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啤酒、歡聲笑語,“外灘·中央”的璀璨穹頂下,藝術演出融入消費場景,激發商業活力;149件展品、多件堪稱“博物館級”,“外灘·老市府”內,《達利×老市府:啟程》大型藝術展即將舉行……
“外灘·中央”“外灘·老市府”的前身,一個是中央商場,一個是老市府大樓,都是上海極具標志性的歷史建筑。經歷更新后,兩座建筑華麗轉身,定位為商業辦公文化地標,漸入佳境——
自2021年10月開放以來,“外灘·中央”出租率與開業率均保持在70%以上,月均客流超47萬人次,是中外游客到南京路步行街必去“打卡”的公共空間;
“外灘·老市府”未開先火,已成國內外重磅活動首發地,僅今年上半年就有2025天使投資大會、2025數字金融發展論壇、寶璣250周年慶典、ARTnews年度主題展等11場重大活動落地。
百年老建筑,芳華重現,亦如當下的黃浦。回望“十四五”,我們為黃浦送上一個關鍵詞——芳華。
海報制作:王晨
重塑新功能
“芳華”,指美好的時光。過去5年,黃浦迎來了城市功能重塑的最好時期。
這里曾是上海最具“反差感”的城區:頂著“上海經濟密度最高城區”的光環,卻一度是上海“手拎馬桶”最多的城區之一。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里,舊改是黃浦最繁重的民生任務。需要資金與人力的大量持續投入,舊改方式與群眾工作法的不斷創新,多個部門的協調,還有許多不可控的市場因素……很少會聽到一個城區需要“舉全區之力”、持續很多年,來完成一項工作;但舊改之于黃浦,就是需要“舉全區之力”推進的攻堅戰。
2022年7月,黃浦全面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2023年至2024年,黃浦聚焦“兩舊”改造(零星地塊舊改、舊住房成套改造)發力,改造受益居民超過7000戶。“十四五”期間,黃浦累計完成舊改征收3.7萬戶以上。今年,黃浦總體完成了“手拎馬桶”的改造工作。
至此,黃浦終于可以“輕裝上陣”,城市更新快馬加鞭。轉眼間,很多老上海人熟悉的老地塊有了新功能、新形象。
“董家渡”變熱鬧了。今年10月,上海國際光影節·黃浦會場“搬”到董家渡旁的南外灘濱水區域。午休時、下班后,周邊樓宇的白領紛紛去那兒小憩“散班味”。曾是低矮老舊里弄連片的董家渡區域,逆襲成高大上的“金融CBD”,海通證券、中國人保、上海銀行等大佬級金融機構紛紛落地。
“上海新天地”變大了。今年9月,位于新天地核心區東側的“新天地東臺里”開業。這是市中心近年來少見的大體量商辦綜合體。在新天地開發時,遠期規劃中就有“東擴”的設想,伴隨著黃浦舊改完成,這一設想終于實現。
城市功能的重塑,激發了黃浦的經濟活力。截至2024年底,黃浦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44億元,區域經濟密度達到163億元每平方公里,保持全市前茅、全國前列。
![]()
提升吸引力
“芳華”,也指香氣遠播。過去5年,黃浦推動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煥新消費場景,讓“商圈更好逛,消費更好玩”,中外游客紛至沓來。
南京東路如今是很多年輕消費者心目中的“潮玩圣地”。百聯ZX創趣場和第一百貨商業中心的二次元主題街區,泡泡瑪特全球旗艦店、TOPTOY全球旗艦店、名創優品全球1號店等頂級潮玩品牌店鋪,讓人目不暇接。這里永遠人頭攢動,還經常能看到外國游客“一擲千金”。
隨著去年年底我國免簽政策優化,“上海游”在海外火了,黃浦也跟著火了。到南京路吃烤肉,到豫園看花燈、穿漢服,到田子坊感受上海煙火氣……黃浦是海外游客到上海必打卡城區,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有很多到黃浦旅游的攻略。今年,黃浦離境退稅規模開單量超過3萬份,同比增長300%;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超5億元,同比增長126%。
文化消費方面,“演藝大世界”匯聚了27個專業劇場、上百個演藝新空間,是中國規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劇場群。過去5年,“演藝大世界”貢獻了上海一半的演出量,完成超17萬場國內申報演出。從亞洲大廈、上海大世界,到南京東路上的第一百貨、世茂廣場,“演藝大世界”內已形成沉浸式演出群落,不少國內外觀眾拖著行李箱來看劇。
