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飲食印象里,罐頭往往意味著“廉價”“應急”或“工業化食品”。
但在歐美,罐頭卻是海灘野餐的常客、露營背包的必備、甚至是米其林廚師在廚房里常用的“速食食材”,是一種擁有文化積淀、兼具口味與可持續理念的日常消費品。
因此,罐頭食品一個穩定且龐大的市場,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2024 年全球罐頭食品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增長至1,54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接近5%。
其中,魚類和海鮮罐頭是增長最快的細分品類之一,受到了都市人群和家庭消費者的青睞——它既能滿足蛋白質與營養需求,又兼具便利與環保特質。
因此,這一稀細分品類正在以另一種方式重生——新一代品牌開始用現代設計、可持續敘事和內容營銷,讓罐頭重新進入年輕消費者的視野。
而Fishwife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于2020年,這個新銳品牌通過賦予罐頭產品新的審美、價值觀與身份象征——一種融合了“環保意識”“女性敘事”和“視覺設計”的新式生活方式,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進展。
![]()
在創立的三年內,實現了接近10倍的營收增長,2024年入駐線下零售店鋪數量超過 1,800+ 家,并已與 Whole Foods 等大型超市建立了供應關系。
在一個被普遍認為“廉價、低端”的品類里,實現從“被接受”到“被追捧”的轉變,對于希望理解歐美消費心理、尋找品類創新靈感的中國品牌而言,Fishwife的成功案例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一、從“廉價罐頭”到“藝術生活方式”
“Fishwife”原意為“漁婦”,指在漁港中售賣魚的女性,但后來逐漸演變成一種帶有貶義的俚語,用來形容粗俗、喧鬧的女人。
品牌刻意選擇這一名字,是一種文化反轉:她們要奪回“Fishwife”這個詞的意義,讓它重新代表女性的堅韌與獨立,也象征對傳統勞動者的尊重與贊美。這種態度貫穿了品牌的方方面面——既是女性主義的宣言,也是品牌故事的靈魂。
而Fishwife的產品延續了這種精神,創始團隊堅信,魚罐頭不應該是廚房角落里被忽視的日常儲備,而應是能出現在餐桌中央的“可即食的精品”。
這首先體現在設計上,Fishwife的罐頭以明亮的色彩、充滿趣味的插畫包裝和獨特的女性形象為視覺核心,在社交媒體和貨架上極具辨識度。許多用戶在曬餐照片時,不僅展示食物本身,更刻意把 Fishwife 的罐頭放在畫面中,作為生活態度的一部分。這種“包裝即內容”的設計策略,使品牌在 Instagram 和 TikTok 上自帶傳播力。
![]()
其次,無論是鮭魚、鱒魚還是金槍魚,品牌都堅持使用可持續漁業資源——如來自美國本土的養殖鱒魚與挪威的北極鮭——并與擁有傳統煙熏工藝的小型工廠合作。
每一款產品都標明捕撈方式與產地,可追溯、手工處理,并以高品質橄欖油封裝,以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口感與香氣。
因此,盡管Fishwife的單罐價格是普通金槍魚罐頭的2-3倍,但消費者卻愿意為此買單,因為它象征了一種更輕盈、更積極的生活方式。
二、從“曬罐頭”到“曬生活”
在一個年輕人不再看電視、不愛看廣告的時代,Fishwife把營銷的重點放在“故事”與“體驗”上,而非“銷售”。因為品牌深知,當代消費者不會輕易被硬廣打動,他們要的是可以轉發、可以參與、可以共鳴的內容。
因此,Fishwife的內容策略幾乎圍繞兩個核心展開:改變認知與創造參與感。
Fishwife在內容層面進行了一場“教育式再造”:品牌不厭其煩地講述魚的產地、捕撈方式與可追溯性,讓消費者明白這些罐頭并非批量加工的廉價食品,而是有故事、有工藝的“手作精品”。
更重要的是,Fishwife 用一種輕松、詼諧、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這些信息。Instagram 上的帖子色彩大膽,拍攝風格偏復古調性,與品牌的插畫包裝一致。文案中常帶有幽默的語氣,比如“Don’t call her tuna, she’s an icon.”(別叫她金槍魚,她可是個偶像),把平凡的罐頭塑造成有個性的“主角”。
