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西大同四中門口,一個女生在校門口買吃的,卻連人帶車被副校長攔下,車鑰匙被一把奪走,只留下一句冰冷的:“看我給不給你。”
經調查,這位女生在購買淀粉腸時,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南校門學生出行通道上,當時正值放學人流高峰,為避免造成擁堵,影響其他同學出行,當值副校長對其進行勸離未果,隨即拔下該同學車鑰匙,引發雙方爭執。
事件迅速發酵,校方隨后發布了“高度成熟”的通報:學生停車不當,副校長處置不當,雙方已互相諒解,鑰匙已歸還。
鑰匙背后:是“微權力”的任性,還是教育的失格?
讓我們剝開學校通報中“雙方均有不當行為”的和稀泥外衣,直視核心問題。
權力的越界:勸離是職責,拔鑰匙是侵權。
維持校園門口秩序,是學校的職責,副校長勸離亂停車輛,完全正確。但當勸離無效時,正確的做法是什么?是記錄、是后續教育、是依規處理。而直接動手拿走學生的私人財物,尤其是涉及身家安全的家門鑰匙,這已經超出了管理的邊界,涉嫌侵犯公民的財產權。這是一種最簡單、最粗暴的權力示威:你不聽我的,我就有能力“制裁”你。
角色的錯位:教育者還是“執法者”?
副校長,本應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踐行者。但在那一刻,他展現的不是教育者的智慧和耐心,而是一種類似于“街頭管理”的粗暴。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明事理、知對錯。而“拔鑰匙”這種行為,傳遞的信息是什么?是“權力即真理”,是誰拳頭硬誰說了算。這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是一種赤裸裸的“馴服”。
那句“看我給不給你”,是傲慢的真心話。
這句話之所以刺耳,是因為它毫不掩飾地流露出一種戲弄感和掌控感。它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展示權威:“我給不給你,什么時候給你,取決于我的心情,而不是你的權利。” 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是引發公眾強烈反感的直接導火索。每一個在生活、職場中感受過“微小權力”傲慢的人,都能瞬間與那個女生共情。
我們為何憤怒?因為我們都可能是那個“買淀粉腸的女生”
這件事能引發如此廣泛的共鳴,是因為它擊中了一個普遍的社會痛點:我們對“微權力”任性的深切厭惡。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類似的場景:一個態度蠻橫的保安,一個刻意刁難的辦事員,一個不通人情的物業管理員……他們手中掌握著微不足道的權力,卻能在某個瞬間,讓你的生活陷入窘境。我們反感這種權力不受制約的感覺,更恐懼這種傲慢會成為常態。
大同四中門口的這一幕,就是一個縮影。當學校——這個本該最講文明、最重規則的地方,都在上演著“權力壓倒權利”的戲碼時,怎能不讓人心生寒意和憤怒?
歸還鑰匙容易,但找回丟失的東西很難
事件最終以“互相諒解”告終。學校通報說“當時歸還了車鑰匙”。是的,物理意義上的鑰匙還回去了。但副校長拔走的,真的只是一串鑰匙嗎?
他拔走的,是學生對師者應有的尊重,是教育應有的溫度,是一個年輕個體本應被維護的尊嚴。
學校的下一步是“加強管理,提升水平”。我們希望,這種“加強”首先應該是加強管理者的法治意識、溝通藝術和人文關懷。真正的管理,是疏堵結合、以理服人;真正的教育,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別再讓一副車鑰匙,鎖住了教育的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