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日報風物圖志以整版圖文稿件和視頻報道的方式,帶領大家跟隨長白山“參把頭”走進林海深處,解鎖“放山”傳奇,品味人參的藥用奧秘,將中國“人參之鄉”撫松的千年采參文化與產業發展脈絡呈現在大家面前。
![]()
(報紙截圖)
報道中,一段充滿神話色彩的傳說揭開了長白山人參文化的序幕。古老神秘的長白山有一個“人參王國”,那里充滿著祥和與歡樂。
![]()
(視頻截圖)
千年來,長白山的人們踏入密林,尋覓野山參。這場神圣的旅程被稱為“放山”。放山始于“拉幫”——把頭召集采參隊伍;接著是“放山”——進山采參,步步敬畏;然后“壓山”時,“放山”人各司其職,在林間憑經驗循跡而行。
一旦發現人參就要高聲“喊山”,呼應山林。接著是“鎖棒槌”——用紅繩纏莖做標記。然后是“抬棒槌”——輕挖慢掘,不傷根須。“打參包”時,用苔蘚、樺樹皮包裹人參以防損傷。最后是“下山”——帶著收獲與敬畏離開山林。報道中介紹,“放山”的每一步,不僅是技藝,更是信念、規矩與人與自然的契約。
(視頻截圖)
![]()
人參之所以珍貴,是它含稀有的人參皂苷成分。報道同時聚焦撫松縣人參產業的迅猛發展,從傳統藥材到多元化產品,“人參之鄉”撫松正激活千年資源稟賦。 正如視頻報道最后所言,人參的成長非一朝一夕,在享用大自然的饋贈時,我們也要時刻保持一顆敬畏和感恩的初心。
(視頻截圖)
![]()
此次報道不僅讓讀者領略了長白山人參文化的魅力,更讓大家看到尊重自然、持續發展的生態智慧。
中國吉林網 吉刻新聞記者 李易書
來源:中國吉林網
初審:張楠
復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