![]()
![]()
此外,品牌還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愿意將食物曬在社交媒體上,但他們曬的不只是吃的東西,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于是Fishwife 把“曬罐頭”變成了“曬生活”:它通過色彩飽滿的畫面與場景化的拍攝,讓罐頭自然地出現在早餐桌、野餐布景、charcuterie 拼盤里——視覺上像是一件藝術品。品牌的包裝設計在這里起到了關鍵作用,它不僅是銷售載體,更是內容本身。
這種“包裝即內容”的策略讓 Fishwife 的產品天然具備傳播性。用戶在曬圖時無需額外說明,鮮明的包裝就足以成為畫面焦點。品牌幾乎不需要大預算廣告,消費者自發地為它創造了數以千計的UGC內容。
除了上述的自有內容以外,Fishwife 還深諳紅人合作的敘事邏輯和商業前景。2023年,品牌與知名KOL兼廚師 Alison Roman 合作,聯手推出了黑五檔期活動“Make Every Moment Count”。
![]()
在視頻中,Roman 將 Fishwife 的罐頭融入感恩節食譜,以自然、真實的方式帶出產品特色。
這場跨界合作不僅覆蓋了 YouTube、Disney 流媒體與社交平臺,還通過Q&A互動、再創作內容引發用戶討論,最終帶來了超過430萬次曝光 和 200多條用戶生成內容。更重要的是,這次合作幫助品牌在節日節點中實現從“內容熱度”到“銷售轉化”的閉環——短短一個月內,其D2C網站的訪問量增長了近一倍。
![]()
同年,Fishwife 登上了美國電視節目《Shark Tank》。節目播出后,品牌搜索量和銷量迅速上升,零售渠道也從1300家門店擴張至1800+家,并成功進入 Whole Foods 的全國上架名單。
這場曝光不僅帶來了流量,更重要的是,它讓品牌與“可持續”“女性主義”“手作高端”這些關鍵詞徹底綁定。Fishwife 巧妙地利用電視節目作為流量入口,再以社交媒體延伸傳播,實現傳統曝光與數字社交的互相加持。
![]()
此外,在日常的運營中,品牌創始人Becca Millstein 經常出現在品牌賬號上,以友好的語氣講述品牌故事,這種親密感讓 Fishwife 的社交媒體更像一個有溫度的社區,而不是冷冰冰的銷售工具。
三、總結
如果說上一代出海品牌依靠的是供應鏈和性價比,那么Fishwife則代表的新一代品牌需要重視的“敘事共鳴與文化外延”。它的產品能走紅美國,不是因為罐頭本身,而是因為它講述了一個“讓舊品類重生”的故事。
這個故事里有女性創始人的視角、有可持續理念、有復古文化的浪漫感,也有新一代消費者對“輕奢日常”的追求。這套邏輯,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成立——因為消費者真正買單的,往往不是功能,而是認同。
最后,我們想說的是,Fishwife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品牌的社媒運營策略,不管是紅人營銷還是內容規劃。它不是在賣罐頭,而是在傳播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介于復古與先鋒之間、既有環保意識又帶有情緒表達的審美選擇。
![]()
它讓人們相信,罐頭不一定是應急食品,也可以是一場美學體驗。這正是許多中國出海品牌在做社交媒體營銷時容易忽視的一點。
如果你的品牌也想要和Fishwife一樣,通過紅人合作放大銷量、利用電視節目來增強影響力為線下門店賦能。那么,歡迎咨詢我們。
SocialBook掌握來自北美、歐洲、南美、東南亞、澳新、中東等全球八大地區2億+紅人資源,涉及科技、電商、游戲、金融、美妝、時尚、家居、社交、美食、旅游等眾多行業,為你的品牌提供專業的海外營銷服務。
我們擁有常駐海外的本土營銷團隊,對海外市場的理解更深入。能提供從創意策劃、紅人管理到項目執行的全套服務。除紅人營銷以外,SocialBook也能在線下活動、品牌聯名、明星代言、媒體PR等領域為出海品牌提供一站式專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