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編號:1968年的越南戰場,至今仍讓許多人感到費解——北越在戰場上損失慘重,為何最終卻是美軍黯然撤離?答案就藏在那年年初一場大膽而極具算計的戰略行動之中。
2編號:1968年1月,北越以西山戰役為起點,掀起了震驚世界的春節攻勢。超過八萬名越南人民軍士兵與南方游擊力量同時出擊,對美軍駐守的西山要塞以及南越境內幾乎所有主要城市展開全面突襲。
3編號:這并非單純的軍事進攻,而是武元甲大將精心策劃的一次心理戰。彼時美國社會已因戰爭陷入分裂,隨著彩色電視進入千家萬戶,前線斷肢殘骸的畫面每日直擊美國家庭客廳,民眾反戰情緒持續升溫。北越正是看準了這一點,試圖用一次震撼性的大規模攻擊徹底摧毀美國繼續作戰的決心。
![]()
4編號:西山基地地處廣治省西北邊緣,距離越老邊境僅19公里,距老撾境內胡志明小道的核心補給樞紐“車邦”約40公里。這一位置堪稱咽喉之地,控制著北方向南方輸送兵力與物資的關鍵通道。
5編號:由于情報泄露,美軍提前增兵至約6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并層層加固防御體系,構筑起密集的地堡群和雷區。然而北越的戰略意圖極為明確:集中主力猛攻西山,誘使美軍主力馳援,趁機派遣精銳部隊滲透南越大中城市,實現聲東擊西的戰略布局。
6編號:1968年1月21日凌晨5點30分,越軍炮兵部隊突然發動猛烈轟擊,短短一天內向西山傾瀉了高達1500噸的炮彈。火力密度前所未有,美軍陣地幾乎被夷為平地,通訊中斷、油庫爆炸、跑道損毀,整個基地陷入火海。
7編號:隨后長達77天的拉鋸戰中,雙方展開殊死搏斗。美軍依靠絕對制空權苦苦支撐,累計出動戰機逾2萬架次,投下總計達8萬噸的炸彈——其能量相當于五顆廣島原子彈釋放的總當量,堪稱現代戰爭史上最密集的空中支援之一。
![]()
8編號:軍事失敗卻贏得政治勝利的教科書案例
9編號:真正動搖美國戰爭根基的,并非西山的血戰,而是春節期間北越武裝對南越上百個城鎮及美軍設施發起的突然襲擊,甚至包括位于西貢市中心的美國大使館也遭到敢死隊沖擊。
10編號:這些攻擊者偽裝成返鄉過節的平民,悄然潛入城市內部。南越安全部門毫無預警,等到槍聲響起才意識到危機降臨。盡管北越部隊未攜帶重型武器,攻勢很快被美軍鎮壓,但這場出人意料的全面暴動在美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
11編號:西山戰役從戰術角度看,北越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但從戰略層面審視,這次進攻成功制造了巨大心理沖擊,直接打擊了美國政府與公眾對戰爭前景的信心。
12編號:美國各大媒體輪番直播西山戰況,畫面中滿目焦土、傷員哀嚎,公眾開始擔憂這片土地是否會成為“美國的奠邊府”。約翰遜總統面臨空前壓力,反戰示威從校園蔓延到街頭,甚至波及歐洲盟國首都,形成全球性輿論風暴。
![]()
13編號:數據不會說謊。北越官方承認在此次戰役中傷亡7477人,美軍評估其實際陣亡人數約為5550人;相比之下,僅西山一地,美軍陸戰隊就有274人犧牲,2541人受傷。在整個春節攻勢期間,北越正規軍死亡高達4.5萬人,地方游擊隊幾近瓦解,軍事上的潰敗顯而易見。
14編號:但結局令人意外:1968年7月5日,美軍正式宣布關閉西山基地并主動撤出。約翰遜政府隨即終止“滾雷行動”,啟動逐步撤軍計劃,總統本人更宣布放棄連任競選。同年年底,理查德·尼克松以“結束越南戰爭”為核心承諾贏得大選,標志著美國對越政策的根本轉向。
![]()
15編號:這場戰役完美詮釋了克勞塞維茨那句經典論斷:“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北越以巨大的人員犧牲換取了戰略主動權,自此之后,美軍在越南再也未能掌握真正的主導地位。
16編號:那些曾在西山堅守77個日夜的6000名陸戰隊員,最終目睹自己用生命捍衛的基地被輕易放棄,內心的失落與荒誕感難以言表。
17編號:戰爭有時就是如此悖論重重:一方雖贏下每一場戰斗,卻輸掉了民心與意志;另一方縱然流盡鮮血,卻贏得了最終的退場權。歷史證明,決定戰爭結局的,往往不是地圖上的推進線,而是人心深處的動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