“香氣遠播”者,自身必定“芬芳四溢”。黃浦拿出最好的資源,讓生活、工作在黃浦的人沉浸于“芳華”。
對“一老一小”,黃浦呵護有加。黃浦首創“五邊頤養”養老模式,讓老人“床邊有照護、桌邊有食惠、身邊有幫扶、周邊有布點、手邊有響應”。黃浦是上海市兒童友好先行實踐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孩子們在這里“學有優教”。
因“City 不 City”走紅全網的美籍博主“保保熊”站在黃浦商務樓宇“外灘FTC”頂樓俯瞰濱江美景,道出了很多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心聲:“這里的環境太好了!”今年,黃浦錨定“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高地”目標,給政策、給載體、給服務,吸引MCN機構與內容創作者集聚:讓最富創造力的人群在最優質的空間,幸福滿滿地激蕩創意。
連續兩年,黃浦獲評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是上海唯一連續兩年入榜的城市。
![]()
探索新路徑
“芳華”背后,有人用心呵護。這幾年,黃浦的城市治理手勢不斷創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九江路上的亞洲大廈被稱為“垂直的百老匯”,19個“演藝星空間”輪番上演年輕人喜歡的沉浸式小劇場劇目。這里誕生了一個讓音樂劇業內人士頗為羨慕的特殊生態:每晚10時后,亞洲大廈周邊站滿劇迷,等待演員下班。可即便等待的人群站滿周邊街區,黃浦區政府也沒有干預過,而是致力于更加精細化的“無感”管理。正是政府的這份寬容和管理分寸感,成全了觀眾與上海的雙向奔赴,讓亞洲大廈以及周邊演藝空間成為音樂劇迷心目中的“宇宙中心”。
被稱為上海“第四大樂園”的“INS新樂園”,在開業之初因噪音擾民問題而飽受爭議。在黃浦區屬地街道的幫助下,“INS新樂園”主動管理周邊環境,引導消費者降低聲音,街道也引導周邊社區與“INS新樂園”良性互動,很好地平衡了經濟活力與城市秩序。如今的“INS新樂園”越來越火,成了夜經濟生態的“頂流”。
在2024年上海市營商環境綜合測評中,黃浦斬獲了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企業滿意度評價兩個全市第一。在自由而有序的環境中,黃浦經濟的活力自然而然被激發。
面向未來,唯有抓緊時間,努力進取,才能不負“芳華”。作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名片”,黃浦的城市功能勢必還要進一步做強,其中有很多大文章要做。
近年,黃浦通過城市更新騰出了很多黃金地塊,重新“點亮”了不少老土地。比如,世博浦西園區被規劃為“中央科創區”,瞄準國際頂尖科創集聚區發力。經過一年多建設,一些科創企業與科創人才已被吸引,老土地的面貌也有了改變。
黃浦舊改后還有不少區域,有待開發。社交媒體上有過一張俯拍黃浦城區的夜景圖:市中心星星點點燈火之下,還有不少黑漆漆的地方。黃浦舊改地塊,大多是上海黃金地段、鉆石地段,非常金貴;正因金貴,所以人們對其后續發展,未來能否打造成為傳世精品之作,十分關注,充滿期盼。
有專家建議,黃浦應抓住時間窗口期,盡快找到制度突破口,讓科技創新、時尚創新和金融創新疊加,探索出一條基于城市更新促進產業生長的新路徑。
“‘家底’早已不再是決定城市發展的關鍵,在新技術與全球化的加持下,城市自身的努力、遠見以及與外部的投資、交流和互聯互通,才是孕育一座全球城市的新內核。”對于區域發展,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曾這樣說。放眼上海16個區,無論中心城區還是郊區,無論家底殷實與否,大家都雄心勃勃,拼盡全力。有豐厚“老底子”的黃浦,更要抖擻精神,步子邁得更大一些,決斷更果敢一些,拼勁更足一些。
黃浦,堪稱“最上海”的一個區。當下,風華正茂;未來,風光無限。
![]()
編輯 / 孫超慧
來源 / 三層閣公眾號(唐燁)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