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喬治
早在2023年播出的《繁花》,迄今卻仍在持續引發輿論漩渦。
古二(程駿年)不斷公布的編劇會議錄音,以最典型的“八卦爆料”再次將輿論焦點引向名導王家衛和編劇秦雯。古二不惜放棄職業前途殊死一搏,而本來與項目本身無關的該事件,引發的輿情不僅涉及八卦,更引發了關于編劇署名權、職場霸凌、職業道德、隱私權、圈子文化等系列爭議。
![]()
在影視圈,“塌房”的明星近年來并不罕見,但這一次“塌”的對象蔓延到了導演、編劇等“幕后工作者”身上,這讓本就風險指數高飆的影視項目,雷區再次擴大了一大圈。
![]()
劇本會錄音暴露出的管理隱患
古二所有的爆料,都來自“劇本會”錄音。
據業內人士反映,“劇本會”錄音是制片人和全體編劇在劇本創作過程中的必備流程。這一行業流程的設立,除了起到會議記錄和資料收集而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辨識策劃人、多名編劇在劇本創作過程中的貢獻度,為之后的署名權提供重要依據。
![]()
古二作為劇組工作人員,在做了劇本會錄音之后,本該上交全體錄音資料,但其本身兼有創作者的身份,所以仍保留了全程備份以備后續不時之需。錄音的曝光反映出了劇組管理的混亂:古二崗位屬性不明,既是助理又參與創作; 名導肆意指揮下屬,輕視工作者的價值創造; 劇組經常八卦,劇本會跑題跑個沒完; 而資料管理也馬馬虎虎:古二固然多留了心眼,但恐怕制片人和名導也根本沒在意過資料的謹慎管理。眾多隱患匯集,才鬧出了今天的風波。
![]()
這固然是《繁花》劇組的問題,也普遍存在于現有的影視創作過程當中。
年中的李明德“發瘋”事件,已經多次沖上熱搜,卻仍未引起行業的自省。暫且不論這場“撕戰”孰對孰錯,但管理的精細化問題,也早該提上影視項目的日程。影視工業化的口號喊了很久,從業者“不職業”的問題卻從未得到真正的普及。
![]()
多年以來,影視項目組,都更像一個個“臨時作坊”。
項目一開,作坊主呼朋喚友,排兵布陣,碼齊一整個劇組開工。由于影視項目高度依賴經驗,流程繁復,人員眾多,又需要在拍攝過程中隨時進行調整,因而管理工作異常繁雜。
相較于其他行業,影視行業因其創意性的特質,管理上尤為艱難。創作往往是個人化的,需要一個“當家人”總馭全局,依據以往經驗,這名“當家人”需要能一呼百應,統籌和協調整個劇組。
而管理是集體行為,需要清晰崗位責任、明確責權歸屬、平衡利益分配。在工業化的過程中,以往的“當家人”則需要細分出各個專業部門的負責人,每個負責人明確責任歸屬,由協調人員協調各部門的步調,最后再由當家拍板決策。
若能如此,古二作為編劇組成員,可聽從總編劇任命,作好劇本創意的某個專項工作,若其作為協調者的崗位出現,則只需依據編劇組的創意作好與導演的協調,不需為劇本創意負責。
而若非如此,每個劇組就都可能有一個潛在的“古二”或“李明德”預備著發出呼喊。
![]()
“圈子文化”與大眾雷點的天然對立
輿論風波爭執不息,歸根結底還是觸到了大眾常見的雷點。
整起事件中最觸發網友雷點的,是名導在談話過程中對古二表現出的無視與輕蔑,這正是職場中上司對下屬的典型態度,精準踩中大眾的紅線。
娛樂圈宛如千里之堤,“塌房”如蟻穴,只是這片區域的蟻穴格外密集,也格外脆弱。
曾幾何時,引爆輿論的“塌房”事件多集中在明星身上:比如許多男星因性侵墜入法網;也有演員輕飄飄地自述高考舞弊,至今不思悔改;或是在采訪中自爆后,最終被查明為高考報名材料造假,戳中教育公平的底線;網友曝光個別演員家族疑似侵吞國有資產的消息后,本人也悄然淡出公眾視野。
![]()
這種現象放眼國際也很常見,縱使是榮獲奧斯卡的波蘭斯基,因其性侵案至今難以被主流輿論所接納。好萊塢巨頭韋恩斯坦更因性侵丑聞身敗名裂。
這些被戲稱為“208萬”的明星們,每一次崩塌都在消耗著行業的公信力。而今,這把審視之火已然燒向了導演、編劇等幕后人員身上。
這些事件背后,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為何“208萬”與“天龍人”們總在渾然不覺中精準踩中大眾雷點?
這固然是因為娛樂話題本身容易引發關注,也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作坊式管理所引發的“圈子文化”,本身極易踩中大眾雷區。
由于影視項目的創制需要經年累月,相關工作人員往往花費數年聚在一起,與外界相對隔絕,形成一個個小圈子,“圈子”文化蔓延。而娛樂圈本是名利場,“知名”即是生產力。而知名者的“名氣”身份,又天然形成極易引發普羅大眾對“特權”抵觸情緒的敏感區。本質而言,當圈內人長期沉浸在圈內,便逐漸喪失了感知普通人痛點的能力。在片場之外的真實世界里,有人正在為加班費奔走維權,為受到的基本尊重而渴望。古二事件,觸動的是千萬普通打工人的共鳴。
![]()
從文章出軌,到“炫富”塌房,到高考事件,職場霸凌,每個關鍵詞,都觸發了大眾情緒的總反撲。道德不潔也好,職場霸凌也罷,雖然事件本身并非十惡不赦,更未曾觸犯法律,但仍觸及大眾樸素價值觀,就引發輿論的全面爆發。
此次錄音事件也讓名導王家衛遭到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反噬,過去的諸多行為被詮釋為“藝術堅持”的舉動,如今在公眾眼中,憑空多了一層“權威PUA”的嫌疑。即便擁有傳世之作,名氣神話也很易在輿情的反噬下遭到加倍沖擊。
![]()
輿情,影視項目最大的風險指標
從圈外審視圈內,投資影視項目,已經成為高風險之舉。
明星塌房事件,曾多次引發過項目換角、換臉甚而整個項目下馬。而現在的塌房風險甚至蔓延到了幕后人員,雖然未曾波及項目,但輿情的穩妥與否,無疑已成為影視作品最高的風險區。
![]()
一名圈外的投資人明確表示:現在的電影電視劇項目,基本很難說服專業投資圈的資本進入。原因之一是周期長,更重要的則是難于評測、高居不下的風險指數。“不可控”是投資大忌。
“更何況每個影視項目涉及到的明星眾多,又高度依賴傳播發酵,明星塌房、粉絲舉報,都可能成為防不勝防的風險爆發點。”這位投資人如是說。
如何在工業化的進程中首先實現“職業化”,保障安全、提升效率,則是影視圈進階當中,一個不可跨越的步驟。未來的文藝創作領域,面對更具批判意識的觀眾群體,則需加強管理、加固流程,也讓文藝創作在此過程中回歸本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