需要清潔的區域,可在墻體上安裝塑料布并定期更換清洗。入口設置雙重門,防止籠舍內猛禽逃逸。每間籠舍都有獨立的門,還要建立統一的安全門。屋頂聯建在安全門內。所有門必須從內、外都能關閉。提供能飲水和洗澡的淺水盆,每天至少更換一遍。天氣炎熱需水量大時,更要頻繁更換。清潔籠舍時,需要流動的水源,要準備足夠長的管子,沖洗所有房間。
地面要求排水系統良好,確保每日清洗時地表或地下不積水。不能磨損猛禽爪部,不能是混凝土或有尖銳石塊的地面。常用基材包括細礫(小的圓形石塊,直徑約1cm)或排水良好的砂石。如果籠舍內草能自然茂密地生長并保證整潔,也是可行的。基材一般要避免使用有機物質(如木屑),以減少患霉菌病和其他真菌病的風險。
籠舍要防止其他掠食動物從圍墻、屋頂或墻下進入。其他掠食動物可能飛進、爬進或從地下鉆進,從空隙中擠入或從相鄰樹木躍入籠舍。靠近棲木、墻壁和頂棚開口區域,必須用鐵絲或其他堅固的材料封閉。可在籠舍周圍地面以下幾厘米處填埋實木或鏈節,防止其他掠食動物刨地進入。應定期檢查籠舍有無損壞,避免意外發生。
2
棲架及內部裝飾
室內和室外籠舍要安放多樣棲架。考慮因素包括:猛禽爪的大小;棲架到地面、墻壁、頂棚的距離;猛禽的飛行能力;棲架的材料及覆蓋物;某些種類的特殊需求(如隼臺)。
![]()
覆蓋人工草皮的猛禽棲杠
![]()
猛禽棲木
少數的棲架應該具有一定的活動性,這樣可以模仿猛禽在野外降落到樹上時的自然反應。可通過安放一根可擺動的棲木或一些樹枝、管子,這些棲架會隨著猛禽自身的重力而輕微晃動,達到模仿的效果。棲木的材料包括連帶著粗糙樹皮的天然樹枝、木制圓棒、PVC管、圓邊的木料、原木或金屬管。天然樹枝在粗糙樹皮脫落后必須更換。塑料和金屬材質的棲架上必須覆蓋有合適的材料。棲架上的覆蓋物需要足夠的墊層,并且表面要凹凸不平。每次猛禽停歇在棲架時,足底各個部位都能承重。人工草皮是理想的覆蓋物。
棲架后面安放一面堅實的屏障可增加安全感。必須注意屏障和棲架的定位,盡量減少羽毛損傷。棲架應距墻壁一定的距離,這樣易于清理墻上的糞便。用墻上的托架撐住棲木或使用可自立的棲木,便于調整,以適合不同的猛禽種類。可以在室外籠舍的墻壁前或棲架前,從頂部懸掛標識,提醒猛禽放慢速度,避免碰撞。可以使用軟塑料條或帆布帶為標識。可以為某些種類或個別猛禽安放適合的樹枝、盒子及其他器具,此適用于無法飛上棲架的猛禽走上原木或樹枝,讓其逐步適應更高的棲架。確保所有猛禽都能自由棲息。
(二)水禽類籠舍要求
水禽是指那些花費大部分時間在水下、水上或水周圍活動的禽類。水禽類康復籠舍都分為內舍和外舍。外舍一般為露天籠舍,內設水池,不同水禽物種及其受傷情況不同對水池的尺寸、水的深度要求不同。設計水池時要考慮到每一個物種對取食、飲水和水浴行為的需求,包括游泳水深、洗浴和飲用情況。水禽都善于飛翔,對空間要求很大。只要條件允許,提倡野生動物救護部門修建盡可能大的籠舍,便于水禽飛翔訓練。用于修建水禽籠舍的建筑材料與其他大多數禽類籠舍的需要一樣,所有材料都應該是易于擦洗和消毒的,并且是防水、防銹的材料,比如鍍鋅網或尼龍軟網。
游禽康復籠舍一般分為內舍、陸地運動場、水面運動場三部分,內、外舍之間以門相通,這三部分的面積比以1∶2∶3為宜。其中,內舍要注意防寒、防潮,滿足冬暖夏涼、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條件。內舍大小以保證鳥類可在內部正常活動,可完全展翅,面積最小為3m×3m,高度1.8~2m為宜。內舍備有鳥類躲避處、擋雨遮陰處。內舍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簡,可用瓦頂,墻壁用磚墻或泥墻均可。外舍面積最小為50㎡,棚頂和四周用尼龍網或鐵絲網搭蓋圈圍,網眼以鳥類頭部不能鉆出為宜。陸地運動場要干爽不積水,鋪5cm厚砂土,種上樹木或作物遮陰,防止悶熱。水面運動場面積30㎡左右,水深50~80cm,可供游禽潛水、游泳。食具、水盆、隱蔽用的巢箱可設在運動場一角,供鳥類棲息、飲食。
