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電視上放完狠話,轉頭就被曝出五角大樓、英特爾這些巨頭在哀求別對華稀土下死手。
這邊吉隆坡剛達成共識,那邊就翻臉不認人,美國的“雙標”操作幾乎寫進了教科書。
這種嘴上最兇、心里最虛的矛盾畫風,背后到底藏著多少隱情?美國真正的底氣,又在哪里?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編輯:AJY
美國財長的威脅戲碼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福克斯新聞上放狠話,說什么“一旦中國稀土政策變卦,美國隨時動手”。
這話聽著氣勢洶洶,像是握著什么必勝籌碼,可稍微琢磨一下,就覺得不對勁。
國際合作哪有一邊求著對方,一邊還威脅制裁的道理?
![]()
![]()
更有意思的是,貝森特還順帶污蔑中國在稀土市場搞“壟斷”。
可就在說這些話之前,中美剛在吉隆坡完成經貿磋商,雙方都釋放了善意。
中方同意暫停稀土出口管制新規一年,美方也承諾暫停“50%穿透規則”這類限制性措施。
本是皆大歡喜的事,結果沒幾天美方就翻臉。
![]()
如此看來,到底誰在“出爾反爾”,誰在破壞合作共識。
答案其實很明顯,我覺得美方這操作挺迷的,剛拿到中方的善意就立刻變臉。
這哪是想真心合作的態度,更何況,美國自己在國際上的“前科”可不少。
撕毀協議、拋棄盟友都是常事,這樣一個連基本誠信都談不上的國家,還好意思指責別人。
![]()
貝森特在采訪里還提了一嘴,說美國無意與中國“脫鉤”。
但要著力降低“相關風險”,這話翻譯過來其實就是,美國離不開中國的供應鏈。
可又放不下霸權身段,想通過“緩脫鉤”慢慢降低依賴。
可問題是,有些領域的依賴哪是說降低就能降低的,尤其是稀土這塊。
![]()
一邊喊“不脫鉤”一邊放狠話。
貝森特之前還嘴硬過,說中國對美國的稀土影響力最多撐不過2年。
美國很快就能構建自己的稀土產業鏈。
![]()
這話聽著挺有底氣,可現實情況卻狠狠打了臉。
稀土這東西不是隨便挖出來就能用的,從開采到分離提純,再到深加工,需要完整的產業鏈。
美國雖然也有稀土儲量,但長期以來都依賴進口,本土的開采和加工能力早就跟不上了。
想在兩年內從零搭建起完整的稀土產業鏈,怕是比登天還難。
![]()
我特意查過相關情況,美國很多高科技產業和軍工領域,都離不開高純度的稀土產品。
而這些產品大多來自中國,更打臉的是,貝森特在同一場采訪里還承認。
美國部分領域已經出現萎縮,如果美聯儲不進一步降息,這種衰退可能會蔓延到更多領域。
這就很明顯了,美國國內經濟早就深陷困境。
![]()
通脹壓力一直沒緩解,制造業復蘇也磕磕絆絆,高科技產業更是離不開全球供應鏈的支撐。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哪有底氣和中國硬脫鉤。
![]()
五角大樓徹夜亮燈,巨頭們哀求別斷供
所謂的“降低風險”,不過是給自己找的臺階。
本質上就是既想要中國的稀土供應,又想在經貿談判中占盡便宜。
這種既要又要的心態,讓美方的話術變得自相矛盾。
![]()
一邊惺惺作態說“不想脫鉤”,一邊又用加稅威脅,實在讓人看不透。
美方嘴上喊著“不想脫鉤”,行動上卻在偷偷搞小動作。
他們一直在拉攏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盟友,想構建所謂的“稀土聯盟”。
繞開中國重建供應鏈,可這事兒哪有那么容易,稀土產業鏈的搭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盟友們的產能和技術都有限,短期內根本替代不了中國的作用。
2023年的時候,美國就試過一次限制中國稀土進口,結果國內相關企業的成本蹭蹭往上漲。
軍工生產都受到了影響,最后沒辦法只能放寬限制。
有過這樣的前車之鑒,美方心里其實很清楚,和中國在稀土領域硬切割,受傷的只會是自己。
![]()
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優勢,可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咱們不僅有豐富的稀土儲量,更關鍵的是擁有從開采、分離到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
在分離提純技術上更是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全球大部分高純度稀土產品,都是從中國生產出來的。
這可不是所謂的“壟斷”,而是市場競爭和產業積累的結果。
![]()
中國愿意暫停稀土出口管制新規,是出于合作的誠意,想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會任由美方威脅。
要是美方真的加征關稅,中方自然有相應的應對措施。
很顯然,美方把中方的善意當成了軟弱可欺,他們以為用加稅威脅就能逼中方讓步。
卻忘了自己在稀土領域的短板有多明顯。
![]()
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是半導體、新能源汽車、軍工等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美國想發展這些產業,就離不開稀土供應。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應國,在這個領域擁有天然的話語權。
美方嘴上喊著要構建自主產業鏈。
可實際行動卻很誠實,一直在依賴中國的產品。
![]()
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暴露了其內心的焦慮和無奈,全球供應鏈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依存才是常態,美方非要搞單邊主義,用霸權手段施壓,試圖打破這種平衡,其實是在破壞全球經濟的穩定。
