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星標”,暫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中國加大國內大型數據中心能源成本補貼】
零碳情報
![]()
![]()
來源:Getty Images
“沒有電力,就沒有AI。”美銀稱,AI的“算力競賽”本質是“電力競賽”,預計支撐AI運行的非IT基礎設施投資將迎來爆發性增長。
在AI技術發展迅速的中美兩國,政府、企業層面,早已著手解決算力與電力之間的矛盾。
其中,美國算力建設的特點是市場化程度高、資本介入力度大。但人工智能驅動的電力需求激增正給美國電網帶來數十年來最大壓力,項目開發商將被迫自建配套電廠。
在這場爭奪人工智能(AI)主導權的加速賽中,一股“自帶電源”(Bring Your Own Power)的熱潮正席卷科技行業。面對美國電網建設滯后、接入審批復雜的現狀,科技公司只能開始繞開體制藩籬,通過自建電力系統確保AI計算所需的龐大能源。
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見長的中國,其做法更側重于政策引導和集中規劃。“東數西算”等國家級戰略,就試圖把算力需求向可再生資源較多的西部輸送,并通過標準化、配額與審批等手段來控制節奏。
同時,中國近年推出的綠色數據中心行動計劃與可再生能源配比要求,對新建數據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能效與綠色電力比率目標(比如在重點地區對新能源使用比例提出硬性要求)。
![]()
來源:FT
11月3日,《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道,中國已加大對部分大型數據中心的補貼力度,使其能源賬單減少一半。
據該報報道,由于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芯片禁令,導致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科技巨頭面臨更高的電力成本,地方政府已加大激勵措施以幫助這些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地方政府已加強激勵措施,以幫助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科技巨頭應對電費上漲問題。
他們補充稱,此前多家科技企業向監管機構表示,使用華為等國產芯片將帶來電力成本上升,這些芯片大多能效低于英偉達產品,新補貼政策正是對此的回應。
甘肅、貴州、內蒙古等數據中心密集省份的地方政府已采取行動,為使用國產芯片的大型數據中心提供最高可達50%的電費補貼。知情人士透露,部分補貼足以覆蓋數據中心約一年的運營成本。
這些省份的工業用電單價比中國東部發達沿海地區低約30%。在新增補貼后,單價將進一步降至每千瓦時0.4元(約合5.6美分)。而據美國能源信息署8月數據,美國工業用電平均成本約為每千瓦時9.1美分。
知情人士稱,使用英偉達等外國供應商芯片的數據中心不符合此類補貼資格。
專家指出,當前中國芯片生成同等計算單位所需電量比英偉達H20芯片高出30%至50%。
中國領先芯片制造商華為為彌補旗艦芯片Ascend 910C單芯片計算性能不足,采取了多芯片集群方案,但這增加了運營電費成本。
盡管科技公司通常向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租賃計算能力,但為滿足人工智能驅動業務的激增需求,仍需自行建設大量算力設施。
盡管使用國產芯片會增加能源成本,但中國更集中的電力網絡仍能提供比美國更便宜、更環保的電力,且短期內不會出現短缺。
今年7月,美國投資咨詢公司Tech Buzz China的創始人、專家馬睿帶領團隊實地考察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情況。
馬睿告訴媒體,盡管自己并非能源專家,但在參加諸多會議并與眾多業內人士交流后,她得出了一個足以讓硅谷不寒而栗的結論:在中國,為數據中心提供充足電力,已無需多言。
她在社媒平臺X分享見聞時提到,“這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美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多地與數據中心電力消耗和電網限制的爭論聯系在一起。”
《財富》指出,馬睿的這番話,似乎意味著她認為“競賽或許已經結束了”。
(來源:FT、Fortune、華爾街見聞、投資者網)
聯系和關注我們↓(公眾號后臺留言聯系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點擊“環球零碳”,設為“星標”,后臺回復“星標”,將有定制禮品相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