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說財經訊:美國政府停擺已經第34天,就差1天,就要打破2018年那波35天的歷史最長紀錄!但就在這個時候,2025年11月4日,一個影響全球的大消息砸過來了:兩黨突然拋出了妥協方案!
這到底是真和解,還是緩兵之計?對我們中國會不會有影響?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深度來聊聊美國政府停擺這件事!
01、美國政府停擺34天,早已不是政治鬧劇!
先給新粉絲補個課,美國政府停擺不是“關門放假”那么簡單。
美國財年9月30日結束,國會沒在10月1日前通過預算,政府就沒錢運轉,非核心部門只能停擺。
這次從10月1日停到11月4日,34天里,美國已經亂成一鍋粥!
一方面,美國1.3萬名空管、5萬名安檢員天天無薪加班,有人被迫開網約車補貼家用,導致全美近4300架次航班延誤,550架次直接取消;
另一方面,4200萬低收入者的食品券11月1日起停發,相當于每8個美國人里就有1個要面臨斷糧風險;甚至黃石公園的熊都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因為沒人打掃園區。
毫無疑問,這已經不是美國兩黨的政治秀,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災難和經濟損耗。
![]()
02、美國兩黨掐架,本質是“選票爭奪戰”?
為啥能僵34天?
表面是預算分歧,核心是兩黨在賭明年的選舉,把民眾當籌碼!
共和黨這邊,特朗普要推進“精簡政府”,借著停擺裁撤聯邦機構里的“自由派雇員”,還想削減《平價醫療法案》的補貼,說白了就是給支持者看“硬氣”。
民主黨那邊,死死咬住醫保補貼不放,這關系到2200萬低收入選民的保費,一旦讓步,選票就可能流失,所以寧愿扛著也不松口。
很明顯,美國兩黨心里都清楚,停擺越久,經濟損失越大——國會預算辦公室算過,停擺4周損失70億,8周就高達140億,四季度GDP增速要降1-2個百分點。
但比起選舉利益,這些損失在他們眼里,反而成了逼迫對方讓步的籌碼,是不是很扎心?
而據Axios 11月4日報道,這次的妥協方案,核心就是“各退一步”:醫保補貼先延1年,但設定支出上限;共和黨放棄部分裁員計劃,同意給無薪雇員補發工資。看似和解,其實是雙方都扛不住民意和市場的壓力了。
![]()
03、美國停擺何時會結束?
當然,雖然美國兩黨的妥協方案出爐,但這并不代表停擺馬上結束,接下來有3種走向,咱們逐個分析:
第一種就是快速破局(1周內):如果兩黨快速敲定細節,政府重啟,美股可能短期反彈,美元暫時企穩。畢竟市場已經怕了“不確定性”,只要能開門,就是利好。
第二種可能陷入中期拉鋸(2-3周):醫保補貼的具體額度、裁員比例還得談,可能先通過短期撥款讓政府“臨時開門”,再慢慢磋商。這種情況下,市場會震蕩,黃金、國債這類避險資產可能繼續吃香。
最后一種可能就是破紀錄,延長停擺時間(超35天):要是某一方反悔,或者強硬派不買賬,停擺可能打破歷史紀錄。到時候美國民航、食品、醫療系統會更亂,經濟損失進一步擴大,全球金融市場都會跟著慌。
而對于咱們普通人來說,要注意兩點:一是美股波動可能傳導到A股,科技、航空板塊要多留意;二是如果停擺持續,美元可能走弱,咱們手里的人民幣資產反而更有優勢。
![]()
所以啊,這一次,美國34天停擺,是政治博弈凌駕于民生之上的鬧劇。妥協方案是“止血劑”,但不是“特效藥”,兩黨的根本分歧沒解決,未來還可能再鬧。
最后問問大家:你覺得,兩黨這次是真妥協,還是緩兵之計?美國停擺結束后,哪類資產會最先受益?評論區來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