![]()
中國不只賣稀土,還在制定全球規則
不僅會損害中美兩國的利益,還會影響到其他依賴稀土的國家和地區。
我覺得美方應該認清現實,摒棄霸權思維,合作共贏才是經貿往來的正道。
靠威脅和制裁解決不了問題,貝森特的那些狠話,看似強硬,其實不過是對自身困局的無奈掩飾。
美國自己既離不開中國的供應鏈支撐,又放不下架子。
![]()
這種矛盾的心態只會讓其在國際合作中越來越被動。
中方一直是全球供應鏈的可靠維護者,也愿意和各國平等合作。
但這并不代表中方會接受無端的威脅和指責。
![]()
要是美方真的“出爾反爾”,違背之前的磋商共識,對華加征關稅。
中方必然會采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說到底,稀土博弈的核心不是誰能壓制誰。
而是誰能更理性地看待相互依存的關系,美方要是繼續執迷不悟,抱著霸權思維不放。
最后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與其放狠話威脅,不如坐下來好好談判。
![]()
用平等尊重的態度解決分歧,這才是對兩國和全球經濟都負責任的做法。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的威脅言論,恰恰暴露了其內心深處的恐懼。
這種恐懼,源于對失去全球產業鏈控制權和規則制定權的不安。
過去幾十年,美國掌握著規則制定權,其他國家多是參與者。
![]()
而現在,中國不僅在資源端有話語權。
在技術和標準上也開始發聲,貝森特的“警告”。
并不只是針對稀土,而是對這種趨勢的一種反應,他是怕中國不是美國能控制的。
![]()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美國總是在“合作”與“對抗”之間搖擺。
一方面,它清楚自身在高科技發展中需要穩定的全球供應鏈,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部分。
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獲得更大話語權。
這種矛盾情緒,也讓美國的對華政策變得越來越不確定。
一會兒說要合作共贏,一會兒又說要“降低風險”。
![]()
但真正的核心沒變,就是不愿意看到中國在關鍵領域形成持久優勢。
誰在怕競爭,誰在掌握主動,貝森特的這番發言,說到底是在表達美國對未來產業格局的擔憂。
稀土只是引子,美國真正的目的是產業鏈控制權的爭奪。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美國更習慣于在規則制定中占據主導地位。
一旦對手開始掌握主動,它就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干擾、壓制。
![]()
未來的競爭,是“整合力”的較量
而中國是在通過系統性的產業政策、技術升級和全球布局,重塑產業規則。
這次稀土政策的調整,其實就是這種戰略思維的一個具體體現。
美國可以繼續喊話,但如果不能解決自身產業鏈的結構性問題,最終受傷的依然是它自己。
中國不會因為威脅就停下腳步,反而會在壓力中走得更穩、更遠。
![]()
誰能真正掌握節奏,誰就能在未來的全球經濟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面對美財長的言論,中國方面并沒有被帶著節奏走。
而是冷靜應對、按規則辦事,中國的稀土政策升級,本身就不是“一刀切禁令”。
而是把管理體系從“粗放審批”變成“合規許可”。
![]()
只要你是正經民用用途,該出口照常出口。
這樣做既能保護戰略資源,又能避免讓外界覺得“政治化”,這叫“有理有節”。
實際上,中國的稀土產業鏈已經形成閉環:
勘探、開采、冶煉、加工、再到終端應用,每一環都有世界領先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國正在從“稀土供應者”變成“稀土秩序制定者”。
![]()
通過標準體系和技術專利輸出,中國產業鏈的話語權越來越牢。
而對外政策的定力,也體現在“有能力打牌,但并不輕易出牌”。
這跟美國的“先喊后想”形成對比,中國清楚很自己的節奏在哪里:
合作,該談;威脅,不怕。
![]()
真正的主動權并不在太平洋對岸,反倒是今天的中國。
已不再只是稀土輸出國,而是全球資源規則的重要一極。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美國的威脅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
因為這不是一場實力對等的博弈,而是一場“整合力”與“離散力”的對抗。
美國內部,財政部要表演,商務部要保供應,五角大樓要安全,各部門各懷心思,無法形成合力。
![]()
這是一種典型的“離散力”,而中國內部。
從資源到技術,從政策到市場,目標一致,協同作戰,形成了強大的“整合力”。
![]()
未來的中美競爭,乃至全球格局的演變。
本質上都是這兩種組織模式的競賽。
誰能更好地整合內部資源、吸引外部伙伴、構建更穩定繁榮的體系,誰就能贏得未來。
![]()
美國該做的,不是繼續放狠話。
而是反思自己的“離散”困境,學會如何成為一個更負責任、更具建設性的“整合者”。
而不是一個到處“拆臺”的麻煩制造者。
![]()
結語
聽瀾覺得,美國財長的威脅,更像是一場給自己人看的政治秀,擺的是架勢,掩的是心虛。
真正從全球供應鏈看,手握產業鏈、技術鏈、規則鏈三張底牌的中國,才擁有定義未來的主動權。
當“裁判”還想下場踢球時,真正的強者早已在思考如何讓比賽變得更精彩,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