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蘇慧音退役的消息時,總覺得有點突然——這個才27歲、曾在東京奧運會上幫中國香港隊拿過女團銅牌的姑娘,怎么就放下球拍了?直到看了她寫的退役長文,才懂這份決定里藏著多少無奈與坦然。
蘇慧音的乒乓緣分,打小就扎了根。爸爸是前香港乒乓球隊隊員,她三歲半就跟著泡在球館,別的小孩玩玩具時,她攥著迷你球拍追著球跑,清脆的擊球聲成了童年最常聽的背景音。后來到了初中,學業(yè)和打球開始“打架”,校長一句“煲湯不能又開大火又開小火,得專心盯著”點醒了她,她咬咬牙放棄了“兩邊都抓”的想法,15歲正式踏上職業(yè)路。
![]()
真正讓她被更多人記住的,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當時中國香港女團對陣德國隊爭銅牌,隊伍先丟一分陷入被動,蘇慧音臨危受命,連拿兩場單打勝利,硬生生把局勢扳了回來。那場比賽后,她抱著隊友哭的畫面,成了很多人對她最深的印象。可很少有人知道,那時她的右手已經(jīng)出了問題——肌張力失調(diào)讓手臂時不時不受控制,訓練時常常沒打幾球,手就僵得抬不起來。
去年大運會拿了銅牌后,她的身影就漸漸少了。今年3月試著參加斯洛文尼亞支線賽,狀態(tài)卻沒能回到從前。就像她自己說的:“十二年前從學校出來時,滿腦子都是‘要打好球’,中間也有過迷茫想放棄,現(xiàn)在走,沒遺憾了。”
![]()
27歲退役,確實可惜,但蘇慧音早把乒乓的韌勁刻進了骨子里。奧運銅牌是她的高光,可那些在球館里熬到深夜的日子、帶著傷病堅持訓練的時刻,才是更珍貴的收獲。賽場的故事翻篇了,但那個敢打敢拼的姑娘,未來一定還能活出另一番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