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是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通道,今年1月至9月,成都開行中歐班列1677列、累計開行超1.9萬列,聯通境外城市126個,開行數量和質量保持全國前列。”在11月4日舉行的“決勝‘十四五’續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九場上,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梁武湖介紹了四川在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中取得的成效。
“國際通道網絡體系持續完善。”梁武湖說,創新“歐洲通”運營模式,構建起北(至俄羅斯)、中(至歐洲)、南(跨里海、黑海至歐洲)三線并行的“陸上直達+鐵海聯運”多元化通道,特別是在南通道建設中已形成了跨里海、跨里海和黑海、全程鐵路等3種運輸模式,有效保障了中歐班列通道的安全穩定。
同時強化成都鐵路樞紐中心支撐,建設以成都都市圈為核心、重點城市為支撐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集疏運體系,中遠海運多式聯運中心、集裝箱共享中心等竣工投用,土耳其、俄羅斯兩個國別貿易碼頭順利建成,成都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年辦理能力達120萬標箱以上。
打造波蘭馬拉等運控中心3個,設立英國倫敦等境外聯絡處10個,建設德國杜伊斯堡等海外倉42個。打通上海、寧波經成都至波蘭的“門到門”全程運輸通道,創新開行公共班列、精品班列、定制班列等多樣化班列,推動夾江茶葉、溫江花卉等特色商品及晶硅光伏等優勢產品出口,實現挪威三文魚、俄羅斯帝王蟹等全球生鮮高效直達,東南亞榴蓮、山竹等水果直通本地市場。其中,通過班列進口泰國榴蓮,每斤價格已降至20元以內,較過去每斤30元至35元的價格便宜了三分之一。
布局建設歐洲產業城,推動國際供應鏈、國際貿易、臨港智能制造等產業加快發展。敦豪、白俄鐵等供應鏈管理企業前50強80%以上落戶四川,引進廈門象嶼、迪拜傳奇等進出口貿易龍頭企業50余戶,落地TCL、重汽成商等臨港制造企業300余家,建成投用亞蓉歐國家(商品)館、集成展銷36個國家(地區)特色商品,打造“一帶一路”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等,聚集中介服務、法律服務等專業服務機構千余家。
此外,率先開展中歐班列“一單到底、兩段結算”運費機制改革,為企業降低稅負成本2%。創新針對中歐班列國際鐵路運輸訂艙企業的“運費貸”融資產品,有效緩解輕資產貨代類企業融資壓力。
四川聯合重慶打造中歐班列(成渝)品牌,實現價格、規模、政策“三協同”及境外線路、倉儲等資源信息共享,自2021年以來中歐班列(成渝)已累計開行超2.5萬列。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鄒阿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