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全運會的女團雙人10 米臺決賽,全紅嬋和她的搭檔王偉瑩代表廣東隊拿下了金牌。
要知道,由于頂尖高手眾多,全運會跳水比賽的難度,某種意義上并不亞于國際比賽的難度。
無數人為之激動。
說實話,看到全紅嬋的身形明顯胖了不少,在她起跳前還為她捏了一把汗,但是當看到她入水后再次重現了“水花消失術”。
不由驚嘆道:全紅嬋真的太棒了!
![]()
在此之前,全紅嬋今年參加的最后一次正式比賽是5月初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舉行的“2025世界泳聯世界杯超級總決賽”。
在隨后進行的全國跳水冠軍賽暨全運會、世錦賽選拔賽上,全紅嬋雖趕赴賽地,卻因傷退出賽事爭奪。
今年9月,全紅嬋正式入讀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
于是,傳言開始滿天飛,說她放棄跳水了,以后不參加比賽了。
![]()
另外,從曝光的照片來看,18歲的全紅嬋不光身高猛增,體重也增加不少。點開她的評論區,很多不明所以的人說她胖、不自律、狀態崩了、天才就是曇花一現......
殊不知,全紅嬋正在面臨著“發育關”。
“發育關”指的是運動員在青少年成長階段,身體發育快速變化的時期,尤其是身高、體重、力量和協調性的變化,很容易影響到跳水技術的穩定性、動作協調和訓練效果,是跳水運動員成長過程中必須小心度過的重要關卡。
人變高、變壯,整個人的重心相對以前變得更高,平衡感就會受到影響。而對于頂級運動員來說,17厘米、20斤帶來的影響,應該跟咱們普通人突然踩個高蹺的性質沒差多少。
![]()
再加上,跳水這項運動,真的太考驗平衡性了,甭管是轉圈,還是轉體,沒有平衡能力,直接就歪了。
除此之外,她的腳踝傷復發,積液量是常人的三倍,腰椎磨損,醫生甚至警告“再不控制可能留下永久后遺癥”。手腕還有慢性挫傷,對于需要在10米高臺上精確控身的跳水運動員而言,這樣的傷病幾乎等同于“職業生涯紅燈”。
然而,全紅嬋以驚人的毅力跨過了成長的陣痛、身體的極限、全身的傷病、輿論的撕扯。在過去的半年時光,她經歷了不為人知的封閉訓練和運動心理建設,為備戰本次全運會,她每天需要多次測量體重,完成教練組制定的減肥計劃,計量單位甚至精確到了克。
![]()
她依然堅守夢想,再次用一次零水花的入水告訴所有人——“我回來了。”
這不是奇跡,而是始終堅持的結果。
183天后,全紅嬋不僅恢復了技術,更突破了心態,她能在風暴中淡定笑著說“我挺棒”,也能對外界嘈雜的聲音無動于衷地繼續訓練。
她用行動詮釋出:真正的冠軍,贏的不只是比賽,而是自己。
![]()
廣東隊教練何威儀表示,全紅嬋是帶傷參賽:“她現在的脛骨,踝關節都是受傷的,在堅持比賽,大家看不出來的,其實她的大包小包的身上都是肌貼,她是很艱難很艱難的,每天都是疼得不得了,敷冰,起跳,再起跳。”
頒獎儀式上,全紅嬋拿著金牌看了很久,小心翼翼地撫摸,曾經活潑的小女孩安靜了下來,這枚獎牌蘊含了多少辛酸和汗水只有她知道。
從東京的“天才少女”,到蒙彼利埃的傷病陰影,再到全運會的王者回歸,全紅嬋的故事依然勵志又精彩。
全紅嬋,閃閃發光,未來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