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聞記者 顏靖堯 朱婉菁)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眼下,宿遷秋糧收獲進入尾聲,各地正搶抓農時,確保秋糧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在廣袤的田野上,農戶們彎腰忙碌,收割機在大地上來回穿梭,烘干設備開足馬力運轉,運糧車滿載“豐收的成果”,一路駛向糧倉。近日,記者前往多地,探訪秋收時節好“豐”景。
![]()
11月3日,在宿城區羅圩鄉水月灣家庭農場的稻田里,5臺收割機開足馬力穿梭作業,伴隨著陣陣轟鳴,谷穗被整齊收割,脫粒、分離、裝車一氣呵成,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稻香。
該家庭農場負責人臧耕年穿梭在田間,一邊緊盯收割機的作業進度,一邊用手機記錄著豐收場景。“今年我種植了1200畝水稻,受天氣影響,水稻收割比往年晚了幾天。預計6天,水稻就能全部完成收割,畝產量大概在1400斤!”臧耕年說。
![]()
今年6月,這片土地上的小麥曾創下亮眼成績,來自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的專家對該家庭農場小麥綠色高質高效豐產片進行百畝示范方實收測產,實測面積109.46畝,平均畝產達692.8公斤,創造了江蘇省稻茬麥百畝實收產量新紀錄。
據了解,宿城區羅圩鄉水月灣家庭農場創辦于2013年,共有1200畝土地,主要種植小麥、水稻,同時從事優質稻米加工和銷售。得益于統一種植、統一防治病蟲害、全程機械化作業的高效模式,該家庭農場先后被評為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省級示范家庭農場等,已累計示范推廣20項新技術、20個新品種。此外,該家庭農場通過“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周邊農戶穩產增收。
臧耕年告訴記者,目前,他的家庭農場擁有農機40余臺,基本實現“播、耕、收、存”等全程機械化。“你看這邊的烘干房和倉儲間,占地5000平方米。最近,農戶們的水稻收上來了,不少人擔心遇上陰雨天導致水稻受損,我騰出設備幫大家烘干,目前已烘干了1000余噸稻谷。忙完水稻收割,接下來就要開始小麥播種了!”臧耕年說。
在宿豫區來龍鎮來龍社區的宿豫區青農稻麥種植場,這里的500畝水稻經過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等流程,已經全部搶收完畢。該種植場負責人吳可告訴記者,受連續的陰雨天影響,今年,該種植場稻谷水分偏高,晾曬成為一個問題。
“我們提前購入了6臺烘干機組,滿負荷運轉,相關設備的日烘干能力達180噸,稻谷的水分可從25%快速降至13%的儲存標準,經過烘干,目前秋糧已經全數安全入庫。”吳可介紹。
如今,在宿遷,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正以規模化、機械化、科學化的發展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著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篇章。
![]()
11月2日,在宿遷市金恒地方糧食儲備有限公司陳集分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忙碌著開展秋糧收購工作,現場,一輛輛運糧車陸續抵達,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測,糧食通過傳送帶被源源不斷地送入糧倉,繁忙景象隨處可見。
據了解,宿遷市金恒地方糧食儲備有限公司陳集分公司的倉儲項目占地面積約100.8畝,總投資1.8億元,該公司建有9.23萬噸高標準糧倉,配備環流熏蒸、機械通風等綠色儲糧設施設備,應用智慧糧庫、綠色儲糧等科技儲糧技術,可實現糧食保質保鮮存儲。此外,該公司還建有日處理300噸糧食的烘干線及冷鏈物流中心,具備糧食產后服務、冷鏈物流等綜合功能。
![]()
“我們公司的高標準糧倉于2024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5年9月,已實現營收1.19億元。2025年夏糧收購期間,公司累計收購糧食8.56萬噸,其中,商品糧收購1.5萬余噸,托市糧收購7萬余噸。目前,我們正有條不紊地開展秋糧收購工作,今年預計收購量可達7000噸,實現糧庫倉容利用率100%。接下來,我們公司將一如既往管控好糧食質量,不斷優化烘干設備布局,強化倉儲空間設備維保和揚塵管控,確保糧食儲存安全。”宿遷市金恒地方糧食儲備有限公司陳集分公司相關負責人陳作友表示。
記者從宿遷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當前,我市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機制,共成立533個服務指導組,實行“分片包干、聯鄉掛村”,全力發動各方力量開展秋糧搶收搶烘,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圍繞秋糧農情災情全過程,宿遷加密開展監測調度,自今年7月以來累計開展農作物苗情、墑情、病蟲情和災情監測調度70次,發布病蟲情和土壤墑情簡報25期;同時整合各類項目資金3631.04萬元,迅速采購農藥、葉面肥、生長調節劑等1154.45噸,組織“一噴多促”噴施作業1076.7萬畝次;實施穗期病蟲害防治948.56萬畝次,為秋糧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
資料圖
針對前期連陰雨天氣,宿遷以“搶”字當頭保顆粒歸倉,加強急需農機具調配,做好收割機械、烘干設備需求對接,公布全市453個烘干點位信息,還動員各機關事業單位、工廠企業開放庭院、內部路場等提供適宜曬糧空間,幫助農民解決晾曬難題,目前全市累計投入各類收割機36965臺次,批次烘干作業能力已達5.9萬噸。
為推動秋收秋種有序開展,我市組織300余名農技人員開展“包鄉包村包主體、到村到戶到田頭”的手把手指導服務,為秋播質量打牢基礎;持續開展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培訓等方式,助力全市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全面加強高標準農田、大中型灌區、生態河道等基礎建設,實現旱能灌、澇能排,有力保障秋收秋種工作順利開展;充分利用信息平臺做好農機人員培訓、機具檢修、油料配件供應、跨區作業調度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檢修保養各類農機具3萬余臺,確保農機具以良好狀態投入生產;統籌整合相關涉農資金,用于支持秋糧搶收搶烘和秋播整地播種作業,全力保障種糧農民收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