![]()
游禽籠舍環境
![]()
游禽籠舍
涉禽康復籠舍的設計也盡量模擬野外生境,并且在籠舍內設立一個或多個能夠為動物提供隱蔽的場所。這對動物康復十分必要,對神經質動物(如大鴇)尤其如此。涉禽類適應小環境和飼料后應放入大型籠舍內飼養。籠舍應坐北朝南,半室內形式,要求采光良好、地勢高且干燥,環境安靜,面積約為3m×5m,籠高3m。地面泥土上鋪粗沙,籠頂北面1/3面積安裝陽光板,起到遮擋部分陽光和雨水的作用。籠舍鋪設網徑為1.2cm不銹鋼軟網,防止鳥類飛撞受傷。夏季應在籠頂覆蓋遮陰網。
![]()
涉禽籠舍環境
![]()
涉禽籠舍
鷺科、鸛科動物康復籠舍內還需在高處設置棲木,天然的棲木較為合適,粗細則要視鳥類的體型大小而定。樹枝的擺放方法應考慮鳥類站在棲木時的身體位置。棲木不應碰到鳥類的身體,以免損傷鳥羽毛,尤其是尾部和雙翼的羽毛。
![]()
鷺科、鸛科動物籠舍
大多數涉禽喜歡站在水里嬉戲,因此最好在籠舍內提供一個水池。塑料盆、小型充氣水池和空置膠制沙坑都可用作流動或臨時水池。但是要注意水質的干凈,及時清潔換水。如果水池的水不流動,致命的細菌如梭狀菌會滋生。水池壁不能太陡峭,水池深度一般5~8cm即可。水池底及池壁不能太光滑,以免鳥類滑倒,最好在底部加上一個可以清洗的防滑底墊,如人造草皮或其他膠制地墊等。
場地地面以天然地面或草坪較好,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在籠舍內地面鋪墊一些木刨花也是較好的選擇。但是刨花木屑易感染細菌,要及時更換清理。也可以在地面鋪墊沙子。無論是哪種墊料,都要注意墊料的清潔度和干燥度,沾染糞便的濕墊料是細菌、真菌的最佳繁殖場所。
(三)雀形目鳥類籠舍要求
在布置雀形目鳥類康復籠舍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種類的生活習性和棲息環境,這對動物的飼養康復十分必要。雀形目鳥類有許多天然的捕食者,例如鷹、隼、蛇和小型哺乳動物,而且家養動物(如貓、狗)也可以捕食它們。籠舍的設計應該盡量減少把這些鳥類暴露給潛在性的捕食者,從而減少應激反應及可能受到的損傷。當把一些物種放在一起混養時,也要考慮到體型的差異和食性的差異,避免互相捕食傷害,如喜鵲和烏鴉可能會捕食其他小型鳥類。
康復籠舍分內舍和外舍。內舍可用磚混結構,外舍可用鋼架結構。籠舍鋪設金屬網(鍍鋅網最佳)孔徑小于或等于1cm,不建議使用尼龍網或鐵絲網。如果尼龍網網線被鳥類或其他動物撕破變松,可能讓捕食者進入或籠舍內的鳥類逃出,另外鐵絲網可能損傷鳥類的羽毛。外舍應結構牢固,能防害獸、猛禽等天敵動物的攻擊,能防逃逸。四周宜用黑色布料或塑料薄膜等遮擋視線,頂面應保留足夠透光面積。籠舍四周地面以下埋設深50cm以上的鐵絲網,防止鼠類動物危害。地面不要硬化,內鋪沙土和樹葉,安置一些鳥巢或巢箱,提供足夠的隱蔽區域。籠舍內應設棲架,粗細根據鳥腳大小定,以適合鳥站立和適當橫移為宜。籠舍應能避風、避雨,防護程度以避免鳥類個體直接受到上述危害為宜。
另外,雀形目不同鳥類對放歸前訓飛籠舍環境的要求差別很大。大山雀、黃腹山雀、麻雀、小鹀等小型鳥類都是直接離巢起飛,基本不需要太多的空間飛行訓練。
![]()
小型鳥類籠舍環境
![]()
小型鳥類籠舍
編著: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野生動物救護專業委員會
廣東省野生動物監測救護中心
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研究開發中心
封面圖片:魏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