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王家衛錄音事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娛樂圈掀起軒然大波,不僅讓王家衛的藝術家人設岌岌可危,更將編劇界長期存在的諸多頑疾赤裸裸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署名權之爭,是此次事件的核心焦點,也是編劇界由來已久的“老大難”問題。青年編劇古二聲稱深度參與《繁花》劇本創作,卻僅獲“前期責任編輯”的邊緣署名,勞動報酬也未結清。而劇組堅稱其只是前期資料收集員,合理給予署名。雙方各執一詞,背后折射出的是編劇署名權認定標準的模糊。在影視創作中,劇本定稿前經歷梗概、大綱、初稿、改稿等多個環節,涉及眾多編劇、責編、策劃,究竟誰有資格署名、如何確定署名順序,缺乏明確規范。這導致不少小編劇辛苦付出,卻因資歷淺、名氣小,在署名權上被邊緣化,甚至淪為“槍手”,默默無名。
![]()
薪酬拖欠與克扣,是編劇界的另一大頑疾。古二自曝在《繁花》劇組,身兼編劇、助理、廚師數職,每月卻只有三四千元工資,遠低于正常薪酬水平。這并非個例,許多編劇入行之初都要經歷做“槍手”的階段,稿酬微薄,一集可能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一部戲僅得1 - 2萬元。而且,稿酬拖欠現象也屢見不鮮,一些編劇在完成劇本后,拿不到尾款,甚至定金也可能被拖欠。即便有合同約束,維權之路也困難重重,不少編劇因害怕得罪資方、影響未來合作,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
行業潛規則盛行,進一步加劇了編劇界的混亂。在錄音中,王家衛和秦雯對多位演員的私下評價,暴露出娛樂圈人際關系復雜、背后議論成風的不良風氣。而在編劇行業內部,也存在諸多潛規則。比如,一些成名編劇憑借名氣承接多個項目后,將工作丟給團隊,自己坐享其成,署名權和稿酬卻優先保障;還有評獎潛規則,部分獎項評選存在金錢交易和黑幕,讓真正有才華的編劇難以獲得應有的認可和獎勵。
![]()
王家衛錄音事件如同一面鏡子,清晰映照出編劇界在署名權、薪酬、行業規則等方面存在的種種頑疾。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行業建立健全明確的署名權認定標準和薪酬支付規范,加強對潛規則的打擊力度,保障編劇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才能讓編劇們在一個公平、公正、健康的環境中創作,為影視行業輸送更多優秀的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